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整治吃空餉和公車改革的推進,燚城縣的官本位思想得到了極大的遏製,同時節省了大量財政資金,黨風、政風、社風為之一新。
梁江濤接著讓兩辦、組織部、紀委出台文件,重申ZY禁止黨員領導乾部違規經商的規定,包括子女、近親屬。
讓在職副科級以上領導乾部填寫個人事項報告,說明有無此類情況。
有關報告進檔案,如果發現有弄虛作假的現象,直接給予黨紀政務處分。
這一招,堪稱釜底抽薪。
直接打在那些官員的七寸上。
梁江濤本來預備著有很多反對的聲音,甚至有一些反對的動作,但事實上一切都很平靜,讓他有些奇怪。
不過沒有反對聲音總歸是好的,那就照此執行吧。
如果有人敢陽奉陰違的話,黨紀國法是不會容情的。
在整治吃空餉的過程中,梁江濤收到了一份報告,讓他大感興趣。
是鐵山鎮教辦主任張帥寫給教育局的報告,主要意思是,現在鄉村學校太多了,基本上每個村都有學校,是一種浪費。
這是曆史原因決定的。
因為以前村和村之間沒有硬化路,交通很封閉,小孩子沒法跨村上學。
但現在基礎設施好了很多,村和村都通上了硬化路,有的甚至通上了公路。
家庭條件也富裕了,好多都有了摩托車,三輪車,至少每家每戶都有自行車。
孩子跨村上學成為可能。
這個時候,如果每個村都保留學校,就是一種巨大的資源浪費。
而且這些學校校舍年久失修,好多都成了危房。
如果不加以整治,可能釀成事故,危害師生的人身安全。
但如果全麵修繕,又是一筆很大的資金投入。
因此,最好的辦法是予以合並。
這樣以後也不需要如此多的代課老師,待曆史遺留問題慢慢解決後,政府的包袱和負擔就減輕了很多。
鎮裡設立中心小學,離鎮中心特彆偏遠的鄉村,再酌情設立小學。
梁江濤非常讚同他的觀點,他也正考慮這件事。
結合前世的經驗,農村小學並校確實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是“村村通”的必然結果。
所謂村村通,是國家從上世紀90年代末就提出的一個係統工程,包括公路、電力、生活和飲用水、電話網,以後還要加上有線電視網、互聯網等等。
現在,在燚城這樣的中部縣城,公路和硬化路基本已經通了,再過幾年,私家車興起,連農民都能開得起小汽車,再往後,還有價格低廉的電動車。
農村的基礎設施和上世紀末不可同日而語。
每個村一個學校,絕對是資源的巨大浪費。
不隻是建築成本、管理維護成本,還有人力成本。
這個建議,太好了。
梁江濤當即批示:“請愛玲同誌閱研,成立專門工作組,立即開展農村小學合並工作,同時,處理好農村代課教師的問題,儘快做到全部入編,政府兜底。此外,還要進一步加強‘村村通’建設,積極到上級爭取專項資金,縣財政做好配套。”
吳愛玲作為常務副縣長,很受重視,實際權力遠大於毛強這個縣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