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政治合法性”?

定義就是:對治權的認可。

簡單點說,就是人心。

維係一個政權的因素很多,我粗略劃分下,大體可分為軍隊、官僚、財政三大係統,缺一不可。

在本書中,合法性即人心準確地說是:一、為你打仗的軍人之心;

二、為你運轉政府的官僚之心;

三、為你籌集軍餉、糧草的地方豪族之心。

二和三其實是一回事,因為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裡。

那麼合並一下,在西晉末年的時代背景、社會風氣下,就是軍心和世家大族之心兩部分。

就主角而言,軍心已經足夠穩了,邵勳現在就是當皇帝,可能都能獲得不少人支持。

但世家大族成員有自己的看法。

雖然每個人的思想、三觀可能不一樣,但總有部分共識。

什麼叫共識?就是特定時代背景重點1、特定社會風氣重點2情況下約定俗成的規則。

不同朝代、不同時期、不同形勢下,共識是不一樣的。

我舉個例子。

在很久以前,殺人償命就是共識,是一個社會約定俗成的規則。

但隨著時代發展,殺人未必償命了,可能是判無期,這也是共識。

對殺人的懲罰,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共識,甚至在同一時代不同的國家也有不同的共識有的國家死刑,有的國家廢死,不能一概而論。

再回到本書。

西晉末年的世家大族成員,也是有共識的,這是由當時的社會背景決定的。

你做到某一步,他們認為“可”,你做到另外一步,他們認為“不可”,這就是共識在起作用。

共識能不能改變呢?可以。

手段一:威逼利誘;

手段二:提高政治合法性。用通俗的話講,就是用威望來迫使他們容忍你挑戰他們的共識,不反對甚至支持伱。

有些人怎麼滿腦子都是殺?以為有武力就可以為所欲為。

拜托,看看時代背景。

我在上本書晚唐浮生裡就說了,古代和古代是不一樣,時代背景、社會風氣差異很大,甚至一個朝代前期、後期都變化極大。

有些時代或許可以殺殺殺。

但有些時代這麼做是找死。

石勒都不是靠殺上位!

事實上石勒殺的士人主要是在河南,再準確點,主要是從洛陽逃出來的王衍那一波人。

他在河北怎麼做的?建“君子營”,給他們官做。

石勒腦子沒問題,他很清楚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而且,他見識過士族的力量。

曆史上他率九萬步騎打穿河南,南下葛陂,因為連日下雨,北方人受不了,軍中疫病嚴重,再加上被紀瞻率領的江東軍隊擊敗,征服江南無望,於是決定回河北。

這一路可遭了老罪了。

河南士族塢堡堅壁清野,不給糧食,石勒的軍隊缺糧嚴重,“人相食”,最後回到河北的不到一半。

怎麼都那麼小看這時候的世家大族呢?

他們單個確實實力有上限,確實打不過你,甚至打不過流民軍,但整體實力強大,一旦形成共識比如石勒從葛陂回河北,河南士族整體堅壁清野關鍵時刻是要命的。

偶爾越一下線,跋扈一點,搞點小動作,無傷大雅。因為士族不是一個整體,不齊心,未必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

但如果搞得太激進,那問題大了。

我舉個例子,假設某個郡的世家大族不滿,叛亂了,他家有世代培養的部曲、僮仆、莊客,舉個幾千萬把人,據城而守。

你要不要討伐?當然要啊。

而且要快,時間一長,會有更多人懷疑你的能力,叛亂的人可能變多。好,討伐大軍把城圍起來,估計要打三個月到半年。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