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試自然不可能隻打一發就算結束。
因此後麵又緊接著起飛了第二架靶機。
甚至於在楊奉畑和郭立強的要求下,這次試訓基地還進一步調低了目標的飛行高度。
但還是被以幾乎完全相同的流程準確命中。
“靶機確認擊落!”
隨著指揮員的聲音響起,塔台指揮中心裡麵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25公裡遠的中距攔射能力。
如果單論射程,隻是美蘇上世紀60-70年代的水平。
但卻意味著華夏的航空工業真正突破了“超視距空戰”這一門檻。
儘管更加先進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發射後不管的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已經出現,但aim120和r77的服役時間分彆為1991年和1994年,距今才不過幾年時間,各國戰機的主力武器仍然是跟霹靂11一樣的半主動雷達製導型號。
更何況這25公裡還是下視下射打出來的。
所以總的來說並不算落後。
“真是太感謝你們了。”
總算放鬆下來的郭立強轉過身來,和601所這邊參與測試的人員一一握手。
他在常浩南這裡停留的時間尤其長。
試訓基地這個地方不經常有媒體的鏡頭出現,因此很多心裡話都可以沒什麼顧忌地說出來。
“小常同誌,你雖然沒有直接參與霹靂11的研發工作,但絕對算得上是我們的大功臣、大救星!”
說到一半,郭立強的語氣甚至有些哽咽。
這絕對不是裝出來的情緒波動。
跟幾乎所有軍工領域的單位一樣,機電二局這些年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而他們眼下能夠逆天改命的唯一辦法,幾乎就是把霹靂11搞出來,然後搭配華夏戰鬥機進行出口。
在軍火貿易中,彈藥固然不如裝備那樣顯眼,但要論利潤率和交易額,往往前者才是大頭。
畢竟飛機這東西,合同價格裡麵都是包括後麵幾年甚至十幾年維護的,如果客戶對於型號升級的意願不強,那有很多時候就是一錘子買賣。
但是彈藥就不一樣了。
那可是消耗品。
就算不打仗,每年維持基本的訓練都要消耗掉不少。
而對於大多數沒什麼像樣軍工能力的國家來說,想要補充就隻能再找原來的賣家去買。
所以霹靂11對於機電二局來說,完全可以成為一株搖錢樹。
當然,前提是得有比較先進的戰鬥機能賣出去。
否則彆人買一堆強5或者殲6之類的,也根本不會考慮中距彈的事情。
相對應地,航空工業係統也會從霹靂11的定型中獲益。
畢竟都已經到90年代中後期了,沒有超視距空戰能力的戰鬥機實在已經找不到太多市場。
總之,皆大歡喜。
……
當天晚上,參與測試的眾人在鼎新基地的招待所裡麵舉辦了一個小規模的慶功宴會。
酒過三巡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