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章 克服黑障?
就在常浩南這邊頭腦風暴的功夫,340公裡軌道高度上的神舟五號飛船也已經進入了返回之前的最後階段。
一般來說,返回式太空器會提前大約三分之一個周期開始降低軌道並調整姿態。
而為了保證最關鍵的控製指令萬無一失,這個過程不會經過中繼通信完成,而是直接由海外測控站或是海上測控船負責——
實際上,位於非洲附近的兩個測控點位,就是為了這一次軌道調整而設置的。
當然,為了保留艙內圖像的穩定傳輸,青鸞星座也仍然處在待命狀態下,需要等到飛船安全落地之後才能重新調整姿態,回到一開始為太陽同步軌道服務的工作模式。
而此時,指揮控製大廳前麵的屏幕上也不再顯示其它無關信息。
隻剩下一副航跡圖,以及上次測控連接時所獲取的飛船狀態。
相比於二十個小時之前,眼下這裡已經變得空曠了很多。
一部分觀看發射任務的領導和嘉賓已經離開。
而負責回收任務的同誌更是早就動身前往了著陸場附近。
但是,氣氛的緊張程度卻絲毫不弱於發射。
太空飛行器返回技術本來就是一個巨大的技術難點。
早期的個彆載人航天任務甚至會直接放棄飛船,把太空人單獨彈射出來用降落傘落地。
再加上,年初的哥倫比亞號和年中的聯盟TM10飛船也是連續在返回過程中出現問題。
所以,在進入變軌程序之前,工作人員需要再三確定,沒有一絲一毫的差錯。
淩晨5時33分,指揮控製中心終於收到了一條新的消息:
「長江三號報告,發現目標!」
長江三號,也就是正在南印度洋待命的遠望三號測量船。
話音剛落沒幾秒,大屏幕上便分出一半區域,顯示神舟五號的艙內圖像。
航天員此時正雙手緊握活動儀表板,神情專注地核對著飛船此時的運行信息。
和變軌一樣,飛船的返回其實是不需要航天員親自操縱的。
之前的四艘無人飛船,也是直接由地麵控製完成整個過程。
但有部分調查結果顯示,五月份聯盟飛船的著陸點偏移,就是因為地麵發出的控製指令與飛船接收到的信息不符。
因此在神舟五號上,還是增加了一個步驟。
「神舟五號報告,飛船運行情況正常!」
很快,航天員中氣十足的聲音響起。
相比於發射之前,20多個小時的太空旅行似乎並未對他造成太多影響。
說明飛船的整個維生係統應該是非常符合要求的。
在捕獲目標的兩分鐘後,遠望三號發出了第一條返回程序的數據指令。
飛船隨之開始調整姿態。
5時36分,返回艙與軌道艙分離,並輕盈地完成了一個180°轉身,使尾部的隔熱大底向前對準飛行方向,隨後製動火箭發動機點火,完成離軌操作程序……
由於測控範圍的限製,這一係列動作,都必須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完成,否則飛船就將離開遠望三號的測控範圍。
因此,儘管一切看上去井井有條,但飛船軌道降低的動作卻必須足夠迅猛。
幾乎是幾個呼吸的功夫,就已經從原來的340km降低到了250km左右。
相對應地,大屏幕上的畫麵也跟著劇烈震動起來,幾乎和昨天火箭發射過程中的情況差不多。
很快,神舟五號離開測控範圍,進入了返回之前的最後一段測控盲區。
好在艙內圖像仍然沒有被切斷,讓地麵上的眾人可以直接觀察到航天員的基本情況。
直到5時59分,推進艙分離,返回艙開始進入慣性飛行階段,整個畫麵才總算恢複了平靜。
剛才連大氣都沒怎麽喘過的沈俊榮靠回到座椅靠背上,摘掉藍色的工作帽,隨手理了理半灰半白的頭發:
「看來……返回過程中的機動動作,還是過於劇烈了一些……」
「時間卡的太死了……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彆說第一次看這個的沈俊榮,就算是上輩子看過紀錄片的常浩南,剛才都著實捏了把汗,這會也不過是在故作淡定:
「等以後中繼通信技術成熟了,應該可以更早進入姿態調整過程……」
載人航天中的有些問題,確實是無人飛船測試多少遍也模擬不出來的。
所以無論在哪個國家,首次承擔任務的航天員都有著極為特殊的待遇。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