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筆,為保證小區孩子上學有保障,開發商建設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幾個字加黑加粗。
雖然內容要求嚴謹,但是標題,還是該怎麼吸睛,就怎麼吸睛。
文章開頭自然是先介紹海城的這個小區住宅項目多麼好,小區內部規劃如何的舒適高檔,地理位置如何的便利。又重點強調,為了小區孩子上學方便,還特地建設一所九年製國際學校。開設的課程與國際接軌,念完初中之後,直接去港城念高中。到時候想在港城念大學,或者去國外念大學都可以。還列舉了,與這個學校合作的一些外國學校。
隻要在這個學校念書,如果不想去港城念高中,想去國外念高中,學校也可以進行安排考核。通過考核的也可以出去。
這些對於徐家來說,自然不算事情。徐家開發項目多,關係也很多。
看到報紙上這個標題,不少家裡有孩子的家庭都仔細看了起來。
哪怕是家裡買不起房的,也不妨礙他們對於這種新式學校的興趣。
買房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都是很遙遠的事兒,這會兒還沒有買改善型住房這個觀念,基本上是實在住不下去了,會想辦法弄個房子住。住得下的家庭,也不會願意花錢買房。但是教育,確實關係到千家萬戶。
特彆是這幾年國家對於教育是越來越重視了,加上計劃生育,家裡孩子少,這更是激起了全家人對於孩子成才的期盼。
以前生得多的時候,就覺得放養就行,反正中間隻要有一個成才就行。
現在可不能這麼想了,就這麼一個孩子,要是還不管,到時候養廢了,全家人都沒希望了。
內地家長重視教育這一點,從當初南波萬的收音機暢銷,就可以看出來了。
看到報紙上麵對於這個國際學校的宣傳,很多人都看著心情激動,雙眼冒光。這學校看著可真是不一樣啊。
看入學條件,又皺眉頭。這個學校是為了方便這個小區的孩子念書才開的,隻接收這個小區的孩子。
而且報紙上麵還強調了,隻第一年接收轉學生,以後都不接收!
張洪學是個下海經商不久的個體戶。
經商已經兩年,原本家裡窮得都要吃不起肉了,現在家裡搬進有小院子的房子,還買了摩托車。手裡存款也很多。可以說,現在的日子是過去無法想象的。
要說唯一讓張洪學頭疼的,就是孩子的教育。
因為和妻子一起做生意,對孩子的看顧難免就放鬆許多,七八歲的孩子,現在皮得不得了。
上了小學一年級,成績差,還經常被請家長。可兩口子事業正忙的時候,也不可能為了照顧孩子,就把家裡這一攤子生意給放棄了。
夫妻兩人頭疼不已。照著這麼下去,以後隻怕念個初中就頂天了。高中肯定是考不上的。
可自家條件好了,自然也希望孩子以後能成才。做個有文化的人。
彆看他們總念叨著,那些大學生還沒他們做生意賺錢多,可是家裡要是能出個大學生,他們是做夢都能笑醒的。
原本以為,這輩子就這樣了,結果竟然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海城竟然開了個國際學校。
“買房,必須買!”
張洪學和妻子許蘭立馬就決定了,必須買房。到時候讓老兩口去海城住著,孩子送去國際學校念書。以後孩子好歹能去港城念高中。不說能不能考上大學,至少出去見世麵,那肯定不一樣了。
再說了,這國際學校,裡麵老師肯定厲害,而且還封閉式教育,這是要下狠心把孩子管好的架勢啊。
肯定能行!
兩口子立馬就去打電話谘詢了。
和他們相同想法的人不少。不過也不都是因為孩子沒教好,也有一些是因為父母自己有一個出國夢,但是自己實現不了,現在孩子明顯有機會實現了。
一想到自己孩子以後能出國念書,還能回國當海歸。或者乾脆在國外發展,在國外做高薪工作。光是想想,就覺得前途一片光明。這筆投資可太值了。海城也是個好城市,在那邊買房也不虧。以後孩子念書念完了,那房子還能賣掉。
還有一部分家長是覺得與其讓孩子辛辛苦苦在國內擠獨木橋,不如另辟蹊徑。世上大道千千萬萬,自家孩子不是天才哪一個檔次的,那麼當家長的就擼起袖子把孩子舉高點兒,讓孩子更輕鬆的跑贏彆人。
於是房產房產銷售部這邊接到最多的谘詢電話不是問房子的情況,問的是入學情況。
銷售員:……
這還是隻是資金充足的一批人,後麵還有很多資金不充足,準備湊錢試試的還沒來得及打電話呢。
連在東州的李春蘭和蘇向東也在數著存折上的存款。看看自家能不能買得起房子。
這個房產項目有大妹蘇總的投資,相當於學校建設也有蘇總份兒。所以兩口子對於這個學校還是很信任的。封閉式學校,孩子總是安全的。
時間已經漸漸的淡化了噩夢對於兩口子的影響。雖然還是擔心孩子受傷,可是也不能不管孩子的未來。
作為愛孩子的父母,兩口子也是希望能夠給閨女最好的東西。
隻是算來算去,存款還是買不起房子。雖然這兩年拿的工資不少,也沒花掉多少。但是還是不夠。
倒是可以找爹媽那邊借一點,但是買了房,學費又不夠了。
這個報紙上寫了,每年學雜費的。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到時候需要人陪讀,兩口子其中一個就得去海城。兩口子也都沒什麼學曆,肯定也不容易找到工作,吃飯喝水每樣都要錢。
這筆賬越算,越覺得困難。本來覺得這日子已經很幸福,很富裕了。結果算個賬,夫妻倆發現,自家好像還是很窮啊。
李春蘭道,“向東啊,今年我要申請多加班了。我們廠裡現在計件,我得多拚一些。”
蘇向東發愁,他連加班機會都沒有。他們做安保的,
上班時間都是固定的。
蘇盼盼邊吃飯,邊聽著爹媽商量著這個事情,就道,“不用買房,姑說了,隻要我好好學習,以後也要送我去國外念書的。”這是當初姑和她說過的話。她現在就在努力呢,也考到全年級第一了。雖然她這個第一名不是很穩定,偶爾會掉到第二第三,但是她總會努力穩定的。
李春蘭道,“盼盼,咱可不能這麼想。你姑是你姑,咱能靠自己,還是要靠自己。你姑已經幫咱家很多了,咱可不能貪心不足。”
蘇向東也道,“你媽說得沒錯,閨女,咱看不能儘麻煩你姑。咱家現在這日子,可都多虧了她了。”
有一句話他沒和閨女說,“閨女啊,咱全家這命可都是你姑救的啊。”
不可否認,最初他們老蘇家討好蘇總這門親戚,為的就是得好處,能夠跟著吃香的喝辣的。富裕親戚手指頭縫裡漏一漏,就夠他們老蘇家吃好久了。
可是結果是,蘇總給得太多了,比他們原本想要的多更多。
不隻是物質上的給予,還有對他們的培養,甚至還改變了命運。
人心都是肉長的,蘇向東和李春蘭都不覺得自己算是個什麼正派好人,反而還有些小心思。但是對於蘇總這份好,他們也實在是生不起貪心不足的心思了。
最後兩口子也沒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他們像二弟和小妹一樣,能夠給蘇總做事,那自然賺得多。可是他們當初也是做了選擇的,想要在老家待著陪著孩子。這世上沒有兩全的事情。
李春蘭道,“算了,買不起房,咱就把這錢拿著給孩子請老師補課,讓她靠自己本事考上好大學。”
蘇盼盼聽著,覺得很有道理,“我爺爺也說了,有多大本事辦多大事兒。你們要對我有信心,我一定能考上大學的。”
兩口子看著才八歲的閨女這小大人一樣的樣子,都是哭笑不得。
雖然買房這事兒沒成,但是兩口子也算是提前體驗了一把買不起學區房的苦惱了。也給兩人帶來了一些動力,不能再這麼混日子了,得賺錢。
蘇向東琢磨著,自己去買一輛三輪車,以後下班後就去街上拉人。好歹能賺點錢。
兩人這邊剛放棄,當爺爺的的蘇進山倒是打電話過來了,問兩口子有多少存款。大家湊一湊,在海城買房。
“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