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高粱河車神,宋太宗趙光義!(1 / 1)

好好好!

源頭找到了!

好家夥……

這一刻,諸天萬界,曆朝曆代,無數人眼神閃爍……

……

大秦,始皇時空!

秦始皇眯起眼。

他就說嘛……

這群文官怎麽來的這麽大權利?

讓宋亡國也就罷了,還順帶的讓明朝也亡了?

這趙匡胤……

怎麽說呢,想法是好的,但是……

就如同武將一樣,文官得勢之後,一樣會霍亂天下。

平衡!

一切都需要講究平衡。

「這趙匡胤,兵家出生,終究是不懂得帝王之術……」李斯搖搖頭。

「不!」

卻不想,秦始皇反駁道:「此人很懂帝王平衡之術!在說彆人之前,得從對方的時代出發!這什麽五代十國,本就是個人吃人的時代,文官示弱,武人過於強橫!趙匡胤並非貶低文官,而隻是把文官的地位恢複到了正常朝代時該有的樣子!」

李斯一愣,繼而稱讚道:「陛下就是陛下!見微知著,臣等無所及也!」

秦始皇瞥了眼李斯,也不去在意李斯是否是拍馬屁,倒是思索起趙匡胤的政策來……

儒家?

仁義禮智信?

忠孝?

嗯……

雖然他很反感儒家的那一套框框架架的,但不得不說,儒家這一套,對統治方麵,還是很有利的。

但是吧……

現在的儒家,可不是幾千年後的儒家。

現在的儒家,就講究一個仁與禮!

什麽義智信,那都是不存在的。

忠孝的概念雖然也有,早在周朝的時候,就有忠孝的概念了。

但這忠孝的概念,與儒家完全是兩回事。

現在的儒家,就隻是一種學說。

一種為君王服務的東西。

與諸子百家的概念也沒什麽區彆。

各家有各家的治國理念。

儒家也是如此,他們的治國理念,是以仁政為主,講究禮學。

不說有用吧……

反正對秦始皇而言,是沒有什麽用的。

但現在看來,儒家愚民還是有一套的……

嗯,當然,是未來的儒家。

如果是以前,秦始皇說不定還會改一改儒家的教義,把儒家改成他想要的儒家,至少,在統治國家這方麵,還是有一定用的。

但是,現在,他不需要了。

他現在要的是讓大秦的百姓覺醒。

他要走出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

他不知道百姓覺醒之後,對大秦而言是福是禍。

但他知道,一個國家,想要強盛,百姓覺醒是至關重要的。

什麽?

你問百姓覺醒之後,奴仆黔首去哪找?

那可太簡單了!

那什麽毆州歐羅巴,不是還有野人麽?

那美洲不是還有土著嗎?

那非洲,不是還有黑奴嗎?

等大秦強大之後,華夏人,就是最尊貴的存在,甭管這華夏人是黔首也好,還是貴族也罷,天生就高人一等!

而其他的,就按照各色膚色的存在,分個三六九等出來。

……

而此時,大漢武帝時空。

「這算什麽?重文,抑武?」漢武帝微微眯起眼。

或許趙匡胤並不想重文抑武。

從政治方麵而言,逐漸的提高文官地位,有助於平衡。

而且,趙匡胤本身也是武將出身,就更不可能重文抑武了。

隻不過,或許趙匡胤並不是這麽想的,但他轉念一想,就明白……

肯定是趙匡胤開了這一個頭,然後,後麵的皇帝才逐漸的演變成了重文輕武!

也就是說,重文抑武方麵,趙匡胤還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這麽仔細想一想……

他忽然感覺,這是不是也有他的一份責任?

是他接受了董仲舒的理論,就成了所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當然,他也很清楚,董仲舒提出的那套理論,可不僅僅是儒家的那麽簡單,而是包含了道家,法家,陰陽家等一些思想。

無非就是披了一層儒家的皮罷了。

要是孔丘知道董仲舒弄出來的那些,估摸著能三拳打死董仲舒。

所以說,其實是朕,讓宋朝,明朝滅亡的?

漢武帝笑了……

當然,這念頭也隻是在腦海中轉了一圈,然後就拋之腦後。

「這時代,還真是黑暗!這趙匡胤,還是有點東西的!」漢武帝微微點頭。

在某些方麵,他還是挺認可趙匡胤的。

身處亂世,周圍全是人吃人。

而這種情況,已經延續百年了。

所有人都已經快把吃人認為理所當然了。

是趙匡胤,重建了秩序。

就算趙匡胤是欺負孤兒寡母上位的又如何?

有這份心,這份能力,還讓大宋存在了三百多年,已經難能可貴了。

嗯,就是大宋後來的這些皇帝吧……

漢武帝搖搖頭……

實在是有些辣眼睛。

在他看來,胡亥都比那什麽徽欽二帝強。

哦,不對……

都是垃圾,有什麽好比較的?

……

同一時間,大宋時空。

「什麽玩意?」趙匡胤眉頭緊皺……

不是……

所以說,朕這麽做,有錯嗎?

一,朕沒有殺功臣,杯酒釋兵權。

二,朕重建了秩序,讓文官與武人平等,這還有錯了?

朕不過是恢複了唐朝時期,文人與武人的地位。

這有什麽錯?

他撇嘴……

大宋滅亡這鍋,他可不背!

他玩的是製衡之術。

是帝王平衡。

雖說現在的他還沒有那麽做,但他已經有心那麽做了。

甚至,為了恢複仁信,他還在尋找一個典型的正麵人物。

可惜,就這麽個操蛋的時代,他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那樣的存在。

動不動就背後捅刀子。

背叛已經成了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如此混亂的時代,他重建秩序,難道有錯?

所以說……

這是後人誤解朕!

是對朕的誹謗!

朕欺負孤兒寡母上位怎麽了?

朕是重文,可從來沒有抑武。

這文官做大的鍋,朕可不背。

所以說,是自己的兒子,當了皇帝之後,乾出來的事情?

還是說,是自己的孫子?

趙匡胤開始思索自己那些兒子……

他本來就在思索繼承人的問題。

他其實現在麵臨的情況也與柴榮一樣。

兒子太小了。

主少國疑。

但凡他把趙德昭立為太子,很可能會發生與他身上發生的相同的事情。

所以,他暫時沒有立太子。

但將來,這皇位,肯定是要傳給他兒子的。

所以,兒子得從小培養,隻要兒子長大成人了,讓他一步步的接觸政務就好了。

就像朱棣培養他孫子朱瞻基一樣。

朱棣能培養一個孫子起來,他培養兒子不是更加輕鬆?

至於說傳位給老三趙匡義?

那他沒想過……

不過,他也的確在培養趙匡義……

沒辦法,在這個時代,但凡一個不注意,忽然死了,那主少國疑,國家很可能就會滅亡。

所以,他需要培養趙匡義。

他是希望趙匡義如同魏晉南北朝時期,燕國的慕容恪一樣。

慕容恪忠心輔佐幼主,以鮮卑人的身份,進入了漢人武廟之中。

可見這慕容恪的成分。

他與趙匡義本就是親兄弟,不說兄友弟恭吧,但也大差不差。

他就是希望,趙匡義如同慕容恪一樣,忠心的輔佐幼主,這樣,他死後,也能安心了。

所以,宋朝隻要不亡的情況下,那理應就是趙德昭!

也就是說,是德昭重文抑武?

可是,沒道理啊?

德昭雖不好武成風,但也不懦弱。

甚至,德昭的性格更適合當一個皇帝,喜怒不形於色,簡直就是天生的皇帝種。

哪怕現在的趙德昭隻有九歲。

可九歲的他,就懂的隱藏自己的情緒,就更說明問題了。

這一刻,趙匡胤陷入沉思,一時間,都有些猶豫不定了……

……

而此時,問答空間之中……

此時,秦鎮又開口了……

「其實,趙匡胤提拔文官,在那個時代,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皇帝需要平衡,需要製衡。」

「武將過甚的後果就是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麵。」

「所以,需要文人來平衡。」

「也唯有文武同治,才能讓天下太平。」

「這政策,不能說錯,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但趙匡胤錯就錯在,他與朱元璋一樣,給後人立了個規矩,是為:太祖誓碑!」

「太祖誓碑有三條,分彆是:」

「一丶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

「二丶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人。」

「三丶子孫必須遵守。」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這第二條,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人。」

「就這一點,就改變了宋朝三百年的格局。」

「趙匡胤隻是想著,用士大夫治世,改變五代十國的風氣,讓宋朝逐漸走上正軌。」

「但是,到了後麵,就變味了!」

「如果趙匡胤隻是源頭,那接下來這人,就是正兒八經的元凶了。」

「這位,就是大宋的第二位皇帝,趙匡胤的三弟,高粱河車神·斧頭幫幫主·絕命毒師·宋太宗趙匡義,也就是趙光義!」

……

這一刻,伴隨著秦鎮話音落下……

大漢帝國時空。

「謔,好家夥,第二位皇帝?趙匡胤的弟弟?這是,兄終弟及?」

劉邦微微揚起眉,心裡直呼好家夥。

不是,這怎麽就成了趙匡胤的弟弟當皇帝了?

這皇位,不是傳給自己兒子嗎?

但凡是皇朝的中後期,兄終弟及也很正常。

但這可是開國之主啊!

開國之主就兄終弟及了?

不是,這趙匡胤沒有兒子還是怎麽的?

還有……

這趙光義是怎麽回事?

高粱河車神?斧頭幫幫主?絕命毒師?宋太宗?

這都是什麽鬼?

饒是劉邦見多識廣,這一刻,也有些愣神……

……

同一時間,大唐貞觀時空……

「後唐,五代十國,亂世……趙匡胤,大宋……」

李世民還在嘀咕。

他逐漸明白了大唐之後是個亂世。

亂世之後,就是大宋。

還不等他琢磨過味來呢……

就聽到了這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高粱河車神?斧頭幫幫主?絕命毒師?」

李世民都愣了:「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