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齊玄素有感而發。

將近兩年的道門經曆,從天罡堂到紫微堂,從玉京到地方,讓他從一個江湖人變成了一個道門人。

道門人自然要知道門事。

道門最高權力機構叫金闕,金闕掌握著兩大權力。

一個叫「人事」的權力,比如齊玄素這個副堂主,便是提交金闕討論後,由金闕任命的。雖然是東華真人提名並且促使這個提名得到通過,但不能說是東華真人任命的,必須是金闕任命的,這才名正言順。在這個過程中,東華真人其實是金闕的一部分。

這是實打實的權力。

另一個叫「決策」的權力,比如決定打不打鳳麟洲,要不要處理江南道府的大案,都要經過金闕的表決,最終形成決策,決定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

不過這個權力是虛的。因為決策是一回事,具體執行又是另外一回事。真正執行需要九堂和地方道府去做。如果九堂和地方道府陽奉陰違,或者出工不出力,那麼這些決策就隻能在天上飄著,落不到地上。王朝末年時,政令不出京城,就是如此。所以說這個所謂的決策權是虛的。

什麼權力是實的?財政大權是實的。

做事需要花錢,打仗需要花錢,供養道士靈官需要花錢,無論乾什麼都要花錢。沒有錢,什麼事都做不成。地方道府之所以擁有自***力,便在於他們擁有部分財政權力,想要做什麼事情,可以自己出錢,不必伸手向玉京要錢,那麼便很難被製約。.

九堂也是如此,九堂掌握了玉京的財政,各大地方道府掌握了地方的財政。

於是金闕便要用人事權力來製衡九堂和地方道府的財權,你陽奉陰違,或者出工不出力,我便將你換掉,換一個聽話的上來。

這樣才能把決策落到實處。

這是道門權力的平衡體係,時刻遵循著陰陽雙魚的平衡之道。

從古至今,若是中央朝廷將人事權和財政權全部下放到地方,那就會出現一個結果,地方割據自立,朝廷被完全架空。

控製了金闕便控製了人事權力,間接掌握了財權,於是便登上了道門的權力巔峰。

對於大掌教而言,如果不能掌握金闕,那便是個跛足大掌教,紫霄宮則是大掌教抗衡金闕的一個後門。

六代大掌教放棄了紫霄宮,其結果就是被徹底架空,政令不出紫霄宮。

相反,若是大掌教完全掌握了金闕,那就堪比皇帝一般的存在,沒有做不成的事情,大掌教甚至可以更換作為製衡而設立的副掌教大真人。

五代大掌教就是例子。

事實上,五代大掌教和六代大掌教都過於極端。在道門的曆史上,大部分時候,大掌教和金闕是互相製約的存在,就像陰陽雙魚,實現和諧。

大掌教不在的時候,金闕一家獨大,不過金闕內部是三足鼎立,正一道和全真道的聯盟並非是全心全意,也各有算計,勉強實現了平衡。

所以道門內部的權力爭鬥,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不需要要故作高深,不需要裝腔作勢,也不需要伏脈千裡,更多是見招拆招,隨機應變,最終奪取決定人事的權力。

也許有人要說李家幾代人之前就如何如何,那隻能算是一個決策的連續性,而非是多少年前就準確預料到了今日的情況而特意準備了錦囊妙計,更多是未雨綢繆。

也或許有人要說兵權,可兵權本身也在人事權力的範圍之內,能決定誰來做一軍統帥,就已經掌握兵權。如果任命的一軍統帥被架空,則說明失去了這部分人事權力。

至於兵變造反,則是要推翻舊的權力體係從而建立一個新的權力體係了。

齊玄素想

明白了這一點,對於張拘全的案子自然有不同的看法。

他認為,不是突發事件,也不是沒有料到,是太平道的一次還擊。

看這樣子,太平道不介意來一次第三次江南大案,反正這裡是個是非之地,最容易抓把柄。而太平道又掌握著風憲堂和北辰堂。

隻是有一點,齊玄素暫時沒能想明白。

太平道當下的首要任務是打贏鳳麟洲戰事,為什麼偏要在這個時候挑起事端?

是太平道自覺勝券在握,鳳麟洲大局已定,就算正一道扯後腿也無法改變局勢,在自信之下開始兩線作戰?

還是太平道內部有不同的聲音,有人想要在這個時候給清微真人出一個難題?畢竟平常的時候,清微真人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