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部署位置在海上?
李建強的第三個要求,最後也還是被滿足了。
不過,以常浩南如今的身份,肯定不能隨便打個電話就把人家叫過來。
所以還是得回去之後慢慢等消息。
當然,李建強也早就估計到了這一點,因此,他的計劃是先解決掉雷達信號形式丶波形函數丶部署位置等基本問題。
等到獲得外援之後,再考慮具體如何在現有雷達基礎上進行軟體和算法升級。
因此他剛一回到研究所,就馬上集中了所有手頭沒有要緊工作的部下開會,說明了目前的基本情況,並分彆下達具體任務。
然而,事情卻並沒有想像當中那樣順利。
儘管他們已經在這方麵進行過好幾年的研究,並且得到了不少有意義的成果。
但真到了需要讓理論落地的時候,還是發現了不少此前並未考慮到的問題。
其中最棘手的一條是,由於雙/多基地雷達的反隱身原理是利用電磁波的散射,而這種散射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出無規則的特性,且發射機和接收機分屬不同的雷達終端,所以很難利用聚類分析丶匹配濾波采樣丶窄帶自動增益控製等傳統技術進行密集多目標分辨。
換句話說,在一個相對小(十幾km到幾十km)的範圍之內,無論實際存在多少目標,雷達回波都會把它們當做是同一個反射信號。
如果是麵對正常目標,那麽雷達操作員還可以根據目標信號強度來進行推測。
但F22是一個全新的對手。
沒人知道它的具體目標特性是怎麽樣的。
而且就算知道,經過散射之後的信號也可能出現失真,導致出自經驗的判斷出現誤差。
這在對峙當中是相當要命的。
一連四五天時間,李建強都在為此而頭疼。
因為解決不了多目標分辨問題,就沒辦法往下確定雷達的部署位置,更無從針對發射站和接收站之間的幾何關係優化回波信號模型……
「要不然……我們退而求其次?」
煙霧繚繞的辦公室中,李建強的副手朱永順突然提議道。
「說說你的想法。」
前者此時實在沒什麽思路,隻好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態回答。
「可以在一個單基地雷達係統(發射機和接收機協同配置)的基礎上,添加第二個(雙基地)接收機,這樣單基地雷達係統作為首要的探測傳感器,而雙基地接收機輔助其對目標進行探測。」
朱永順說著從旁邊抽出一張紙,一邊繼續介紹一邊在上麵畫示意圖:
「單基地雷達係統可以作為首要的探測傳感器,而雙基地接收機輔助其對目標進行探測,發射機關注區域被單基地雷達接收機的圓環形距離單元和雙基地雷達接收機的橢圓環形距離單元劃分為柵格。」
「然後,融合兩個接收機的信號建立似然函數,使兩個接收機接收信號的似然比最大化的對應於某柵格的目標的幅度被確定後,將這個最優值與門限進行比較……」
這個提議並不難理解,因此話才說到一半,就被李建強給打斷了:
「等等……」
「按照你說的複合配置方式,整個方案就會從一個多發多收的複雜多基地雷達網,變成多個單發多收的簡單雙基地雷達網……這樣一來,相當於給雷達部署位置憑空增加了好幾個額外的限製條件,計算難度可是要呈指數級彆提高。」
被一語點破關鍵的朱永順露出有些無奈的表情,揉了揉有些發脹的頭皮:
「您說的對,但其它技術方案,無論是利用空間分集特性還是對回波信息做信號層次融合……先不提咱們現階段的技術能力支不支持這麽乾,就算常院士把方案端到咱們麵前,也需要雷達本身的底層架構支持,絕對不是對當前型號做做小修小補就能解決的。」
李建強用筆輕輕敲了敲腦袋,閉上眼睛露出一臉糾結的表情——
如果跳過眼前這個問題,隻利用最基本的都卜勒拍頻原理檢測目標的存在性,那執行起來倒是沒有太大難度。
但彆人既然是以聯合演習的名義搞事,那出動的飛機就不可能隻有隱身機。
如果以非隱身的F15或F16作為誘餌,再把F22放在一段距離之外進行埋伏,那簡單的多基地雷達就隻會探測到一個單獨而明顯的回波信號,卻根本無法分辨出其中細節。
前出進行處置的己方飛機很可能因此而吃大虧。
但如果采用朱永順的辦法,則有可能來不及確定部署方案,導致完全發揮不出作用……
……
或許是因為連日以來的高強度工作,思索了一段時間之後,李建強突然感到一陣難捱的倦意襲來。
雖然不至於當場睡過去,但也讓他有點不願意重新睜開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