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原委始末,陰差陽錯
許是到了八月的緣故,這一日過得格外地慢。
巡撫衙門外,巡撫梁夢龍率著一眾官吏正在等候皇帝的聖旨德諭。
三司衙門挨得不遠,也匆匆趕來。
梁夢龍不動聲色向左右問道:「武岡王那邊,去請了嗎?」
湖廣宗室這一圈下來,泰半都是戴罪之身。
要收拾局麵,少不得楚藩配合。
更何況還有一出玷染宗脈的事,楚藩總得來個人接旨,領悟皇帝的意誌才是。
左右連忙賠笑道:「說是焚香沐浴更衣完,在半道了,馬上就到!」
梁夢龍不滿地皺了皺眉頭。
更衣就罷了,還焚香沐浴,又不是祭祀,弄給誰看?
這些宗室,難怪被整治得毫無還手之力。
也不怕耽誤了接旨。
梁夢龍想到這裡,似乎想起什麽。
他又好奇地往衙門內看了一眼,馮時雨還在裡麵磨蹭什麽。
……
外間吵吵嚷嚷,而巡撫大堂內,卻是十分安靜。
梁夢龍方才還念叨的馮時雨一言不發,與栗在庭無聲對峙。
自從栗在庭問出那句「是否對陛下心懷怨懟」之後,氣氛就這般陷入了凝滯。
栗在庭也不逼問,隻是靜靜看著馮時雨,等著他的答案。
馮時雨則是彆過臉看向一旁,恍若不覺。
過了好半晌。
直到外間的動靜越發喧嚷。
馮時雨終於開口。
他仍舊沒有直視栗在庭,隻是彆過視線:「彼時我上奏陛下,乞宥罪言,曰……」
「貪酷官員不過貶削提問,至於言官抗章上無非為國計,一觸聖怒,即加誅殺擯逐,是狂戇之罪,反浮於貪酷之夫。乞恕胡涍等人之罪」
馮時雨這話,是在回答栗在庭先前的問題——他馮化之,是不是在怨憤皇帝。
此事牽扯到去年火燒慈慶宮,誅殺胡涍,流放沈一貫等一係列事。
當時上奏為胡涍求情的言官不在少數,馮時雨也在其中。
貪腐也不過削貶官職罷了,反而頂撞皇帝就要誅殺流放,到底孰輕孰重?
況且還是風聞奏事的言官,本心大多還是為了國家計,究竟憑什麽呢?
隻聽馮時雨繼續說道:「奏疏送上去後,陛下朱批八字曰,為國家計,非殺不可。」
「奏疏下內閣後,呂閣老親自見了我,寬慰我說,相忍為國。」
「後來的事應鳳也知道,胡涍被殺,我隨即也被貶來了湖廣。」
栗在庭默默聽著並不插話,此事去年鬨騰了這麽久,他自然是一清二楚。
彆人為胡涍求情也就罷了。
但馮時雨作為蘇州府人,自然而然就被皇帝視為南直隸鄉黨。
事後還沒有向申時行這個保皇派鄉黨靠攏,主動表示願意支持皇帝跟內閣的工作。
政治上不表態,自然被視為反對,貶下地方才是合情合理。
栗在庭神色複雜,看向馮時雨:「所以,你便對陛下心懷怨憤?」
既然此前的岷王都能察覺到湖廣之事,是有人在推波助瀾,身在局中的幾位欽差自然也不會毫無所覺。
事實上,在荊藩那位三子莫名其妙滑跪之後,朱希忠便立馬知會了海瑞栗在庭二人。
很多事情,隻要有心查,總有蛛絲馬跡。
馮時雨聽到栗在庭這話,仿佛聽到什麽笑話一般,忍不住笑了笑:「我的器量還沒有小到擢升外放就要怨天尤人的地步。」
他看向栗在庭,正色道:「不錯,楚王幾個遺腹子未必親生之事,是我告訴張楚城的,也是我誘他前去核查。」
栗在庭麵無表情地點了點頭。
雖說此事來前就已然有了推測,但從馮時雨口中說話,意義自然大不相同。
馮時雨眼神帶著回憶,接著說道:「到了湖廣後,我彆的事都不在意,隻有些許疑惑。」
「陛下口口聲聲為國家計,內閣諄諄教誨相忍為國。我作為南直隸人,鄉人故裡吃了虧,總是忍不住想,陛下跟內閣的大局,有幾分真幾分假。」
「是故,我便將楚藩玷染天家血脈之事,私下告訴了張楚城。」
「想看看是跟胡涍一樣,為國家計,非殺不可。」
「還是跟當初憲宗皇帝處置一樣,宗室犯法,罰酒三杯。」
麵對馮時雨一番狀若情真意摯的陳情,栗在庭的神情,一直沒有太大變化,隻是保持著溫和的平靜。
這與當初在京城,乃至初來湖廣時的怒形於色,大為不同。
這一趟湖廣之行,他最大的經驗之談,就是對任何同僚,無論什麽同科也好,座師也罷,都要有所保留。
以往那般輕易表露喜惡情感的疏漏,他是不可能再犯了。
事情最是鍛煉心思,反過來看事情也更為通透。
馮化之這番話,比起還在京城的時候,老道太多了。
其中的未竟之意與自我開脫,也全然在不言中。
馮化之沒有直接上奏,反而引誘欽差去暗中查探。
這必然是因為,前者走的是布政司公文,是公開的奏疏,皇帝想捂著被子處置都做不到。
而張楚城作為皇帝親信下來的欽差,必然會單獨奏與皇帝知道。
隻要皇帝願意,且彆說憲宗皇帝處置岷藩的故事,楚藩這次甚至連反省都可以省了。
可以說,這是故意在引誘皇帝息事寧人。
馮時雨嘴上說著想看看皇帝的大局,是國家,還是朱家,實際上,恐怕巴不得看到皇帝的私心。
這也意味著,一旦皇帝真的偏心宗室,馮時雨必然還有後話等著。
揣摩聖心,算計皇帝,不忠不孝啊!
偏偏馮時雨又是在拿小放大。
馮時雨看似在和盤托出,其實暗中又有為自己開脫的意思。
畢竟,要試探皇帝的前提,就是張楚城要把事情捅到禦前,他馮時雨才能看到皇帝的反應。
按這個道理,他應該巴不得張楚城全須全尾回到京城。
是故,張楚城被害之事,與他沒有半點乾係。
姿態放得極低,但要命的事卻摘了個乾淨。
「所以你之後又暗中提醒東安王,說張楚城正在調查此事,促使他痛下殺手?」
栗在庭仿佛沒聽出來馮時雨的意思一樣,還是順著其人的話,不無惡意地揣測。
馮時雨眼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