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當時日本混戰,大名很多),在日本紮下根來,隨著其勢力越來越大,他甚至在日本建國稱王,成為名副其實的“海上霸主”。

要知道明朝本來就禁止海上貿易,汪直又搞得這麼大,正所謂槍打出頭鳥,所以明朝很快就派兵來想要捉住汪直。

但想要捉住他談何容易呢,下海貿易的人那麼多,但能做出像汪直這樣成就的卻沒有幾個,足可以看出是一個厲害的人物,他經常躲日本境內不出來,而且其手下又十分厲害,所以嘗試了很多次,都沒有辦法將他捉住。

後來還是胡宗憲出馬,誘他投降、歸順大明。

汪直是一個商人,他其實對權力並沒有那麼向往,他的願望就是能夠好好做生意賺錢,胡宗憲答應他的要求,於是汪直也同意歸順大明。

然而意外出現了。

本來胡宗憲已經安撫好了汪直,不管他答應他的那些條件到底是真是假,總之要先穩住他,結果有一個人卻壞了事,這個人就是王本固。

說實話,王本固其實是個好官,他在任期間,勤政愛民、嫉惡如仇,但唯有一點,就是太迂腐、太不知道變通了。

在他眼裡,胡宗憲就是跟汪直這個海盜頭子沆瀣一氣,所以在汪直來到杭州他管轄的地界之時,便下令將他抓了起來,並將其斬首示眾。

汪直臨死之前留下了一句話“死吾一人,恐苦兩浙百姓”。

這話並非子虛烏有,要知道汪直的海上貿易發展了這麼多年,已經培養出了數不清的海盜和日倭,有他在,尚且還能對他們約束一二,這下他被人斬殺,倭寇們群龍無數,必將大肆侵犯我國沿海地區。

汪直死後,事情真的跟他預料的沒有什麼兩樣,浙江、福建一帶,倭寇之患尤為嚴重,甚至已經鬨到了朝廷不得不管的程度。

胡宗憲也很委屈,要是殺了汪直一個人就能解決倭寇之患,他早就殺了汪直不知道幾百回了,但問題的關鍵是殺了他一個人沒有用啊,所以他才想著將其招安,利用其在日本地區和海上的影響力約束好那些倭寇。

但要知道朝廷裡不是誰都會靈活變通的,在那些“老頑固”看來,胡宗憲的這種行為就是“賣國求榮”、就是“跟倭寇合作”,甚至有人上書罵他。

朝廷裡那幫文官的戰鬥力可是很可怕的,更何況汪直都已經被砍了,他也沒有叫他起死回生的辦法,剩下的抗倭爛的攤子就隻能由他接著乾。

胡宗憲是一個很聰明也很有能力的人,但是對付倭寇,還需要專業人士出馬。

所以他提拔了戚繼光。

戚繼光也不讓人失望,他雖是一個武將,但自幼熟讀兵書,是一個有文化的人,所以當得知汪直被斬首之時,他就已經做好了未來沿海地區必將大亂的準備,於是練兵也就提上了日常。

汪直是一個生意人,他的腦筋有多快自然不必說,他手下的那些浪人倭寇跟著他的時間長了,多少也學會了一些計謀,所以戚繼光在得知這次攻擊寧海的倭寇就是汪直先前的部下時,就已經提前留了一個心眼了。

俞大猷點點頭,“那你為何能斷定倭寇會攻擊台州?”

戚繼光道:“我猜的罷了。”

“猜的?”俞大猷臉上的表情有點皸裂,這種東西能靠猜嗎?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戚繼光又不是那些倭寇肚子裡的蛔蟲,他們還沒有出動呢,他怎麼可能提前知道他們到底要攻擊哪裡。

不過他的這個猜測也是有一定的依據的,如果他是那幫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