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拒絕道:「多謝齊王好意,軍中不養姬妾,備身為主將更要以身作則。」
能夠禦好強軍,主要就看權威與法令徹行。
孫子兵法早點明,治軍之勝就在於,法令孰行,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雖做不到和吳起一樣,能幫士卒吸毒瘡的地步,至少也能同甘共苦。
不在軍營搞特立獨行,才好叫軍士用命。
千萬不能小看這點,往往關鍵時候兩軍廝殺搏命,多對主將有些擁護之心,心理承受度也要高出些。
在矢如雨下的戰場,哪怕比對方多堅持會兒陣形不崩,就能贏得勝利。
收下姬妾事小,把劉備維護的風氣破壞了,才是真正的大事。
況且軍中戰兵未成家室的,早在戰後救尋的婦人中,找無家可歸的女子,以年齒相配。
其貧無禮聘,令郡縣長吏調撥庫府錢財以賑助之。
至於有人還想著納妾,那就看能立功受賞與否了。
「玄德,這……」
齊王劉立有些驚愕,在軍中蓄養婢女和樂女不是再正常不過嗎?
不過一群黔首組織起來的軍隊,解散了就是農夫,為什麽要以身作則?
大漢各州不是隨處可見,一抓一大把,又何必要這麽做。
劉立顯然還停留在百姓農忙時耕田,戰時服兵役或徭役。
不知道劉備麾下的戰兵,有很大一部分是招募來的,已不需要耕田的脫產軍士。
生平隻做好兩件事,閒時操練,戰時砍人。
劉備以全州之力供養,也隻不過七千餘人。
不是不想擴軍,是實在養不起了。
輔卒還可以散養,戰兵就完全做不到。
無論是軍械,還是訓練肉食,田地等投入成本都非常昂貴。
荀彧初見也詫異不已,尋問道:「使君欲養武卒乎?」
在士族能借鑒的史冊裡,也就隻有戰國時期魏國吳起首創的魏武卒。
投入的成本能與劉備麾下戰兵有的一拚。
那可是魏國舉國之力才能養起數萬人,而且後來還無法補充。
雖提七萬之眾,而天下莫能當者,結果越打越少,拚光了,魏國也從霸主地位驟然下跌。
荀子評價魏國無法持久,是因選拔和訓練成本太高,再加上戰死的士卒與新選拔的士卒,皆有良田賞賜。
魏國又有多少田地可以給,貴族都不夠分。
荀彧自然知道,便勸道:「玄德,養武卒雖能橫行一時,卻無法長久,非養兵之道啊!良田有限,又能封賞多少?」
最關鍵的是把田分給士卒,那士族與豪族如何看待?
每個士卒每百畝,千名士卒就要占千頃,這麽算起來好像也不多,但是立戰功的還有封賞,而且還鼓勵戰兵招募流民代替其耕田。
在青州隨處可見,這些戰兵分散在各郡,家家戶戶連成一片。
再加軍吏在其中聯綴,還有農學僮在鄉間,遊俠在市井。
荀彧也迷茫,不知劉備到底想乾嘛。
劉備說道:「兵貴在精,不貴在多,我能以少勝多,以優擊劣勢,靠的便是如此,況且還有輔卒,軍府名額目前也沒打算再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