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英宗時空。
「情願當一個暴君,也不願當一個『懦弱庸君』嗎?」宋英宗趙曙低喃著。
他不敢想像,自己竟然隻當了四年的皇帝?也英年早逝?
同時,他也沒想到,在秦鎮口中,竟然會是這般評價他的。
當一個暴君嗎?
可是……
到不是他不想殺那些士大夫。
實在是,國情如此啊。
太祖提拔文官沒有錯,畢竟,趙匡胤當時也隻是把文人的地位,恢複到了唐朝時期罷了。
但是,太宗重用文官,就很有錯了。
所以,一切,還得怪到太宗頭上。
重用,厚賞,宋朝就這麽溜溜達達的走了這麽多年。
隻是,這麽多年過去了,文官就越發的勢大。
已經出現積病之勢,尾大不掉了。
他想殺!
可他怕這天底下的所有文人都站出來反對。
或許,原本他是想要有所作為,乾點實事,但被人給弄死了,以至於他隻當了四年的皇帝。
可要是現在,他要是敢殺士大夫,敢強硬變法的話,彆說四年了,兩年他都活不到。
被安排駕崩的例子還少麽?
「唉……」
他長長歎了口氣……
……
而此時,大明洪武時空……
「哎嘿,咱就知道!」這一刻,朱元璋在聽到秦鎮說,他殺出個『洪武大帝』的名號後,不由樂了。
嘿嘿!
雖然你說咱是暴君,但咱還是洪武大帝!
文官?
嗬嗬!
天下文官皆可殺。
是,他的確說過,不得殺害士大夫。
但是,貪官是貪官,士大夫是士大夫。
宋朝的例子就在眼前,所以,該殺就得殺。
他不會心慈手軟。
大帝!
嘿嘿!
殺出來的才叫大帝。
……
而此時,問答空間之中……
秦鎮呷了口茶,潤了潤嗓子,繼續開口道:「總之,宋英宗試圖變法,但沒有成功,最後也隻弄出個治標不治本的延緩官員上任的操作。」
「如果給英宗時間的話,這輩子,肯定就與變法杠上了。」
「而大臣們,也知道這一點,於是乎,一碗藥,又給宋英宗送走了。」
「自從宋英宗開始當皇帝,身體就一天不如一天。」
「而他當皇帝之前,宗室錄,以及其他人物傳記中,就沒有提過他身體不好。」
「就算有,寫出來了,也是稱病,但並不是真的病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報應什麽的,以前各種裝病,然而,等當了皇帝之後,就真病了!」
「在宋朝時期的『大禮議』之爭結束後,宋英宗也就迎來了自己的落幕。」
「所謂的『大禮議』之爭,其實就與朱厚熜的情況一樣。」
「文官們要讓宋英宗尊宋仁宗為『皇考』,就是認宋仁宗為親爹,但宋英宗就堅持隻稱『皇伯』,還是以叔伯相稱。」
「嘉靖皇帝朱厚熜最後是贏了,但宋英宗最後卻輸了,宋英宗最後還是得稱仁宗為『皇考』,也隻能認了這個爹!」
「不難想,嘉靖皇帝估摸著也是看了史書,受到宋英宗的影響,最後才強硬的堅持成功!」
「彆以為隻是個名分稱呼,好像沒什麽大礙。」
「但實際上,這是一場權利的鬥爭。」
「不管是嘉靖還是宋英宗,一旦妥協,那麽,他們此後就隻能聽文官的,甚至,還要聽名義上的『嫡母太後』的。」
「自古以來,都是以孝治天下。」
「宋朝是這樣,明朝也是這樣。」
「若是皇帝都不孝,那天下人將會如何看待皇上?」
「孝道,在古往今來的行政體係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所以,朱厚熜據理力爭,不管怎麽樣,都咬死了不放。」
「其實宋英宗也知道這個道理。」
「一開始,他也是咬死了不放的,到最後,他甚至都成功了,然而,還不等他給他親爹修陵墓,也來不及給他親爹親媽上諡號,他就駕崩了!」
「說白了,這大禮議之爭,宋朝稱『濮議』之爭,就是一場權利的爭鬥。」
「宋英宗明麵上是成功了,實際上因為他的死,算是輸了!」
「這濮議之爭,也是宋英宗的死亡原因之一。」
「所以,在治平三年,十一月初八,趁著宋英宗還沒有給親生父母上諡號,一碗藥就給撂倒,大臣們順勢提出立太子。」
「而這太子剛立,剛冊封完,到了治平四年,正月初八,駕崩於福寧殿,享年三十六歲!」
「這位才剛拿到權,剛打算有所作為的皇帝,就被文武大臣,連同後宮一起給送走了!
「這不是無端猜測。」
「因為到了宋神宗趙頊時,宋英宗的親爹,也沒有個皇帝的名分。」
「而宋神宗一繼位,也隻能尊曹太後為太皇太後,母親高滔滔為皇太後。」
「曆朝曆代而言,很少有追封爺爺的情況。」
「所以,這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宋英宗在位的時候,還能用這利益之爭爭一爭,爭的是話語權,也是權利。」
「但宋神宗一上位,那可就是孫子輩了,大禮儀之爭也不用爭了,一切都聽太皇太後的話就行了!」
「而朝中這些文武大臣,那也是宋神宗的叔伯輩,很多東西,宋神宗自然也得聽他們的!」
「當時繼位,十九歲,不得不說,太年輕了!」
「這文武大臣,就找不到一個十九歲的。」
「整個皇宮之中,除了女眷,想找個十九歲的都難。」
「文武大臣,乃至太皇太後,認為宋神宗小小年紀,好掌控。」
「結果,他繼位的第二年,就把王安石給喊了過來。」
「他想做的很簡單,就是,變法!」
「是的,宋神宗也想要變法。」
「仁宗想變法,變不成。」
「他爹英宗想變法,被韓琦等人如同傻子一樣的糊弄。」
「甚至,親爹都死的不明不白。」
「他當了皇帝之後,一看國家這架勢,特麽的,不變法根本玩不下去了!」
「不變法,都可以直接宣告破產了。」
「所以,變法,必須變!」
「王安石這人,在趙頊還沒有當皇帝之前,他就聽說了王安石的相關事跡,並且,認為王安石的確是個人才,於是乎,就喊王安石過來。」
「當天晚上,就見徹夜長談,聽王安石描述的關於政治丶財政丶經濟丶軍事上麵的改革後,宋神宗認為這簡直就是個人才,大才!」
「宋神宗甚至親自牽頭,打算變法。」
「不過,當時的王安石不過是個小卡拉米,放在朝堂上,根本沒有什麽地位與權勢,所以,宋神宗還需要先給王安石造勢,讓王安石曆練曆練,鍍點金,再進行變法不遲。」
「於是乎,在蟄伏了一年之後,終於,神宗要有大動作了!」
「熙寧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躋身執政之列。」
「王安石當場就提出改變風俗,確立法度,提倡變法。」
「還不等朝臣們反對,神宗直接就表示讚成,都不跟朝臣們商量的,就直接通過了。」
「而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分彆有:青苗法丶?募役法丶?方田均稅法丶?農田水利法丶?市易法丶?均輸法。」
「所謂的青苗法,就是在每年的二月份五月份,青黃不接的時候,由朝廷給農民貸款,貸糧,以每半年取二三分利息,分彆在夏天與秋天的時候歸還!這主要是能夠讓農民有糧吃,不至於每糧吃的時候餓死,同時,有了這貸款貸糧,也能防止彆的什麽地主士紳進行高利貸剝削!同時,也能給朝廷帶來一部分的收益。」
「?募役法,又稱免役法,這其實就與明朝時期的一條鞭法很相似,是可以花錢不服徭役的,當然,一條鞭法是不服徭役,花錢顧彆人代勞,而這個?募役法,是服差役,按照貧富等級,隻需要繳納一定數量的錢,就可以免除差役!這樣一來,自然就大大增加了財政收入。」
「而?方田均稅法,就是需要查清楚田畝土地,並且核實土地所有者,並按土質好壞,將土地劃分成五等,而收取的田賦,也依照這五等來收,上等良田,自然要收多點,荒田等,就收少點!這樣,自然也增加了政府收入,甚至,部分農民也因此免除賦稅,得到實惠?。」
「?農田水利法?:是鼓勵墾荒和興修水利,費用由當地住戶按貧富等級出資或向州縣政府貸款,目的自然是為了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市易法?:在開封設置市易務,出錢收購滯銷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限製了大商人對市場的控製,穩定了物價和商品交流?,說白了,不管是老百姓,還是商人等,都不擔心東西賣不出去砸手裡了,有更大的接盤俠接盤,商人乃至做點農副產品生意的老百姓自然就沒了後顧之憂。」
「?均輸法?:設立發運使,按照『徙貴就賤,用近易遠』的原則,統一收購和運輸,降低了國家支出,減輕了納稅戶的負擔?。」
「以上這些,還隻是民生丶財政方麵的。」
「同樣,針對軍事方麵,王安石變法之中自然也有相關的調理。」
「分彆是:保甲法丶裁兵法丶將兵法丶保馬法丶軍器監法。」
「保甲法:對農民進行編製管理和軍事訓練,逐漸恢複『兵農合一』的徵兵製。」
「裁兵法:規定,年滿五十,必須退役,特彆是針對廂軍與禁軍,還會不定期測試,要是禁軍不合格,那就降為廂軍,廂軍不合格,那就改為民籍!整體篩選下來,禁軍還是那個精銳,這樣,有利於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