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初一,齊玄素和張月鹿終於抵達了上清府。
萬幸,從湖州到吳州這一路上,沒再出什麼意外,還算是順利。這也在情理之中,不能總出意外,如果他們兩人趕路都如此艱難,那麼普通人還出不出門了。
官場上有句話,叫做:“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州城;惡貫滿盈,附郭京城。”
所謂的“知縣附郭”,就是知縣和知府在同一座城裡,這樣他的一舉一動,都要受到牽製,疲於奔命,完全沒有了父母官的威風。“附郭州城”就是知縣、知府、巡撫或者總督同在一城。附郭京城就不用說了。
故而有些縣城既是府城,也是州城。
不過上清府並非如此,雖然上清縣和上清府同名,但上清縣的縣城並不是上清府的府城,兩者是相互獨立的。上清縣的縣城就位於雲錦山腳下,而上清府的府城距離雲錦山還有一段距離。
所以張月鹿和齊玄素來到上清府的府城之後,並不算到了家門口。張月鹿打算在這裡停留幾日,明麵上的理由是追憶下童年的時光,在她小的時候,父母經常帶她來這裡玩。每逢年節,更是如此。根本理由則是張月鹿打算拖延一段時間。
齊玄素還是挺羨慕的,張月鹿小時候可以到府城中玩,他小時候就隻能在萬象道宮的高牆裡看著外麵的世界。
雖然萬象道宮很大,大到可以媲美玉京的紫府和帝京的皇宮,但萬象道宮裡有很多禁地,他們不能隨意涉足,比如張月鹿去過的上宮就是道童們的禁地之一,教習們生活的區域,他們也不能隨意進入,齊玄素記得在萬象道宮中有一座很大的湖,好像叫“星野湖”,不過隻有教習們能去,偶爾會有一些上了年紀的大人物在湖畔品茶下棋,或是泛舟湖上,他們就隻能遠遠看著,所以活動範圍也相當有限。
不過話說回來,離開萬象道宮之後,不得再踏入半步,除非是就任道宮的教習或者前往上宮進修,所以齊玄素有時候還是挺想念萬象道宮的。
兩人走在大街上,因為臨近年關的緣故,甚是熱鬨,置辦年貨的,做生意的,返鄉的,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好不熱鬨。
齊玄素問道:“我們是先找個客棧安頓下來,還是待會兒再說?”
張月鹿道:“行院怎麼樣?”
“什麼?”齊玄素聽得很真切,卻懷疑自己聽錯了。
張月鹿又重複了一遍:“你覺得行院怎麼樣?”
齊玄素終於確認自己沒有聽錯,分明每個字都聽得懂,整句話也聽得懂,可從張月鹿嘴裡說出來就很讓人費解了。
一個未婚的童女子,領著一個同樣未婚的童男子,打著回家見爹娘的旗號,去逛行院?
這年月裡,狎妓算是一件比較正常的事情,儒門弟子尤其喜好這一口,自詡風流,幾乎是明著來,甚至還要為這種事情填詩作詞,流傳後世,書生和花魁的故事也不在少數。
佛門弟子要守淫戒,不近女色,成親生子都不行,更不用說這等事情了,與儒門弟子是兩個極端。
道門弟子比較特殊,可以分為三類。
全真道弟子,尤其是棄本名而用道號的全真道弟子,與佛門弟子相差不多,都要恪守戒律,食素不婚,百歲高齡卻還是童子身的老道人便大多出身自全真道,故而這種事情要徹底杜絕。
正一道弟子可以成家,可以正常嫁娶,不過不提倡這種事情,縱然有人想要玩樂,也要偷著來。
太平道弟子崇尚房中術,提倡陰陽雙修之道,最是無所謂,這類事情也最是司空見慣。
張月鹿和齊玄素都是正一道弟子,年紀到了,結成道侶,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沒有誰會指責什麼。可要是去逛行院,就要承受道德上的壓力。雖然不至於被記過降級,但終究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於名聲有礙。
之所以如此不同,這就好像同樣是世家子弟打架鬨事,如果此人出身將門世家,世人便不覺得如何,甚至覺得理應如此,可如果此人出身書香世家,便要被人視作大逆不道,斯文掃地。
蓋因立起了道德牌坊,享受道德牌坊帶來的好處,也要受到道德牌坊的約束。故而以小觀大,全真道弟子的名聲最好,太平道弟子的名聲最次,也不是沒有因由的。
齊玄素撣了撣衣衫上的灰塵,說道:“我可不想以童子之身背上個行為不端的罪名,沒撈到好處還惹一身腥,豈不是冤枉?”
“見識一下而已,又不是真去做那種事情。”張月鹿道,這可是她長久以來的願望,負責照顧她日常起居的兩位老家人都知道。
齊玄素卻不知道,仍是不讚同道:“不是在白帝城見識過了,花團錦簇,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