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3章 英國人的瘋狂思路
麵對常浩南的要求,會場內的眾人卻顯出了些許猶豫。
儘管鎬發集團在航發設計層麵的經驗還稍顯不足,但總歸也有一部分人經過了渦扇10項目的磨礪,區區一個風扇的數值模擬,而且主要是出於好奇去做,沒必要過於追求精度,還不至於難住他們。
可另一方麵,這畢竟就是個給彆人做供應商,甚至還是二級供應商的事情。
雖說在眼下這個時間節點上,任何參與重大國際航空項目的機會對於華夏來說都是極其寶貴的,但供應商嘛,隻要確定合同層麵沒有漏洞,然後根據甲方提供的要求把東西做出來就完事了。
至於甲方的設計合不合理,以及進而導致的整個項目進度,其實也輪不到他們操心。
更何況,考慮到SeA650,尤其是永磁式發電係統的設計團隊主要來自606所,那這個項目大概率也和鎬發集團沒什麽特彆直接的關係。
不過,更重要的原因還是。
鎬京這邊的算力資源確實比較緊張——
儘管時間線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眼下畢竟還隻是2003年。
上一世的2003年,華夏第一種在研製過程中完整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型號,殲轟7A,甚至都還沒服役。
而殲轟7A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克服的最大阻礙之一,就是當時的超算性能不支持對整機,甚至不支持對大部件進行高精細度的網格化操作。
這一硬體條件甚至一度差點把殲轟7A給打回繪圖板。
實際上,常浩南96年剛到601所時,把四邊形網格化為「偽三角形」網格之後再進行計算的操作,最早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才被開發出來的。
當然,在大量產業和科研需求的支持之下,如今曙光3000係列的性能已經摸到了世界前列,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但對於模擬精細度更高的航發設計來說,仍然沒有像十幾二十年後那樣,充沛到可以隨便揮霍的程度。
最後,還是和常浩南相對比較熟悉的張振華謹慎詢問道:
「常總,現在整個集團都在集中資源,進行渦扇20的立項前準備工作,您看……這件事是不是可以往後放放,至少到立項之後再做?」
但常浩南卻擺了擺手:
「不要這麽考慮問題。」
「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這本來就可以視為渦扇20立項準備的一部分……」
不僅張振華,周圍的另外幾人也麵露疑惑。
畢竟,雖說這風扇的設計確實有些奇怪,尺寸也比一般的小涵道比軍用發動機更大,但是無論如何,跟渦扇20明顯不是一路東西。
麵對一片不解的眼神,常浩南隻好進一步解釋道:
「本質上,渦扇20使用渦扇15的成熟核心機,最大的設計難度也就在風扇上麵。」
「所以,儘管發動機的屬性不完全一樣,我們也不準備在渦扇20上麵搞什麽仿製借鑒,但就像考試做題一樣,多了解一些彆人的經驗,總歸不會有什麽壞處。」
說完之後,他又想起剛剛有人提出了英國人提供假設計的可能性。
於是又半開玩笑地補充了一句:
「就算是錯誤經驗,也一樣會有價值。」
原本,這句話也就是隨便一說。
因為常浩南也覺得,一方麵,英國人不至於搓個這麽明顯的假貨來糊弄人。
都知道搞航發難,但這個難有一多半都難在設計和生產結合這塊。
隻是一個單純的設計參數,甚至還不完整,不值得動這麽多心思。
另一方麵,根據金旭的反饋,對方在雙方敲定意向之後,隻過了兩天就把資料交給了任炳達。
這個時間,基本就是把最敏感的信息刪掉,再檢查一遍的時間。
根本來不及造個假的出來。
然而,誰也沒想到。
他這無心的一言,竟直接一語成讖……
……
在常浩南簡單分配過任務之後,鎬發集團便分出了三個小組,負責對這一風扇……或者嚴格來說,是這一葉型進行分析和模擬。
之所以要一分為三,也是因為英國人確實隱匿了不少看上去不起眼但操作起來很重要的信息。
比如風扇的葉片數量。
導致常浩南隻能根據自己的經驗,以對方提供的葉型設計為基礎,部署三個可能性較高的方案。
如果不對,再慢慢調整。
至於任炳達那邊……
按照他一開始的估計,對風扇的性能測試並不是個特彆複雜的任務。
大概幾天時間就能出個粗略的初步結果。
驗證了之後再簽合同也不遲。
因此,之後一段時間,常浩南在鎬京仍然身兼兩職,同時負責渦扇20和通信中繼係統兩方麵的工作。
具體的模擬任務則交給了張振華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