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如今齊玄素手中隻有百餘名黃巾軍,但寧缺毋濫,這些都是精銳中的精銳,被當做軍官來培養,是未來黃巾軍的骨架。待到時機一到,隊伍擴張,這百餘人便可成為基層的骨乾,每個人的才能都足以做個百夫長,百餘人的隊伍立時就是萬餘精兵。
這樣做有幾個好處。
一是平時便於隱蔽,以免引起朝廷的注意。二是可以省錢,畢竟脫產的士兵花銷太高,太平教的財政十分緊張,供養不起,所以隻能先把一個基礎架構搭建起來,待到臨戰之前再往框架裡填充人手,補充兵器,實現快速擴編。
太平教的道士們本質上是文官體係的儲備,平時傳教,戰時負責後勤和參謀,戰後治理地方。
齊玄素建立了道士的初步等級製度,入道者初名“道民”;入道已久並篤信其教者,號“祭酒”,任統轄道民之職;統領道民多者稱“治頭大祭酒”。最高階層號稱“師君”。
都說張李之爭的根本在於奪嫡之爭,張家和李家都自認是道門正統嫡傳,李家不必多說,跟太上道祖同姓,言必稱大聖祖。張家又何以自稱正統?隻因最早的道門幾大派係皆是張家人。
根據儒門的記載:妖賊大起,三輔有駱矅。光和中,東方有張角,漢中有張修。駱矅教民緬匿法,角為太平道,修為五鬥米道。
也就是說,在張角傳播太平道的同時,張修也在傳播五鬥米道。
也許有人會說,天師道就是五鬥米道——因為兩者開創人都是祖天師,當然就是一回事。
實則不然,祖天師隻開創了天師道,張修開創了五鬥米道,最終是張修兵敗,被係天師奪了五鬥米道的道統,並入天師道。
時人有言:疑魯之法皆襲諸修,特因身襲殺修,不欲雲沿襲其道,乃詭托諸其父祖耳。
說白了就是,係天師奪了張修的道統,怕世人議論,便假托父祖之名,說是嗣天師和祖天師開辟了五鬥米道,抹除張修的存在,混淆視聽。
這三大道統都姓張,似有親誼。其中天師道和五鬥米道最終歸了雲錦山張家,演變為正一道。而太平道則起起落落,最終歸了李家,不過太平道張家也沒有滅亡,如今太平道的張大真人便是正經大賢良師子孫。
所以張家是很有底氣的,三道有兩道出自我張家,是我開辟了道門局麵,我張家不是正統誰是正統?反正雙方互不相讓,這麼多年也沒有定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姚家沒資格來爭,姚家屬於前朝宗室,沒被清算就夠幸運了,還敢來奪嫡?
齊玄素所用的製度不是來自太平道,而是係天師以天師道兼並五鬥米道後所開創的,同時還設下二十四個傳教點,名為二十四治,以“陽平治”為中心,這便是正一道首領信物“陽平治都功印”名字的由來。
觀棋之人都是道門高層,皆是熟讀道門經典,熟知道門的各種隱秘典故,已經有人看出來了。
“小掌教以瓊明縣為中心,遍布周圍二十三個縣,剛好應二十四之數,這便是二十四治,有意思。”
“雖然名為太平教,但骨子裡卻是天師教的那一套,到底是正一道出身。”
“太平道為表,正一道為骨,表裡並用,儘得張李二家所長。”
“不知太平道之人見此情景會是怎樣的心情。”
齊玄素把這兩個體係融合改良了一下,大賢良師最高,其下分出文武兩個體係,文官就是:師君、治頭大祭酒、祭酒、道民,武官則是:三公將軍、將軍、鬼帥、鬼卒。
創業初期,切忌把等級體係搞得過於繁瑣,越簡單越好。
現在的百餘名黃巾軍都是鬼帥一級,十餘名道士則是祭酒一級。
這次為了應付白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