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跟吳信心連心的並不是蘇婉清。
而是蘇綰。
因為此時此刻,吳信的心中的想法就跟蘇綰沒有半點不同。
甚至就好似是同時響起的一般。
隻剩下丸辣兩個字。
【永安二年五月二十六日,在你為世家輔佐你安定四州所展現的影響力感到心驚時。】
【你萌生了一個想法。】
【你想把這些在長久紮根在這些州郡,並有著巨大影響力的世家進行遷徙。】
遷徙。
這是吳信在看見那些世家在幫助自己安定四州所展現的影響力後,剛準備對他們進行采取的措施。
也是他根據前世曆史上漢武帝的所頒布的《遷茂陵令》所產生想法。
畢竟他們在地方的影響力實在是太恐怖了。
就比如在安定四州的時候,自己派人給他們分發田地,但自己派出去的人,往往都會給自己報告說,即使屢次說明田地是他們的了,他們也不敢要。
甚至有些人本身就是世家的田傭,他們還認為世家的土地是祖輩傳下來了,自己根本沒資格要。
而這種時候,就需要那些世家中人說一句話,才能讓他們心安的接受。
這點並不能說是愚昧,也不能說是他們膽小,隻能說是長久以來的壓迫,已經讓他們形成了一種思想。
那就是奴性思想。
世家在地方長時間把控,世代經營,鄉紳、地主、賢望都是他們的人,與官匪勾結,如此盤根交錯下,這些百姓即使心中有怨氣,也不敢表達出來。
然後在祖祖輩輩下,被逐漸消磨掉了心中的血性,變得認命。
這時候,隻要世家們聰明一點,給他們一口飯吃。
他們根本不敢反,也不會反。
甚至理所應當的覺得那些世家就得高人一等。
這是一朝一夕改變不了的。
更何況,這次在這四州,自己並沒有進行公審,掃平他們的心中的畏懼,就連處理掉投靠自己世家中罪大惡極之人,也是他們自己人動的手。
再者說,內地百姓本就跟邊境百姓不同,邊境百姓長年見證戰爭,比他們更有血性也很正常。
而且,他也總不可能在接受完這些投靠的世家後,在反手砍了吧?
他們老老實實的輔佐自己,很有誠意,也沒犯錯。
完全不現實。
因此,即便這些百姓的軟弱簡直出乎了吳信的意料。
但還是能理解。
但理解歸理解,但也不能什麼都不做。
所以這也是他想對他們進行遷徙的原因。
既然你們在這邊影響力大,那我就給你們換個地方。
讓你們的影響力清零。
也許若乾年後,你們可以再次走上去。
但總歸是若乾年後了。
那就要看身後人了。
至於他們會不會不同意?
吳信沒考慮過。
畢竟你們不同意,那麼我就有正當的理由使用刀兵了。
看看你們是嘴硬,還是我的刀硬。
更何況,這些看起來這麼識時務,應該也不會拒絕的。
不過這也是吳信之前的想法。
為什麼說是之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