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七、問策良翰(1 / 1)

不是吧君子也防匠作一百二十七、問策良翰第413章問策良翰

“李正炎與蔡勤軍表麵氣勢洶洶,實則,優勢在我。”

“哦?如何得出。”

“古往今來,內戰起兵,以小博大,最重要的向來不是地盤、兵源……這些都是其次,真正重要的是大義。

“匡複軍、匡複軍,最大的大義就是匡複離乾,其它的一切,都是表象,短時間內打下的地盤再廣,征兵再多,也如錦上添花,烈火烹油。

“原因有二。

“其一,得大義者得民心,大義可瓦解起義沿途州縣的抵抗意誌,還能影響朝廷王師士氣,一旦勝利,就能滾起雪球,勢不可擋。

“其二,即使戰敗受挫,隻要有大義,就能允許失利,可以輸上數次,隻要人跑,大義還在,隨時東山再起,如野火般剿滅不儘,讓朝廷王師疲於應對。

“且相反,朝廷王師反而難以承受一次失敗,隻會士氣越打越挫。

“雖弱,亦可欺強!

“反之,若無大義,或者大義難以說服眾人,即使兵馬再強,也是花團錦簇,過剛易折。”

歐陽戎邏輯清晰,在眾人注目下,平靜敘述:

“李正炎起義最初,舉的是潯陽王的大旗,甚至改用潯陽王當初的年號,即使最近,潯陽王擔任朝廷這邊的江南安撫大師後,他們又搬出了什麼前太子遺腹子的新旗號,

“但是毫無疑問,潯陽王這杆倒向朝廷的大旗,是他們怎麼也沒法否認的,隻能淡化,因為這一點,他們糊弄不了天下人,潯陽王是大乾高宗皇帝指定的最正統繼承人。”

歐陽戎搖搖頭,想了想,又頷首輕歎:

“其實這一點,李正炎及其底下的人,不是沒人看出來,認真說,確實也儘力過。

“一次是利用王俊之之事,把潯陽王府逼上梁……逼迫投靠。隻可惜被王爺、世子慧眼識珠的識破。”

謝令薑瞄了眼深藏功與名的大師兄,後者目不轉睛,與高大老者對視,侃侃而談:

“還有一次,是軟的不行來硬的,洪州蔡勤軍,趁著江州兵力不足準備包圍強攻,破城控製潯陽王府,隻可惜,冒出一個三姓家奴,暗通衛氏,臨陣倒戈,計劃泡湯,蔡勤铩羽而歸。

“兩次都是好時機,可惜兩次都失敗了。

“這也導致了李正炎與匡複軍眼下麵臨的一個困境,或說乾係生死存亡的選擇。”

秦競溱本來含笑聽著,可伴隨著麵前這位張揚自信的狐白裘青年的逐步分析,他笑意逐漸收斂,臉上皺紋變深了些,像是老樹上麵飽經風霜的樹皮:

“什麼困境?”

歐陽戎慢條斯理道:“攻克西南,抵達洪州後,是向北,還是向東南。”

“北?東南?”

“對,對於一支造反隊伍,戰略比戰術更重要,隻要不傻,李正炎他們肯定可以看見,有兩條戰略路線擺在麵前。”

眾人隻見狐白裘青年月下舉杯仰飲一口,旋即甩了甩袖子:

“若他們連這個都理不清,那也就不足為慮了。”

他繼續分析:

“與洪州蔡勤軍會合後,選擇向北,那就是以恢複匡複大乾、恢複太宗子嗣皇位為口號,率領大軍大張旗鼓的向北挺進,不要管什麼江南道、淮南道,率軍直取神都洛陽!

“選擇東南的話,那就攻克江州,進入江南腹地,打下揚州,占據金陵,壟斷東南賦稅重地,猶如斬斷大周半壁。”

秦競溱微微頷首。

秦纓忽然開口插話:

“有道理,占據東南,這樣長江天險,足以固守,而且根據道家風水,金陵隱隱有帝王氣象,可作為奠定霸業的基礎……然後再向北,徐徐以圖,奪取中原。

“這樣進可以取勝,退有歸宿,應當是最穩妥的策略。

“與之相比,前一條路,就太過冒險了些……”

秦纓說到一半,見到歐陽良翰忽然失笑,她微微搖頭,她皺眉:“笑什麼,難道說錯了。”

歐陽戎不說話,卷起袖子,彎腰夾了一口距離頗遠的菜吃。

一直沉默的秦競溱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突然問道:

“按照你剛剛說的大義論與內戰論,李正炎要是選擇進兵東南,貪圖什麼金陵的帝王氣象,穩妥倒是穩妥,可劃江而治、偏居一隅的保守心思也昭示天下了,這樣……”

他摸胡子分析:“其實會有損匡複大義,世人會想,他到底是要真匡複呢,還是想自立。”

“有道理。”謝雪娥微微起身,竟親自給歐陽戎、秦競溱倒了杯酒,垂目說:“就像當年衣冠南渡的南朝,偏居一隅,三百年,少有北伐進取。”

歐陽戎點點頭,放下筷子,先是正色,朝秦纓輕聲解釋:

“秦小娘子分析的沒有錯,可是忽略了一點。外戰急不得,內戰慢不得,既然高舉大義,那大義就推著你走,容不得你有絲毫穩妥收縮、徐徐圖之的想法,

“時不待人,表麵上李正炎與匡複軍的路有兩條,可實際上隻有一條路,隻能北上,敢下江南,李正炎必死無疑,匡複軍定然覆滅。”

停頓了下,他不好意思的笑了下:

“在下不知道李正炎那邊的謀士們現在是如何爭論、選擇的,以上都是一些個人看法,其實也說不得準。”

秦競溱像是走神,眼睛已經從歐陽戎身上移開很久,一直盯著桌上的一盤廣寒糕看,伸手抓起一塊,邊吃邊問,有些口齒不清:

“下江南是死路,那麼北上,就一定安全嗎?唔……”

“不安全,但卻是風險與機遇並存,況且都舉旗起兵了,豈能瞻前顧後?早早守成,去安圖享樂?”

歐陽戎盤腿而坐,卻身子前傾,大袖一揮道:

“舉兵北上,做出直向東都洛陽之勢,那麼天下人都能知道他李正炎是以匡複離乾、鏟除暴衛為誌向,如此一來,四麵八方都會有人響應。

“在下曾耳聞,崤山以東的豪傑因衛氏專製,不少人憤怒惋惜,心中不平,若聽說匡複軍來,這些氣血方剛的豪傑,說不得能自備乾糧,舉鋤為兵,以待匡複軍到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