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誰都不想擔責
在江南地區,每年的九月底到十月上旬,是最農忙的秋收時間。??? ?????????.??m ???
而等秋收結束後,就到了納糧交稅的時候,也就是俗稱的秋糧。
可以說,地方官府九成的稅收來自秋糧,其他稅收比如夏稅和商業稅,與秋糧的重要性比起來不值一提。
但在今年秋收到來的時候,「力挺林解元,罷交南京糧」的口號在十天內已經風行全蘇州府各州縣。
以當今媒介的傳播效率,這種傳播速度堪稱奇跡,從側麵也反映了「民心」所向。
雖然府城之外州縣比如昆山丶嘉定丶常熟等地,很多人並不懂林解元是什麽人,對林泰來更不熟。
但他們也不介意一起跟著喊口號,並且把素不相識的林解元奉為英雄豪傑。
如果林解元不是英雄豪傑,那麽大家哪來的藉口抗稅?所以林解元必須是英雄豪傑。
蘇州府一個府的賦稅總額占天下的十分之一,供應了京師漕糧的六分之一,本來一直就有抗稅欠稅的老傳統。
這次有吳縣萬民書帶了頭,如果其他各地還不敢跟上,那就枉為蘇州人了。
所以雖然秋糧還沒有正式開徵,但在輿論風潮之下,蘇州府各州縣官員已經陷入了集體恐慌。
直到這時候,張家兄弟才明白,坐館那句「我的目標從來不是打贏席家,而是藉此讓我自己更強大」究竟是什麽意思了。
評書小說裡形容某人勢力大,經常說「跺一跺腳,全城都要抖三抖」。
現在看來,坐館在蘇州城也要有這個趨勢了,如果這次一切順利的話。
吳縣的鄧知縣大概是目前壓力最大的人,就算不是最大也是之一。
他已經連續幾天沒睡好覺,整個人的臉色都呈現出了灰敗。
同城隔壁長洲縣的袁知縣派了幕僚李季宣,到吳縣縣衙來拜訪鄧知縣。
李季宣直言不諱的說:「現如今各處民意洶洶,究其源頭,就在吳縣。
鄧縣尊不能安坐於此,應當速速解決問題才是,不然我們其他縣儘受拖累!」
但是李季宣一直說到口乾舌燥,鄧知縣還是一言不發。
李季宣不滿的說:「話已至此,鄧縣尊怎得還是無動於衷?」
鄧知縣突然情緒失控了,抬手就將一迭文書狠狠的摔在李季宣腳下。
「你來遲了!所有州縣都發文來罵過本縣了!」鄧知縣麵目猙獰的大吼道。
李季宣:「」
原來鄧知縣已經成為蘇州府所有州縣官的遷怒對象了。??? ????????X.c???? ????
雖然責任並不完全在鄧知縣身上,鄧知縣也是受害者。
但其他知縣知州又不敢罵知府和巡撫,隻能一起拿鄧知縣來撒氣了。
隻能說,治下有林泰來這樣的人,真是三生作孽。
看著壓力大到心理幾近崩潰的鄧知縣,李季宣也不好再多說什麽,搖搖頭走人了。
所有衙役小吏這時候都不敢靠近鄧知縣,這個狀態下,被打死都沒地說理。
隻有負責刑名的鄭師爺走上前來,輕聲說:「我有個想法,雖不能解決問題,但能舒緩東主壓力。」
一籌莫展,感覺已經走投無路的鄧知縣連忙問道:「速速說來!」
鄭師爺隱晦的說:「可以把水攪渾了,天塌了就讓高個子扛!」
鄧知縣皺起了眉頭,「你再細說。」
鄭師爺說:「眾所周知,洞庭商幫與韋巡撫關係很好,韋巡撫到任時,身邊就是席家的席思危。
而且我又聽說,林泰來被捉走那天,巡撫也派了一千標營軍兵參與圍堵,當時就在現場附近看著。」
聽到這裡,鄧知縣拍了下案子。一切儘在不言中,乾了!
確實如同鄭師爺說的,雖然解決不了問題,但能減緩自己壓力!
麻煩不是自己惹出來的,憑什麽要他承受最大壓力?
如果自身都難保了,還管什麽上下尊卑!如果要死,那就一起死!
於是林解元被抓事件的更多細節,又從吳縣開始發酵了。
細節一:林解元回城之日,洞庭商賊組織人手進行圍堵,巡撫丶府衙丶縣衙三級全都知道,但全部無所作為,任由商賊為所欲為。
細節二:巡撫甚至還派了一千標兵協助商賊,參與對林解元的圍堵,而後這一千標兵坐視林解元被南京人捉走。
細節三:洞庭商幫是為了開拓南京城這個巨型消費市場,才會與南京武家合作,見利忘義的出賣林解元。
當這些細節廣為流傳後,壓力最大的人就變成了韋巡撫。
作為一個五十九歲丶已經沒有上升空間丶隻想撈一筆致仕的巡撫而言,他並不害怕醜聞。
但他害怕出現完全失控的事情,自己不得不頂罪,然後導致自己被追查然後退贓。
江南巡撫就是江南錢糧的第一負責人,如果錢糧出了大問題,又能有誰替他分擔責任?
但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找不到任何解決問題的辦法,甚至連製造問題的人都找不到了。
在這些天,萬民口口相傳的林解元,就像是人間蒸發了一下,從未現身於人前。
其實此時此刻,林解元已經能望見石頭城的城牆了。
沒錯,闊彆半個多月後,他又折返南京城。
這次路上走得很慢很慢,而且還在滸墅關磨蹭了幾天才走。
畢竟事情發酵需要時間,輿情風暴反饋到南京城同樣也需要時間。
至於林大官人為什麽要重回南京城,那是因為他作為輿論風暴中心人物,不適合呆在蘇州府。
林大官人身邊還有十來個軍士,畢竟名義上是被京衛官軍抓來的。
這十來個軍士其實都是魏國公的人,但對外絕對不會承認身份,隻籠統說是京衛官軍。
當初魏國公門客盛先生找上門來後,就與林泰來各取所需敲定了詳細合作方案。
然後才有了楓橋外,林泰來假裝被「京衛」官軍捉走的事情。
船隻到了南京城外的龍江關,又上岸後,這些軍士將林泰來押送到了龍江關的張把總麵前。
然後這些軍士便一哄而散,從此不知所終。
隻留下了一臉懵逼的張把總,不明白這是什麽情況。
作為守衛關卡的武官,在消息方麵還是很靈通的,聽說過蘇州府的輿論風暴。
但沒想到,輿論風暴的中心人物今天忽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