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 馬赫數0.985

儘管整個過程當中最關鍵的湍流模型並不是劉洪波本人開發的。

但這並不影響他此時感覺到爽。

神清氣爽。

有人不服?

那你也可以想辦法找一個牛逼的師弟啊!

一時間,一屋子法國人麵麵相覷相顧無言,而劉洪波則仍然在「常總體驗卡」的效果持續時間當中。

整個機房裡竟然莫名地安靜了下來。

隻剩下空調和風扇運行時產生的嗡嗡聲。

當然,體驗卡終究是體驗卡。

實際上,讓劉洪波覺得揚眉吐氣的地方,和讓法國人感到震驚的地方,並不一樣。

對於歐洲人來說,用一個人的姓氏命名一種現象,或者是方程,屬於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更何況這又不是什麽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公式或者定理,哪怕作用很大,也隻能在航空界……最多再加上化工界打出一些名氣來。

實在不值得怎麽大驚小怪。

真正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那張圖本身。

更準確地說,是那個「凹坑」部分。

「這個顫振邊界曲線……竟然是不連續的?」

艾德斯坦納把眼睛貼到近處,仿佛恨不得鑽到屏幕裡麵一樣:

「而且凹陷的形狀也有些……奇怪……」

剛才乍一看的時候沒感覺,但經過放大之後仔細一瞧,就能發現整條曲線實際上分成了互不相連的三段。

而且,「凹陷」發生的程度也比他們事前的估計要高很多。

幾乎達到了當量空速的20%。

如果情況真如圖像所呈現的一般,那麽事前確定的目標,也就是讓機翼的可用最大速度達到馬赫數0.95,似乎從理論上就無法實現。

這可不是個好消息。

相比於那些動輒幾百噸的大型客機來說,公務機在結構和體積方麵的限製更大,往往被迫采用更加激進的翼型設計以追求航程,因此在速度方麵反而更容易受到限製。

例如達索航空民用部門當前的招牌獵鷹900係列,巡航速度隻有0.8馬赫左右。

甚至不如波音747。

而艾德斯坦納就是希望能在獵鷹Z上麵解決這個痛點。

其實有錢人的時間未必就很值錢。

但他們往往更願意為了省時間而花錢。

所以這是個很不錯的噱頭。

甚至目前已經打出去的早期宣傳當中,也已經把高速度作為了重點。

儘管並未提到任何具體的數值。

但如果你一頓操作猛如虎,最後隻拿出來了個巡航速度跟普通客機差不多的產品,那顯然不可能滿足潛在客戶的需求。

不過,這也不能怪艾德斯坦納心裡沒數。

非定常氣動力研究,本身就是非常複雜的多學科問題。

通常情況下,彆說是計算,就連地麵模擬都無法完全還原實際情況。

但像是超音速凹坑這種問題如果真要去試飛,又不可能真的讓飛行員去達到顫振邊界,都是看情況差不多之後見好就收。

因此,當前的所有經驗模型,結果都偏保守。

「沒錯。」

劉洪波這會也重新進入了工作狀態,當即回答道:

「超臨界翼型雖然可以獲得更高的升阻比,但在音速附近的速度區間內流動情況比常規翼型複雜得多,最終表現在顫振特性上就是更嚴重的顫振速度下陷現象。」

「那豈不是說……」

艾德斯坦納想要開口說點什麽,但劉洪波卻伸手阻止了他,示意自己還有話沒講完:

「另外,顫振速度下陷,並不是超臨界翼型在跨音速範圍內所出現的唯一異常問題。」

「我們對幾種具備典型特徵的機翼進行了風洞測試,發現在跨音速區,尤其是凹坑最底端附近出現的顫振現象更加複雜,比如在某些馬赫數和特定攻角下,先後或同時出現了拍響應丶極限環振蕩丶失速顫振丶單自由度顫振丶猝發響應等一係列現象……」

這一句話,又讓某幾個人不免有些尷尬——

華夏人擅長的顯然不隻是數值計算,在風洞測試的水平上也並不落後……甚至可以說是領先於人。

好在,劉洪波這會早就忘了剛才的那點小事,很快繼續道:

「我們的模型可以相對準確地還原出極限環振蕩的測試結果,也就是您剛剛提到的,曲線上不連續的那一段,但對於其它規律性更差的現象同樣無能為力。」

「而且博士你也應該知道,哪怕是風洞測試,也隻能定性,而非定量模擬出這一速度段的真實響應情況……」

聽著劉洪波的解釋,艾德斯坦納覺得有點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