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風雲再起

(因劇情需要,某些曆史事件發生時間微調幾年,問就是蝴蝶效應)

反正林修撰覺得自己的臉都被打腫了,剛才他還裝逼說,沒人能攔得住他講課。

結果轉眼就被皇帝教做人了,莫非這就是皇權社會的殘酷性?

剛才一直在訓斥林泰來的翰林院掌院陳學士,這時候又站了出來。

他攔在了錦衣衛官校麵前,高聲喝問道:「先說明白,究竟為何事?即便到天子麵前,也容我分辨!」

那錦衣衛千戶陪著笑說:「好叫學士公得知,皇上點了林九元為今年武會試的文場考試官,必須要進入貢院鎖住。」

眾人:「.」

敢情錦衣衛來捉拿林九元,是為了帶進貢院當考官隔離起來,而不是關進詔獄小黑屋?

不知怎得,有點很可惜的感覺。

一般武會試時間在文科結束後的次月,比如三月份放了文科金榜,那麽現在四月份確實也到了武試時間。

武會試分文場和武場,其中文場考官是臨時點選翰林官去充任考試官。

林翰林畢竟是上屆武試第一名,皇上想起點林翰林為本屆武試的文場考官,也是很合理的。

無所謂了,反正武試一直也不怎麽被看重,各種不規範.

等眾人回過神來,忽然一道巨大的身影閃現了出去,按住了那錦衣衛千戶就是一頓拳打腳踢!

林翰林暴怒起來時,誰也攔不住,一邊打一邊罵道:「傳旨就好好傳旨,膽敢詐唬灑家!莫非是想嚇死你爹?」

陳學士無奈喊了聲:「林九元!若打死傳旨天使,當誅三族!」

林修撰這才悻悻的收了拳腳,他敢確定,剛才錦衣衛千戶故意那麽喊話嚇人,肯定是報複心作祟。

畢竟自己打過的錦衣衛官校,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了。

半個時辰後,鼻青臉腫的錦衣衛官校將林泰來帶入貢院,鎖進了內院,與外界隔離。

沒錯,這個貢院就是林泰來二月份來過的那個貢院。

隻不過上次是來參加考試,這次則是進了內院當判卷考試官。

還好武試文場不會像文科會試那樣,前前後後折騰一個月,大概幾天就夠了。

一是因為參加武會試的考生本來人數就少,一般額定數量在五百人左右,而文會試考生是幾千人。

二是因為武試文場的考試,隻有策論各一道,不像文科那樣總共要寫十幾篇文章。

而且來參加考試的武舉人們,也隻怕寫不了多長的文章,內容格式也不會太複雜。

所以判卷工作量小得多,據林考官個人估計,也就是文科會試的百分之一。

而且還不用特彆上心仔細,幾個考官勤快點,兩天就能判完,定出幾十個一等二等就完事!

幾天下來,輕輕鬆鬆混點補貼,增加些考官資曆,也是比較美滋滋的工作。

也幸虧還有其他考官,林泰來看了看彆人,不容置疑的說:「以後送進來的酒食,你們先吃。」

其他考官:「?」

傳聞中林九元眼高於頂,事實上這麽謙讓?

然後林泰來又補充說:「我怕有人給我下毒。」

其他考官:「.」

難道進來判卷,還有這種風險嗎?

等到文場考試當天,今年武試的主要組織者丶兵部尚書王一鶚坐在貢院龍門,開始對考生進行點名和搜檢。

不過王大司馬才點過並搜檢了幾十人,突然發現,剩下的考生都好奇的望向自己背後。

王大司馬轉過頭去,卻見不知何時,有個巨大的身影像是幽靈一般,不聲不響的出現在了自己身後。

臥槽!王大司馬嚇了一跳,站起來喝道:「林翰林!你為何會在這裡?」

如果他沒記錯,林泰來的身份是判卷考官,這時候應該被鎖在貢院的內院,與外界徹底隔離,以防止舞弊。

所以在理論上,林泰來根本不應該出現在這裡!

林翰林「嘿嘿」的笑道:「院牆太矮了,我找了桌椅搭起來墊腳,就翻了過來。

而牆外巡邏的官校眼神不太好,也沒敢發現我。」

王一鶚:「.」

雖說朝廷對武試完全不重視,但總要講究個表麵形式,你林泰來能不能尊重一下考試製度?

等這次考試結束後,就該向朝廷奏請,增高貢院的院牆!

林泰來趁機對考生們招呼說:「誰是從宣府來的?站出來走兩步!」

武會試解額都是有固定數目的,每個省或者邊鎮都能分到一定名額,尤其邊鎮優先度更高,所以宣府鎮必定有人參加考試。

林泰來喊了一嗓子後,見沒人肯站出來。他心裡便猜測,可能是對方不明白自己目的,所以有顧忌。

所以林泰來又喊了一聲:「從這裡出去後,本翰林即將奉旨巡閱宣府!但人生地不熟,急需本地老人帶路!」

這下瞬間就有四個考生跳了出來,紛紛叫道:「翰林老爺!在下來自宣府鎮!」

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啊,來考個試還能巴結到未來的欽差,再不出聲就是傻子了!

林泰來便吩咐說:「你們今天考完出去後,各自吩咐一名熟識風土和道路的家丁仆役,去林府等候待命!

我看完卷後出差時,自然會帶上他們一起,你們先安心繼續武試!」

「老恩師但請放心!」有個考生連稱呼都提前喊出來了。

兵部尚書王一鶚忍無可忍,連忙催促道:「你差不多就行了!趕緊回內院去吧,彆再出來了!」

於是林泰來就這麽在貢院裡消磨日子,但是此時的他還不知道,就在這幾天,宣府鎮已經風雲際會,曆史的車輪就快碾到他臉上了!

聽到林泰來被鎖進貢院的消息,戶部尚書王之垣歎口氣,對好大兒王象乾說:

「看來是等不到你那小姑丈打頭陣了,伱也無法再繼續等了,且先去宣府上任吧,一切小心行事就是。」

雖然從技術角度來說,王象乾最穩妥道路仍然是在欽差林泰來後麵上任,但他真的無法再等了。

按照大明朝廷和北虜老順義王俺答汗當年議定的規矩,每年年初,北虜諸部首領要到邊牆外進貢。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