在位四十八年?
三十年不上朝?
這一刻,曆朝曆代,無數人都驚了。
好家夥,這個逼在位的時間,比隋朝都的國祚都還長。
不上朝的時間,比秦朝國祚還長。
無數人咋舌的同時,就聽,秦鎮繼續開口道……
“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
“他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是嘉靖的孫子。”
“十歲繼位。”
“然而,此時的大明王朝,政治腐敗,財政枯竭,危機四伏。”
“好在,繼位之初,靠著內閣大學士張居正,在內政方麵推行考成法,裁撤冗官冗員,改革賦役製度,推行一條鞭法;軍事上加強武備整飭,重用抗倭名將戚繼光總理薊、昌、保三鎮練兵。”
“一條鞭法,很好的改革了明朝財政不足的危機。”
“後來,萬曆皇帝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局麵。”
“當然,這個萬曆中興,到不是說是朱翊鈞的功勞。”
“在他親政之前,內靠張居正,張居正任用賢臣,而外有戚繼光,抵抗沿海的倭寇。”
“甚至,就連江南地區,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內外有名臣名將,不過是朱翊鈞正好遇上了這麼一個好時候,才被稱為萬曆中興!”
“可以說,但凡這時候,朱翊鈞抓住好時候,抓住好機會,讓大明改性,不說殖民掠奪,哪怕不開啟大航海時代,隻需要開啟貿易,與西方國家逐漸建交,搭上這一條順風船,大明,就會真的變得不一樣,說不定,會提前三百年進入科技時代,進入新時代!”
“什麼蟎清入關?什麼李自成起義?都是極大可能不會發生的事,就算發生了,也不可能是崇禎朝了,至少能往後延續個一兩百年的樣子!”
“可惜,朱翊鈞沒有抓住這個機會,當然,他即位之初,勵精圖治,生活節儉,也是事實,年少的他,還是有抱負,有建設的。”
“不過,局限於時代的眼光,以及封建社會的桎梏,朱翊鈞是不可能知道資本主義萌芽是什麼,也因為大明曾經的強盛,也不會去在意西方國家是個什麼樣!”
“至此,大明又一次錯過了風口!”
“當然,如果張居正還能活著,說不定,也能有一番作為。”
“不過,張居正在萬曆十年死後,朱翊鈞開始親政。”
“首先,他把張居正給抄了家,張居正推薦的官員,也被他罷黜,就差把張居正從棺材裡拉出來鞭屍了,家屬餓死的餓死,流放的流放。”
“總之,張居正在世的時候,用的那些官員,要麼削職,要麼棄市!”
“一開始,朱翊鈞小時候還是非常信賴張居正的,至於朱翊鈞為什麼這麼做,或許是他動了太多人的蛋糕,也或許是張居正當老師的那段時間,對朱翊鈞不好,導致朱翊鈞懷恨在心,也或許,正如野史傳言那樣,張居正其實與李太後有一些私情……”
“當然,這些都是野史,具體為何,就不清楚了……”
“等朱翊鈞親政之後,就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他先是主持了著名的三大征,分彆是蒙古人哱拜叛變的寧夏之役,李如鬆、麻貴抗擊櫻花豐臣秀吉政權入侵的朝鮮之役,以及李化龍平定苗疆土司楊應龍叛變的播州之役。”
“三大征,鞏固了漢家疆土,但也說,這次雖然勝了,卻耗費了很多軍費!”
“萬曆十四年,朱翊鈞開始沉溺於酒色之中,身體開始變得虛弱,每況愈下。”
“從此時起,朱翊鈞就很少商朝,處理政務主要靠諭旨傳遞,甚至上麵說的三大征,也是靠著諭旨的形式!”
“三大征結束後,朱翊鈞對大臣們的奏事就更不上心了!”
“而也就在這一年,為爭立皇太子,演變成了曠日持久的國本之爭!”
“國本之爭自然就是立太子了。”
“之前說南明的時候,就說過一嘴……”
“涉及本次國本之爭的,分彆是朱常洵與朱常洛!”
“萬曆有八個兒子,三個早夭。”
“朱常洛斯長子,乃是王恭妃後所生。”
“朱常洵是三子,是鄭貴妃所生。”
“其中,二子也是早夭的那個。”
“由於萬曆的原配皇後沒有生兒子,自然也就不存在嫡子的說法,誰當了太子,誰就是嫡子!”
“這才有了這國本之爭!”
“而朱翊鈞更喜歡鄭貴妃所生的孩子朱常洵,所以,他想要立朱常洵為太子。”
“但大臣們要立朱常洛,沒有嫡子的情況下,自然要立長子!”
“這樣,矛盾就出來了!”
“甚至,就連皇太後,也極力反對朱翊鈞立朱常洵。”
“這次爭論,持續了十五年之久。”
“直到萬曆二十九年,朱常洛才被立為太子,而朱常洵,被封為福王。”
“在此期間,無數大成被斥被貶被杖打,朱翊鈞身心交瘁、鄭貴妃悒鬱不樂!”
“等到國本之爭徹底落下後,眼看著自己喜歡的兒子就任藩王,朱翊鈞更加悲痛,很是無奈,感覺自己雖然是天子,是皇上,卻被群臣所製,最終與大臣鬨掰!”
“走到這一步,朱翊鈞更加不想理會朝政了,至此,徹底不上朝!”
“以上,就是朱翊鈞不上朝的始末!”
此刻,伴隨著秦鎮說完,諸天萬界,曆朝曆代,無數人也有些感慨……
……
此時,大秦始皇時空……
“國本之爭,竟恐怖如斯?”
秦始皇微微蹙起眉,瞥了眼旁邊的李斯,不由詢問道:“李斯,立太子,真的這麼重要嗎?”
“陛下,太子不立,國本不穩啊!”李斯趕忙開口道。
“哦?你也這麼認為?”
秦始皇眯起眼。
他是想立扶蘇為太子的。
扶蘇不僅是他的長子,能力品性等也很不錯,但是,就是這個性子吧,有些柔弱了。
而且,扶蘇對於郡縣製還有一定的排斥,認為郡縣製不好,還要他分封諸王呢!
當然,這個分封諸王,又不是分封異姓王,而是分封宗室子弟。
就像是明朝藩王一樣。
這麼看來,好像扶蘇才是對的,他嬴政才是錯的一樣。
但扶蘇概念中的分封諸王,與明朝的藩王又有些不一樣……
明朝的藩王,去了翻地之後,就當個混吃等死的王爺就行了,沒有實權,當地也是由郡縣統治。
而扶蘇所謂的分封諸王,其實就是分封一個國出去,國家之中,這個王,自行決斷。
秦始皇自然是不願意的……
我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好不容易一統了,你現在又說分封諸王?
開什麼玩笑?
那我這些年不是白打了麼?
所以,他不許!
就非要郡縣製,全國上下無一王,唯有他始皇帝。
不過,現在看來……
到也可以借鑒借鑒明朝的封王製度。
一個名頭,一個封地,沒有實權罷了。
國家還是大秦,不存在什麼國什麼國的。
秦始皇眯起眼……
他其實早有立太子的決心,但扶蘇與他的奇念很重,但內心深處,還是認為扶蘇是他的繼承者。
要是扶蘇能夠轉變觀念,那就更好了。
現在,這天幕出現了,看到了後世王朝的各種情況……
也是時候去考校考校扶蘇了。
“宣眾公子覲見!”始皇帝淡淡開口。
“唯!”李斯趕緊跑了……
……
同一時間,大漢武帝時空……
“嗬嗬,在位四十八年,三十年不上朝,這比秦朝國祚還長!”
漢武帝笑了,不過,他也在思索這個國本問題!
好在,太子他早就定下了。
雖然這太子有點不像他,但是吧,太子還是一個合格的太子的。
大不了,再好好的教一教。
此刻,他在明朝之中,大概看到了一些中興,衰落,中興衰落的規律!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到了建文開始衰敗。
朱棣又重造大明,然後有了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後,又迎來土木堡戰神,讓大明衰落,恰好又遇到了他兒子是個明君,雖然不上朝,但又開始中興。
直到武宗,不說窮兵黷武吧,至少,也喜歡打仗,搞事情。
當時國力應該有一定減弱。
然後又遇到了朱厚熜,這個修仙皇帝,一開始興盛,然後又開始折騰。
直到這嘉靖皇帝的孫子……
這個萬曆中興,應該得算上萬曆皇帝的父親,兩代人合起來,應該才算是中興……
嘖……
這大明,不就在反複的中興,折騰,中興中度過麼?
還有那資本主義萌芽……
說真的,他都羨慕朱翊鈞。
大好的局麵啊!
這時候開啟大航海時代,跟上世界的腳步。
大明不說千秋萬代,至少也會國祚綿長。
結果呢?
結果,因為一個國本之爭,讓皇帝與大臣鬨掰了,皇帝不想乾了,開始擺爛了……
唉……
他知道,皇帝不是獨斷專行,天下也不是皇帝的一言堂。
畢竟是治理國家。
如果真的成了一言堂,那這皇帝就是昏君,暴君了。
但是,這儲君之位,還需要旁人指指點點,這成何體統?
隻是……
皇帝喜歡的孩子,又的確不是那個長子……
該怎麼辦?
這問題特麼的就無解!
立嫡立長?
還是立賢立長?還是立嫡立賢?
這的確是個問題。
儘管大一統王朝並沒有持續多少年,從秦朝,一直到如今的漢朝,也沒幾代君王。
但春秋戰國,那麼多諸侯國,也算得上是一個王國。
這個說立嫡立長,那個說立嫡立賢……
有些國家沒有出問題,反而變得更加強盛,有些國家卻因為內亂,最終導致消亡。
所以,立嫡立長還是立嫡立賢,這就是個偽命題。
立嫡立長會出問題,立嫡立賢也會出問題。
怎麼的?
還得效仿堯舜,來個禪讓製?
一時間,漢武帝也有些頭疼……
……
同一時間,大唐貞觀時空。
“謔,就這麼個皇帝,在位時間比隋朝國祚還長?”
李世民有些感慨,繼而也不由眯起眼……
他也想到立嫡立長,還是立嫡立賢這個問題……
當然,現在,李承乾乾的還不錯。
有長孫皇後還在的情況下,他也沒有廢立太子的心思,更沒有那種想法。
他就覺得……
嗯,至少朕不會偏愛彆的兒子,李承乾,就是大唐的最好繼承人!
至少,他現在是這麼想的。
……
同一時間,大明洪武時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