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媽都認不出來的米格21改(1 / 1)

由於第二天還要工作,因此接風宴並沒有持續到太晚時間,酒也喝的十分克製。

絕大多數人在散場時都還保持了十分清晰的意識,比如昨天下午才特地從築城飛到蓉城的648所副總設計師孫惠中。

他剛才全程都沒有發言,隻是靜靜地聽著常浩南對其他人的提問做出解釋。

雖然已經從很多渠道聽說了這個少年天才的事跡,但孫惠中覺得自己還是得親眼見識一下才好。

於是現在,這位648所唯一的總工程師心中隻剩下了佩服。

“常工!”

離開招待所之後,孫惠中從後麵叫住常浩南,然後快步跟了上去:

常浩南回過頭,看到一個頭發半白的男人站在自己身後。

“請問您是……”

雖然說起來已經做了不少事情,但他穿越過來其實也才半年時間,根本來不及和太多人接觸。

而前世作為一個普通軍工工程師也同樣人脈有限,所以除了極少數如雷貫耳的大佬之外,大多數麵孔都是陌生的。

“孫惠中,築城648所來的。”

二人在昏黃的路燈下麵握了握手。

定睛細看之下,常浩南才發現對方的年紀似乎並沒有特彆大,應該隻是三十出頭的水平,之所以早早白頭大概隻是因為先天原因或者壓力太大。

“常工,我想再問一些跟進發匹配有關的問題。”

時間畢竟已經很晚了,而且孫惠中是住在招待所的,和宿舍區並不去往同一個方向,因此他也沒繞什麼彎子,直接說明了來意。

這種事情常浩南自然不會拒絕:

“請說。”

“我們所想要在殲7f的基礎上,開發一種雙座型號的飛機。”

孫惠中並不避諱從兄弟單位這邊借鑒思路的想法,畢竟648所的設計團隊人數總共才三位數,經驗和水平也是一言難儘,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抄作業並不丟人:

“但之前聽蓉城這邊的同誌說,殲7f的進氣道和前機身是由您完成的一體化設計,對機身的修改會嚴重影響進氣效率,所以我想問一下,您覺得這個方案的可行性如何?”

“確實是這樣,殲7f的高進氣效率和穩定性建立在由機頭部分對來流進行一次壓縮的基礎上,而要想改雙座的話,那就不可避免地要對前機身進行大改,這樣幾乎需要把整個設計推倒重來。”

單座改雙座看上去簡單,但操作起來工作量並不小。

對於一些體量比較小的飛機來說,多一個飛行員會產生很明顯的影響,而飛機氣動設計越精密複雜,給這種改動留出的操作空間也會越小。

殲7f兩邊全占了,屬於尤其麻煩的。

所以常浩南略加思索之後,很快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儘管這是一盆冷水:

“我在設計這個型號的時候,隻是想要賦予殲7真正意義上的超視距作戰能力,沒想過讓它承擔更多複雜的功能,所以並沒有留出什麼餘量,改雙座的話……我個人並不看好。”

那個時候他剛剛穿越過來,隻是想趕緊搞個短平快的項目引起老師注意,借此迅速參與到具體的型號項目中來。

實際上,常浩南至今都沒想明白,自己到底是如何跨過劉洪波教授這一層,直接引起了杜義山的注意。

總之最終產生的效果比預期好了太多。

“原來是這樣……”

站在對麵的孫惠中微微低下頭,露出了一個有些惋惜的表情:

“我們本來準備,對殲教7進行進一步改進的,目前正在做機翼選型和進氣道匹配這些預研工作,在接觸到殲7f項目後,本來覺得能有一個比較好的參考,可惜……”

對方這麼一說,常浩南突然想起來了之前在殲8c交付儀式上麵,跟那兩名海航25團飛行員之間的對話。

他們就說過現在部隊缺少一種好用的高級教練機。

要解決這個問題,從頭設計一種全新的高級教練機當然是最好的辦法,但目前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方麵暫時還不具備這樣的方案。

彆的不說,兩台小推力或者一台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就拿不出來。

況且眼下也沒有那麼充裕的資金。

但利用殲8iiact的多餘度數字電傳技術,結合中等推力、性能出色的渦噴14,在殲7基礎上改出一個型號來還是可行的。

這個思路在後世的最終產物是教練9,正好是648所的產物。

而常浩南完全有能力讓它提前誕生,並且……

變得更加完美!

因此他話鋒一轉,對已經準備告彆的孫惠中說道:

“既然有這樣的想法,其實你們不如做的更大膽一些。”

聽到這句話的後者頓時眼前一亮,抬起頭看向常浩南:

“您也認為我們需要一種新的高級教練機?”

儘管以殲7f作為技術基礎的方案已經被否定,但能得到對這個教練機思路的肯定還是讓孫惠中相當高興的。

要知道,預研這種東西的成果轉化率其實是很低的,有時候10個預研計劃最終往往隻有兩三個形成了可以開展下去的正式項目,最終修成正果的則可能更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們之前提交的兩份預研報告就都因為深度不足而被打了回來。

因此648所內部也對於這個新型高級教練機的計劃有所顧慮——

硬著頭皮繼續下去需要更多投入,而且誰也不敢打包票說軍隊一定會要,對於小家小業的他們來說這本來就是個風險。

就連最初提出這個想法的孫惠中也沒有太多信心。

要知道他雖然掛著648所副總設計師的頭銜,但這完全是因為所裡確實沒什麼人才,才讓他一個不到30歲而且並沒有領導過任何型號設計的人頂了上去。

年輕,又沒有成功經驗,自然就會底氣不足。

所以當聽到常浩南表達支持的態度時,孫惠中是相當興奮的。

前者年紀固然更小,但從剛才晚宴上的情況來看絕對有真才實學,又在八三工程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他的表態,絕對是有分量的。

“當然,殲教7是你們搞的,你們應該也很清楚缺陷。”

常浩南點了點頭,並沒有因為麵前之人來自648所就口下留情:

“低速性能和後座視野太差,起飛和降落的時候教官甚至需要自製潛望鏡來觀察前方的情況,而且潛力也不夠,培養殲7和老殲8的飛行員勉強夠用,但咱們的空軍正在大踏步進入三代機時代,所以這個型號肯定沒辦法長時間挑大梁。”

實際上,殲教7這個型號本來應該隻是發揮過渡作用,進入新世紀後就會逐漸換裝新型教練機。

但是跟這個時代的很多其它裝備一樣,過渡著過渡著,就過渡成了主力裝備。

因為種種原因,計劃中的新型教練機始終未能到位,最終殲教7作為一種本質上的基礎型二代機,竟然一直生產到了2017年……

“唉……說的太對了。”

孫惠中輕歎了一口氣:

“有您這句話,我們繼續搞預研的時候,心裡多少也能踏實一些。”

“伱剛才說目前正在做機翼選型和進氣道匹配,具體的進度如何?”

教練9算不上什麼明星型號,常浩南隻知道原來時間線上直到2011年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