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八、告龍城父老鄉親書(1 / 1)

不是吧君子也防匠作一百八十八、告龍城父老鄉親書距離那日傍晚雨停間隙的火燒雲美景。

已過一天兩夜。

期間,蝴蝶溪上下遊降雨不斷。

雨亦下了一天兩夜。

上遊雲夢澤與狄公閘周遭,是黑雲壓城的磅礴大雨。

下遊的龍城縣城附近,是陰雲不斷的綿綿細雨。

而對於此刻清晨時分縣城通往大孤山的筆直官道上,正拖家帶口、埋頭匆趕的眾多龍城百姓們而言。

前者,上遊的大雨,宛若一柄鋒芒逼人的利劍,懸在頭頂,隨時可能伴隨著一聲水閘衝塌的巨響,人頭落地。

後者,頭頂的霏雨,則宛如一把軟刀子般,細細削磨著本就已是驚弓之鳥的疲倦眾人的脆弱意誌。

天空霏霏細雨,從高處往下看去,蜿蜒曲折的官道上是一片黑壓壓的攢動人頭。

他們宛若一條黑色水流般緩慢而壓抑的,從起點的龍城縣城流淌向遠處終點的大孤山腳。

車輪吱吱呀呀到不堪重負的馬車。

亂七八糟擺放、碰撞作響的箱櫃。

被隨意丟落路道兩旁的鍋碗瓢盆。

還有,以每家每戶或鄉人街坊為單位,相互攙扶抱團悶頭前進的龍城縣百姓們。

背景是陰灰色的天空雨幕,泥濘潮濕的道路,還有官道兩側漆黑如墨的樹林。

“嗚哇——!”

官道上被組織遷往大孤山避難的人群中,不時響起一陣嬰孩的啼哭,旋即似是被抹淚婦人們擁抱進懷裡,清脆嬰啼轉為沉悶,好一會兒才被安撫下來。

可人群中偶爾出現的三兩情緒崩潰的大人,卻是不像嬰兒那樣有母親安慰,隻能給這條官道上的氣氛徒增凝重。

烏壓壓的遷徙避難人流,正默默上演著一幕幕人生百態。

而之所以如此沉悶壓抑的隊伍不至於崩潰四散,落荒四逃。

僅僅隻是氣氛凝重,迷茫無措的前進。

蓋因官道人流旁,不時奔騰而過的那一匹匹快騎,還有捕快們喊到嗓子沙啞的統一口號:

“告龍城父老鄉親書……今逢大雨,為防水災,設立大孤山避難營,糧褥齊備……茲定於今日酉時前,全體官民如數抵達……龍城縣令呈。”

從昨夜起,燕六郎安排捕班人手,一路騎著快馬沿著官道,將某位年輕縣令匆匆手書的這份言簡意賅的告知書,從最遠處的縣城郊外一路喊到大孤山腳下。

捕快們喊得口乾舌燥,馬兒都跑廢了兩批,卻無人敢馬虎半分,一路上順便兼整頓人群,引導隊伍去往大孤山避難營。

或許是告知書中某位年輕縣令的署名,給予了經曆過最近兩個月賑災治水諸事的百姓們某種安心慰藉。

也或許是告知書中年輕縣令沉穩自信的語氣,還有對於官民齊心下狄公閘能夠保住不塌的信誓旦旦承諾。

亦或是僅僅隻是隨波逐流,埋頭跟著大部隊走。

在燕六郎等人的組織下,縣城內除了最開始的一小陣恐慌亂奔外,大部分的百姓群眾們都情緒相對穩定下來。

並沒有發生預計中最壞的秩序崩潰的景象。

暫時沒有出現瘋狂收拾全部家財,逃奔碼頭,爭奪船隻,人群踐踏的擁擠情況。

縣城家家戶戶的大部分百姓們,聽從縣令大人與官府的安排,憂慮的收拾些必備的行禮包袱出門。

拖家帶口的去往大孤山賑災營,聽說那兒一如當初的城郊賑災營一般,已被縣令大人安排妥當。

大孤山腳,一處山坡上,一身灰黑色蓑笠的燕六郎正騎在馬背上駐足遠眺。

他望著前方官道上排成長蛇般井然有序的人群,不禁長吐一口氣。

幸虧在明府的任職掌舵下,這一任的龍城縣衙在龍城百姓間的信譽較好。

從當初的賑災營派糧,到後麵的打壓糧商擊潰糧價,再到後麵的剪彩禮公審柳家……幾個月來,在百姓們心間積攢了不少信心。

才讓此時出城的人流隊伍,情緒相對穩定。

縣令與縣衙的公信力能夠暫時壓住容易流言四起的災前恐慌。

否則若是放在上一次水災前。

彆說是像現在這樣整頓百姓隊伍了,大夥不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衝擊渡口碼頭,瘋搶舟船就不錯了。

此刻,小山坡上,經曆過上一回雲夢澤水災前恐慌景象的燕六郎,與他身後一眾風塵仆仆的捕快們相互對視了一眼,都鬆了一大口氣。

到目前為止,撤退還是相對成功的,暫時還沒有脫離縣令大人走前留下的規劃。

背對屬下們,最前方騎在馬上的燕六郎默默伸手入懷,掏出一份皺巴巴的絲帛手書,在手心展開。

這位藍衣捕快橫掌擋雨,低頭瞧了瞧明府沉穩有力的密集字跡。

哪怕已經將歐陽戎此前布下的這些蝴蝶溪下遊大後方的安排看了百遍,都熟的滾瓜爛熟,可以倒背了。

可燕六郎這兩日每次稍微停歇下來片刻,就忍不住掏出歐陽戎的手書瞧上一眼。

似是要確認無誤後,才能安心埋頭繼續乾事。

就像……明府還在他身邊一樣。

“走,咱們再回一趟城裡,協助留守的弟兄,不能讓城裡有一戶人家落下,務必全部勸離。”

稍微歇腳片刻的燕六郎突然收起手書,騎馬揚鞭,當先離開小山坡,帶領身後漢子們,繼續落實歐陽戎留下的布置。

他們這一隊捕快,剛剛從大孤山上下來,之前和刁縣丞碰了下頭,交代了些要緊事宜,眼下繼續下山忙碌。

而後者也是忙的焦頭爛額。

按照歐陽戎安排,燕六郎等捕快們負責組織山下龍城縣的全體民眾上山,同時負責陸續接收上遊跑下來的流民們。

而刁縣丞則負責在大孤山上,調配提前準備好的賑災資源,與東林寺那邊接洽,組建避難營地,接納將近六千戶的龍城百姓。

這些都是大後方的工作。

至於歐陽戎,則正帶領剩下的六曹官吏,還有柳阿山組織的民兵勇士們駛船,在遠處的狄公閘最前線,千方百計的守住水閘,抵禦洪水……

燕六郎目光默默從南邊某座關鍵水閘的方向收回,他轉過頭,叮囑並留下了兩個捕快,在此處山腳引導後續趕來的百姓們有序上山。

燕六郎則帶著剩下的弟兄們,一路快馬加鞭的返回龍城縣城,路上全程高喊告龍城父老鄉親書,震聚人心。

聚集大部分百姓的工作相對容易,然而令燕六郎感到棘手的是,一些特殊情況。

歐陽戎交代過,務必不能落下一戶龍城百姓。

燕六郎自然不敢馬虎,挨家挨戶的敲門排查。

口乾舌燥的忙碌了一整天。

直到傍晚,一眾藍衣捕快累的氣喘籲籲,滿臉疲倦。

一整天他們遇到了不少特殊情況。

官道上遷徙人流中的鬥毆打架,這些倒是事小。

關鍵是有些城內的釘子戶就是不肯走人,好說好勸都不行,最後還是亮出腰間吃飯的家夥,才半嚇半哄的帶回了大孤山。

中途正午時,燕六郎等人還聽從上遊逃來的流民說,有一個村莊的族老懷有僥幸心理,覺得村子地勢較高,就當縮頭烏龜,沒有遷離……燕六郎隻好奔襲十裡,匆匆上門勸導。

甚至還遇到了有百姓怕再也回不來,讓他們幫忙在院子某處挖下儲藏的祖宗財物的無語事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