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李奕打算要在湖南再辦一次科舉,給湖南士子們發官帽子。
自然,丁善慶也就降了。
畢竟他一個致仕的老頭,沒必要再為了大清而把自己全家搭進去不是?
再說了,這湖南眼瞅著大清是保不住了。
可他老丁頭的兒孫們可還得當官呢。
至於說這個官究竟是大唐的還是大清的,那就無所謂了。
所以,在李奕麵前,這位嶽麓書院的現任山長態度擺的很是端正。
「老朽嶽麓書院山長丁善慶,攜書院諸教習學子,拜見王上!」
丁善慶快步走到李奕麵前,彎腰深深一揖,在他身後,嶽麓書院的眾教習學子也是有樣學樣。
李奕聞言,伸手將丁善慶扶起,然後說道。
「快快免禮!」
「丁公之賢名,孤素有耳聞,如今一見,果真不凡,頗有名士之風。」
「不知丁公可願重新出仕,為我大唐所用?」
見了丁善慶,李奕禮賢下士的老毛病又犯了,忍不住開口招攬。
丁善慶聞言,連忙擺手拒絕。
「多謝王上美意,老朽如今年事已高,黃土埋半截兒了,在書院治學辦學,造福家鄉便好,就不再出仕了。」
說話時,丁善慶心中不免感慨,人人都說李奕這位唐王禮賢下士,求賢如渴。
如今一看,果不其然,連自己這個老頭他都不準備放過。
李奕聞言,哈哈一笑,也就沒有強求,而是繼續說道。
「丁先生既不願入仕無妨,可這嶽麓書院上下如此多的俊才,丁先生還當為孤舉薦一二。」
嶽麓書院的學生是不是俊才李奕不知道。
但他知道,這一個學生背後就是一戶地主士紳,自己如果能將嶽麓書院的學生都給收下,那湖南也就定下一半了。
至於說分田之事怎麽辦?
當然是該怎麽辦,就怎麽辦了?
用官帽子來換取士紳支持分田,就是李奕現在的思路。
在他看來,那些大地主或許會因為利益而堅決抵抗,但中小地主卻不至於和大唐不共戴天。
大多數的中小地主家裡也就幾百畝地,大唐這邊給了他們二百畝額度,二百畝以下是不需要分田的。
要是通過科舉做了大唐的官,還能再加二百畝的額度。
這對很多中小地主來說,已經足夠了。
而李奕要的也正是拉攏住這些中小地主。
那些大地主李奕是無所謂的。
失去了數量眾多的中小地主的支持之後,光靠大地主們掀不起什麽風浪。
丁善慶聞言,忙不迭的應聲道。
「王上所言甚是。」
「嶽麓書院上下皆願為大唐出仕。」
李奕微微頷首,然後說道。
「很好。」
「有勞丁山長帶路,帶著孤在嶽麓書院裡好好轉轉。」
丁善慶應了一聲,然後在前麵帶路。
李奕跟著丁善慶進了嶽麓書院,前後參觀了書院的齋堂,聖廟,禦書館,文昌閣等建築,頻頻點頭。
在書院中轉了一圈,李奕對丁善慶說道。
「當今之世界局勢,我中華大地外有西洋列強虎視眈眈,內有滿清韃子禍亂天下,可謂千年唯有之大變局也。」
「以當今之世界局勢,嶽麓書院若繼續隻教授儒學,隻怕是不行的,遲早將要落伍。」
「孤以為,嶽麓書院可以適當增加學院規模,加設算學,西學,科技等不同學科。」
「孤可以撥一筆款子來,專用於書院的修繕與擴建,以及聘請教習,招募學生等。」
丁善慶聞言,先是一愣神,旋即便反應了過來,開口說道。
「王上英明。」
雖然他對李奕的說法不敢苟同。
但卻也明白花錢的就是大爺這個樸素的道理。
既然李奕放話要撥款資助嶽麓書院的重建工作,那麽他自然不會反對李奕的要求。
既然李奕要加設學科,那就加唄!
李奕微微頷首,然後繼續在嶽麓書院內巡視,慰問嶽麓書院的學生,並親自旁聽了一堂課。
對於知識,李奕向來是尊重的。
在做完這些之後,李奕踏上了回程的道路。
回程的路上,李奕坐在馬車內,伴隨著車馬粼粼,回想著自己今日在嶽麓書院中的見聞。
說句心裡話,嶽麓書院的教學水平是不錯的,教習們講課講的深入淺出。
即便是自己這個半桶水,也能聽明白教習講授的內容。
但問題是,李奕雖然能聽懂,但卻對嶽麓書院教學的內容不敢苟同。
程朱理學所帶來的思想禁錮,實在是太可怕了……
自兩宋程朱理學盛行以來,整個中華文化都愈發趨於保守,失去了進取之心,甚至是發生了兩亡天下的大禍。
在這樣的文化的薰陶下,李奕想要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光靠工業革命和分田解放生產力肯定是不行的。
除去這些之外,李奕認為此時的中國其實更需要的是思想上的解放。
而在思想解放這方麵,李奕並不想照搬西方。
因為,在這個時代,老子踏馬是天朝上國的思想鋼印依舊深入人心。
李奕想要學習西方的科技,經濟,軍事等先進方麵還好說。
胡服騎射,不外如是。
中國人從來不吝於向異族學習他們的先進之處。
但李奕如果想照搬西方文化,用西方文化來取代中國文化,對中國進行思想解放,那必然會引發全社會層麵的反撲。
太平天國是怎麽滅亡的?
還不就是因為他們搞歪門邪道,然後引起了全社會層麵的反撲嗎?
大家信祖宗信的好好的,你拿著刀槍就要逼著大家信勞什子西洋上帝,那不是扯犢子嗎?
誰能接受?
接受不了怎麽辦?
那就隻好麻煩太平天國去死了。
這個時空的中國人還沒經曆過曆史上的百年沉淪,雖然鴉片戰爭在英夷手上吃了點小虧,但李奕在廣州之戰中,已經把這個場子給找回來了。
現如今,幾乎是所有的中國人都是發自內心的認為,洋人也就是在經世之學上有所成就而已,文化思想方麵則是不值一提。
所謂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正是出於這樣的考量。
除非讓中國再來一次曆史上的百年沉淪,否則,全盤照搬西化絕對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