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一心地獄(1 / 1)

雖然齊玄素占據優勢,但他並不想跟淨獅子大士撕破臉,更不想因為此事影響佛門內部形勢,所以才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

齊玄素進入佛國之後,就見一輪烈陽高懸。

中原佛門並不過分推崇大日如來,真正推崇大日如來的是西域佛門。在佛道之爭的初期,中原佛門幾乎是一觸即潰,沒有任何阻力地選擇投降,然後根據遠近親疏,分彆融入道門和儒門,隻剩下少部分人,被道門留下用來擺花瓶,表明三教合一的理念,占住中原佛門這個位置。

如果道門真把中原佛門給除名了,肯定會冒出許多牛鬼蛇神來搶奪中原佛門的旗號,自稱中原佛門的繼承人,西域佛門、南洋佛門也會自稱正統,那麼道門就必須留下一個在自己掌握之中的中原佛門,哪怕是個空架子,也要占住這個生態位。

在中原佛門投降之後,佛門的中堅力量就變成了西域佛門,所以如今的佛門神通中經常可以看到以大日如來法相為根本的各種太陽。廟小妖風大,佛門太陽多。

太陽高懸天上,仿佛一隻眼眸,俯瞰蒼生,在太陽之下,佛光如海,一時間日光和佛光混雜一處,讓人分辨不清。

此處天地空曠,難免有枯燥之感。

可隨著齊玄素不斷前行,驀然之間,在視線中出現了一堵黑壓壓似比天高的高牆,又像是烏雲在似遠又近的地方下垂,極為震撼。

這是一座地上神山,沐浴在太陽光輝和佛光的雙重交織之下。

齊玄素曾經見過很多山,諸如雲錦山、太平山、北邙山、地肺山等等,還有支離破碎的靈山和萬山之祖昆侖,但很少有這種震撼感覺。

一馬平川的大平原上,突然平地而起一座烏雲一般黑沉的大山,這與在群山連綿之地見到險峻高峰,是截然不同的感覺。

因為在群山之中,再險再奇的高山都不足為奇,因為循序漸進,層層拔高,哪怕是昆侖,也難以顯現雄偉,唯有在此等平原之上,拔地而起一座高山,好似平地起高樓,沒有半點鋪墊起伏,極儘的落差,才能顯現出極致的震撼。

仔細看去,這座神山似乎懸浮於大地之上,並不與大地相連。

這顯然不是人間之山,倒像是傳說中的佛門神山須彌山。

繼續往須彌山而去,離得尚遠,便已經看到那座起始於半山腰的“佛城”,一直延伸至山巔。

層層分布,各殿宇層次分明,在太陽的照射下和佛光的映襯下,無數金色的琉璃瓦熠熠生輝,普照十地八方,愈發襯得這座“佛城”神聖莊嚴。

隨著齊玄素距離須彌山越來越近,齊玄素還發現佛寺周圍的山壁上有無數個佛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五尊百丈大佛。

最東方的是藥師王佛,身旁有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正是東方三聖。

最西方的是阿彌陀佛,身旁有大勇大勢至菩薩和大悲觀世音菩薩,乃是西方三聖。

最上方的是過去燃燈古佛,最下方的是第五佛彌勒菩薩,因為彌勒是未來佛,其時代還未來到,所以此時還在兜率院內為菩薩,又稱彌勒佛祖、東來佛祖、未來佛祖。

位於正中位置的便是掌管現在中央婆娑世界的第四佛,現在佛,即是世人口中所稱呼的佛祖。身旁左右隨侍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合稱華藏三聖。

藥師王佛、阿彌陀佛與佛祖合稱橫三世佛,燃燈古佛、彌勒菩薩又與佛祖合稱豎三世佛。

除了這五尊主佛之外,便是大大小小的佛陀、菩薩、羅漢、金剛,環繞於五佛的四麵八方。

齊玄素凝神細觀各異佛像。

有立佛、臥佛、坐佛,佛有各態,有佛持無畏印,有佛持內獅子印,有佛持蓮花印,有佛持外獅子印。

菩薩如林,有菩薩持寶瓶印,有菩薩持內縛印,有菩薩持外縛印。

佛陀菩薩中還有五大明王,居中不動明王手結不動明王印,寶相莊嚴。左側有天女飛天,右側有護法伽藍。左下方有諸羅漢,右下方有金剛天王。

諸佛之下,是天人八部眾。

萬佛叢林,暗藏妙法。

此乃那爛陀寺,中原名為大雷音寺。

在那爛陀寺中,有著無數佛子,同樣沐浴佛光,不事生產,隻是專心誦經,有若實質一般的佛音化作肉眼可見的梵文,彙聚成一條長河,盤旋而起,最終彙聚入上方的太陽之中。

齊玄素可以感覺到,這些佛子並非虛假幻象,而是真實存在。他們生前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