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兩千裡外的信號
把大臣們都乾懵了的這三封奏疏,幾乎同日送到,也不完全是巧合。
十幾名文壇領袖聯名檢舉巡鹽禦史那封奏疏,是當日蜀岡平山堂文會結束後,眾人要求林泰來放了王世貞時,林泰來提出來的條件。
其後林泰來並沒有著急在第一時間把奏疏發出去,而是等蘇州事態明朗後才發給朝廷。
李世達那封甩鍋給石知府的奏疏,是正常發的。
至於郭推官的奏疏則用了六百裡加急,所以追上了前兩封奏疏,同日送到京師。
作為一個中央集權大一統王朝,財賦重地出了這樣的亂子,理論上應該立刻專門派遣大臣,去蘇州鎮場子,宣示朝廷的威嚴。
但理論是理論,現實是現實,兩者之間總會有或大或小的偏差。
比如說一個最現實的問題,具體到個人,誰去負責?
又比如,現在已經不是王朝初年集權最盛的洪武丶永樂朝,而是人心鬆散的萬曆朝中期。
有個中書舍人從內廷跑到東朝房,喊話說:「內閣已經收到蘇州發來的加急奏疏,必須要儘快處置!
又知曉外朝部院諸公今日在此議事,故而現在先請部院諸公廷議,然後將結果上報內閣!」
正常情況下,政務運轉流程沒這麽隨意。
但如今天子擺爛,首輔也擺爛,其他兩個大學士沒有決斷權威,便也隻能簡化程序,對付著過日子了。
本來眾大臣今天聚集在東朝房,是為了商議今年的「京察」,卻沒想到跑了題。
正常情況下,外朝議事都是由吏部尚書主持,吏部尚書不在時,則由戶部尚書主持。
今天還沒有發過言的吏部老天官楊巍看了眼戶部尚書王之垣,提議道:「蘇州與戶部關聯最緊密,還是由王司徒主持吧。」
蘇州對朝廷而言,最大的意義就是「錢糧」,這是屬於戶部的工作。
所以楊天官才會說,這次應該讓王司徒來主持。
王司徒不好再推回去,隻能站出來說:「關於這次蘇州事變,諸君還有什麽話說?」
禮部尚書沈鯉嚴厲的開口道:「太平之時,生此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故!
所以蘇州城必定有問題,朝廷必須徹查!必須揪出禍患根源!」
沈尚書平日裡都是學者風度,在朝廷極少出麵爭辯什麽,今天這樣疾言厲色的開口,算是很罕見了。
眾人見狀,感覺沈尚書可能是真急眼了。??¤(`×[¤ ???????x.???? ¤]×′)¤??
不過也可以理解,就在剛才那一小會兒,清流就損失了一個最肥差巡鹽禦史丶一個天下第一知府丶一個正二品部院大臣,還有個疑似臥底的江南巡撫。
這個損失程度,用慘重都不足以來形容了。
眾人心裡保守估計,清流勢力在天下最富裕江左地區的布局,直接沒了三分之二,隻剩南京那幾個養望的人苟延殘喘了。
主持議事的王司徒心裡沒什麽譜,主要是遠隔兩三千裡,他也不清楚蘇州城那邊到底什麽情況,也無法判斷林泰來在其中到底充當了什麽角色。
但王司徒憑藉官僚本能也知道,不能被沈尚書牽著鼻子走,便慢悠悠的說:
「事變肇起於李世達丶李淶丶石昆玉三人,先說如何對待這三人!」
沈尚書立刻喧賓奪主的回應說:「李世達履職無方,斷事不明,釀成大禍!剝奪所有封誥,削籍為民,發邊軍效力!
李淶石昆玉膽敢自儘,抵製朝廷調查,亦剝奪封誥!
刑部丶都察院以為如何?」
眾人又吃了一驚,還是沒想到沈尚書對自己人如此不留餘地。
本來還想著,就這三人的處罰問題,可能要來回拉扯幾個回合。
但是連清流勢力領袖沈尚書都不袒護自己人,那肯定就沒有扯皮了。
一言定死了三人罪名,沈尚書氣勢更凶,「凡遇事變,處置方法要麽寬縱要麽嚴懲!
而這次我以為,絕對不能姑息,必須徹查因果,從嚴處置!」
等沈尚書再次表態完畢後,片刻內居然沒有人站出來針鋒相對。
不是說沈尚書就沒有政敵了,而是對家還沒有統一思想,不知道應該怎麽應對。
沈尚書的態度可以十分堅定,已經明確損失了如此多的黨羽,除了追究到底報仇雪恨,還能有什麽選擇?
但彆人心裡卻仍然拿捏不定,還是因為那句話,誰也不知道兩三千裡外的蘇州城具體發生了什麽。
在信息不明的時候,很難果斷做出抉擇,從寬和從嚴哪個是正確的,誰也沒把握。
沈尚書見無人出麵反對,便又咄咄逼人的對吏部天官楊巍和左都禦史吳時來說:「你們兩位,讚同從嚴還是反對從嚴?」
如果這兩人還不表態,那麽主導權就會落入以沈鯉為首的勢力手中了。
吳時來勉為其難的答道:「蘇州乃是錢糧重地,不便多生事端。
先前蘇州府推官的奏疏也說明了,最好鎮之以靜,無為而治,其地自安。」
沈尚書厲聲喝道:「難道總憲你認為,應該姑息逼死朝廷官員的亂民,置朝廷的臉麵和威嚴於不顧?」
吳時來說不出什麽駁斥的話,無言以對。? ?? ????????????.????? ?? ?
本來是清流勢力先挑起事端,但現在結果是清流勢力死人了,結果就成了「我弱我有理」。
就在這時候,通政司官員又又又出現在東朝房門口。眾大臣看見後,心裡莫名的齊齊緊張起來。
那通政司官員揮了揮手裡的章本,高聲道:「有個蘇州衛千戶林泰來的奏疏,剛送到通政司,先知會與諸君,然後就送內閣了。」
聽到林泰來這個名字,眾人腦中下意識蹦出兩個字「斡旋」,難不成此人還想斡旋到朝廷?
沉寂了半天的吏部右侍郎趙誌皋用著與年齡不相稱的矯捷,猛然跳了出來,積極的問道:「這奏疏裡說了些什麽?」
那官員簡要的說:「林泰來奏稱,知府丶巡撫身死,欽差受辱,實乃從來未有之奇事,竟然出在我萬曆朝!
故而請求朝廷重拳出擊,嚴懲蘇州亂象!」
對林千戶這份奏疏,大臣們唯一的感想就是四個字,莫名其妙。如果再加四個字,就是不知所謂。
完全看不出這份奏疏有什麽意義,或者有什麽目的。
唯獨吏部右侍郎趙誌皋像是收到了什麽信號,高聲道:「我支持沈尚書徹查和嚴懲的提議!」
作為一個被申首輔力主調進朝廷,並且任用為吏部侍郎的官員,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