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當張大石他們收完了紅薯回去,整個霖海府城的話題中心就變成了紅薯。
交談三句,必定有一句提到紅薯。
之前招人收紅薯從不同的村子裡選擇,現在這些人帶著收紅薯的見聞和那兩斤的紅薯回去紛紛引發了這些村子的熱議。
對於這些村子來說,見麵聊天必談紅薯和林大人。
張大石作為種紅薯、收紅薯都在場的人,不僅僅是他們村,他們附近村的人都圍到了他家,纏著他,要他說更具體的經過。
“大石,你種紅薯的時候怎麼種的?”
“你帶來的這些紅薯怎麼吃?”
“你真的吃過了嗎,味道怎麼樣?”
……
張大石說的嘴巴都乾了,還不厭其煩,一遍遍的說著不知道說過多少遍的話,還帶著他們去看門口用破桶種著的紅薯藤。
這是他們收完了紅薯之後讓他們自己挑的,說要是想吃苗,可以拿幾條回去,天氣冷了就搬進屋子裡試試。
這是白得的機會,張大石當然不會錯過,拿回來後就當寶貝的種在家門口,讓家裡小孩盯著,大家看可以,碰不行。
這是給他們多一次嘗試的機會,必須珍惜。
種子要等開春,現在這藤可以先試試,秀才公說的對,要是能養活了,冬天就能多一盆菜了,不成也沒什麼損失。
霖海府對這紅薯議論紛紛,自然也包括姚通判他們,這是官府開出來的荒地,收成自然到了官府庫房,入庫後,引來了一大堆人的圍觀。
這些紅薯現在堆放一段時間後就要拿出去麵向市場,讓大家都知道它的食用方法和美味程度,另外還要看天氣製作紅薯粉。
這紅薯堆放最多隻能放半年左右,但做成紅薯粉就不一樣了,可以長期保存。
姚通判看著,已經在心裡定下明年他的莊子要種多少紅薯了。
越想心裡越美,他倒不是為了口腹之欲,這是紅薯嗎?
不,這是政績啊!
上頭吃肉,下麵的也能喝湯,大家皆大歡喜。
所以要是有人不識趣,不用同知大人親自出手,就有其他人按訥不住出手阻攔。
霖海府最先種下紅薯,也最先收紅薯,得知這邊可以收了,樓縣令就請了人來詢問,他們縣裡的紅薯是不是也能收了?
王有益就被林燁派了出去。
這時候六個縣的縣令都知道霖海府紅薯的豐收盛況了,心裡十分懊悔。
同知大人都在前麵給他們打樣了,他們居然還懷疑,隻種了這麼多一點,太可惜了!
這些縣令裡隻有樓縣令緊跟林燁步伐,儘自己最大可能開荒種上了紅薯,他們縣窮啊,這紅薯一聽就是好東西,自然要多種點。
收紅薯的時候百姓們看到這收成,他們可比霖海府的百姓反應大多了,不單單是下跪,還有人“砰砰砰”磕頭,差點把自己磕成腦震蕩,一直大
呼“青天大老爺”,狀若瘋癲。
霖海府是上縣,地肥,百姓們隻要有地,勤勞些,又沒有天災人禍的話,可比土地貧瘠的下縣哄肚皮容易多了。
樓縣令看到他們這樣,心酸的直歎氣,嘴中喃喃自語:“都會好的,以後會越來越好的!”
因為土地貧瘠,肥料也不太夠,這邊的產量最低的隻有三百來斤,最高的有一千零一十三斤。
產量最低的那一畝地隻施了簡單的灰肥,但這產量也比水稻麥子多了,挖出來後紅薯隻能放半年?
這算缺點嗎?
在饑餓的時候半年已經是相當漫長的時間。
樓縣令看著這產量對比,吸了一口氣,“還是要繼續推廣養殖。”
不管是養豬還是養雞,都好,養大了可以吃肉,地裡的莊稼也需要它們的糞便。
當然了,大規模養殖不得不警惕牲畜們生病,有句話說得好,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
隻需要一場瘟病,所有家禽都有可能死亡,這一點要特彆注意……
王有益看著這裡的情況,對同知大人的欽佩更深了一層,有了這些紅薯,今年鄔海縣應該能過個熱鬨年,等到來年紅薯大範圍推廣,就算遭災,小麥大米都沒了收成,隻要紅薯還能保住,人就餓不死。
紅薯入倉,倒也不是紅薯的事就此結束,這紅薯到底是頭一回大規模種,還得要看看接下來這塊地的肥力情況,下一年能不能連中……
事情很多,但樓縣令忙的精神煥發。
他可以看到這個貧窮的縣在他手裡一點點變得越來越好,這種感覺每每想起來都讓人迷醉。
在六個縣都沉迷在紅薯的豐收時,林燁收到了身在廣州和傳教士學醫的王越來信。
王越是周娘子的獨子,周娘子常年跟在林如海和賈敏身邊,還和賈敏處成了朋友,王越跟林燁的交情也不錯,當初跟著林燁去了廣州,因為林燁的囑托和他自己產生的興趣,王越選擇了留在廣州,學起洋人的醫術。
很多洋人的治療方法王越是看不起的,但有部分,比如解剖方麵確實給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他們大盛朝講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頭發都不是輕易能剪去的,更彆說解剖人的身體。
林燁對他是寄予厚望的,要是能把抗生素給折騰出來……
王越一邊學習,一邊也幫林燁盯著在廣州的生意,以及有沒有意外收獲。
林燁當初花了大幾萬銀子入股出海的船到現在還沒有回音,沒法給他帶來第一手的海外消息,他也隻能慢慢等待。
眾所周知,出海是以年為計算單位的,風險還大,有不小的可能有去無回,收益和風險對等,想要不冒險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