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
讓林景堂這麼一說,何明頓時覺得
好像還真就是這麼回事。
本來,十一號工程,也包括後麵的改進項目,常浩南其實是沒有直接參加的。
畢竟經過之前八三工程的鍛煉,無論601所還是112廠,都算是積累了一批戰鬥力比較強的技術人員。
結果,到了一級供應商這塊,還是沒逃離常浩南的陰影。
“這種小項目的影響力怎麼能跟渦扇10比開門紅講究一個影響力,就算渦噴6D的進度更快,對於航空動力這麼個新獨立出來的副一級央企來說,象征意義也還是渦扇10更大。”
當京城過來的各路領導,以及剛剛結束廬州行程的歐洲代表團陸續抵達江重的時候,常浩南這邊已經把一切都準備好了。
還是比較大的。
“不過這兩年航空動力這邊的運作已經相對獨立,所以我們就以研發單位自籌資金的名義,把渦噴6D這個型號給留下了,目前應該也是在做雙發裝機測試,不過進度比太行這邊要快不少,畢竟隻是個有限改進型。”
彆問,問就是渦扇10也乾了。
但是現在來看,主機和動力這兩邊,反倒形成了某種良性競爭的態勢。
常浩南搖搖頭:
“沒錯。”
“所以嚴格來說,航發集團成立之後第一個完成的項目應該是渦噴6D”
“我記得,這個項目之前上報的時候,說的是在80年代青華大學研發的那台6.8萬噸水壓機基礎上改進的?”
能一上來就問出這個問題,顯然說明是早就看過相關的技術資料。
而且是分彆參觀。
“但是我剛剛進來之前,看他們在工廠裡麵貼的那些宣傳標語,都是說今天就要進行試生產了?”
但常浩南也不能當著人家的麵直接說我那時候就是隨便一寫騙騙你們,實際上早就另有計劃
試生產出來的工件在兩根吊臂的牽引下,從上下梁之間被緩緩牽出,接著升到半空。
剛剛一直沒有開口,隻是聽著兩人交談的林景堂突然趁著這個沉默的當口插了進來:
“您對那邊的情況了解這麼清楚,應該是要到那邊高就了?”
“女士,一般來說,試生產都會選擇一些比較簡單的,甚至是象征性的工件,比如最簡單的,一塊長條形或者半圓形的鋼板。”
因為他看到的並不是一塊鋼板。
空負載的實驗此前都已經做完,而試生產任務能不能成功,就看接下來的幾個小時了。
無心插柳柳成蔭了屬於是。
麵對提問如此細致的領導,常浩南也隻好打起十二分精神來應對:
幾乎與此同時。
因為航空動力目前還沒正式成立,加上常浩南也還沒拿到關鍵的博士學位,因此總規劃師的任命還沒有進行公示。
但對於隔壁搞航發的同行來說,經常出現明明研發工作還算順利,卻因為沒了裝機型號,或者裝機型號的定位發生變化而導致項目告吹或者出現反複。
所以在“爭口氣”這方麵,渦噴6D在某種意義上甚至跟渦扇10是同一個級彆。
有些事情,心照不宣就好。
“不過,我們在研發過程中,發現這種機架更適用於2萬噸以下的中小型模鍛壓機,要想在7.5萬噸這種級彆上麵應用,需要攻關的問題太多,而且還都是我國比較薄弱的技術領域。”
實際上,最開始提出要把航空工業按照業務區彆進行拆分的時候,常浩南的想法隻是單純地想要讓航空發動機能夠脫離主機型號進行獨立研發,順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無必要的資源重複投入。
“而且江重這邊嚴格來說也不完全是航空產業口的企業,給112廠生產機身零部件屬於正常商業行為,不要過度解讀”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有差距就是有施展的空間嘛”
不過這也不重要。
“你能聽懂台上的人在講什麼麼?”
隻有對於懂行的領導來說,控製室裡麵那些看似平平無奇的屏幕和參數,才是比設備本身更有吸引力的部分。
“所以常總”
“還不能這麼說、”
“啊是強5D的動力。”
“像是液壓機構、糾偏係統、電氣設備、傳感器還有輔助設備等部分,沿用了很多當年就取得的成果,否則也不可能隻用這麼短的時間就投入試生產。”
一行人便浩浩蕩蕩離開控製室,下樓來到車間裡麵早已搭好的觀禮台旁。
這個型號聽得何明整個就是一愣:
“渦噴6D?”
就在二人聊天的功夫,另外一邊的領導和嘉賓也已經完成了入座,一名主持人開始介紹今天試生產儀式的大致流程。
他微微搖了搖頭:
“光是有一台設備證明不了什麼,機身關鍵位置有很多大尺寸鍛件,對於工藝的要求甚至比對設備本身的要求更高”
得益於她和丈夫兩個人都跟華夏這邊有密切的業務聯係,安妮這些年來也多少學會了一些。
懂不懂什麼叫控製變量啊?
而旁邊的常浩南本來隻是看個熱鬨,結果話題突然就被引到了自己頭上,見狀趕緊擺了擺手:
“當年我們從蘇聯買來那台6.5萬噸水壓機之後,從第一次成功啟動,到鍛造出符合要求的大尺寸產品,中間足足花了將近三年時間,這還是在有蘇聯技術人員提供指導的情況下,而他們這台設備本身甚至都還沒得到驗證”
“不一樣。”
齊格勒這是第一次來華夏,自然不可能看得懂那些方塊字是什麼,但也能看得出來這是在進行生產之前的最後準備。
至於競爭這塊,在原本的計劃中是作為非重要因素給弱化了的。
齊格勒問道。
歐洲代表團的成員懂行,但作為外國人,肯定不能隨便讓他們亂跑,留在鍛壓車間裡看個熱鬨就行了。
他指了指電腦屏幕上的一條曲線,並沒有等待常浩南或者其他人回答,便又繼續道:
有備而來。
歐盟國家高級代表團的參觀位置則位於廠房的另外一邊。
何明撓了撓頭皮,語氣中透露著些許唏噓:
一星期之後。
大領導已經發了話,其他人自然隻有跟上的份。
“我不會說他們肯定還沒做好準備,但無論如何,現在都沒有理由太過樂觀。”
當然,他作為彆人要爭氣的對象,也不好在這件事情上多說什麼就是了。
對於他一個造飛機的人來說,無論項目成功與否,總歸是他們自己對自己負責。
常浩南倒是認同何明的這番看法:
“因為渦扇9A比較順利,殲轟7A馬上就能投產,所以部隊那邊最後沒要強5D這個型號。”
不過應該已經停產十來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