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後半章後來又更一次,沒看的童鞋可以先看,蟹蟹)
司照是在回宮途中燒起來的。
當他觸碰到不再屬於他的如鴻劍時,已感覺到戾氣上湧,是因她的那句“心上人”稍得抒解。
但他小覷了左殊同本該承受的反噬之力。
臨近皇宮時,忽然感到千絲萬縷的冷風在周身肆意橫行,清心咒無法遏製,甚至於一念菩提珠都迸裂了兩顆。
他的五感本就淡薄於常人,連他都能感受到明顯的症狀時,實則人已燒到了極處。
繼而意識迷離。
大概是接觸過如鴻劍的緣故,連入夢,都與如鴻劍相關。
***
“你可知,今你以凡人之軀挑戰神明,即是立下賭約,代價可由神明決定?”
他應是夢回以如鴻劍借天之力,得見風輕的那日。
噩夢的開端,天與地仿如在混沌中倒行逆施。
少年的他焉能不懼?
挑戰神明,唯古籍有載,今朝從未有之。
但當年的司照還是強迫自己冷靜看向風輕:“若我沒有記錯,神明一旦應約,便要回答挑戰者的問題。”
風輕道:“每一局,僅有一次機會,你最好想清楚再開口。”
少年太孫握著如鴻劍的手心沁出了汗:“我若要滅燈,該當如何?”
凡人無法窺探神明的秘密,未知與無能為力是最可怕的。
與其不得其法對抗神明,不如直接向神明索要答案——畢竟神明不可不答。
司照所問,的確是直切要害。
風輕聞言一笑,居然直言:“執如鴻劍,召正靈之氣,即可滅之。”
司照似乎不大相信。
風輕看懂他心中所想,施施然道:“神燈的業火乃是人間惡念欲念所供養的,欲要滅之,需正念善念之氣。如鴻劍主本可召喚天地正氣,劍氣自可滅之。”
神明說得如此詳儘,簡直無異於手把手教他如何滅了自己。
“當然,就算你知道了滅燈之法,也是滅不儘的。”風輕莫名帶著悲憫的聲音傳來:“一人之善,難鬥眾生之惡。你越想救贖他們,他們越會背棄於你。”
司照隻問:“這就是,神尊以業火焚燒生靈的理由?”
風輕笑而不語。
司照問:“你究竟在人間布下多少神燈?”
“這是第二個問題了。你若能活到那時,再來相問。”
既知答案,司照不再多留,隻想第一時間趕去滅燈:“敢問神尊,第一局想賭什麼?”
風輕饒有興致地看著煙霧之下的眾生:“你說,這些與你出生入死,追隨你、敬重你的人,會不會背叛於你?”
司照眸光微微一閃,堅定道:“不會。”
風輕收斂了笑意,一字一句道:“那就賭,這些人、所有人,終將棄你而去。”
第一局賭局,以運勢作為
賭注。
司照一回凡塵,就以如鴻劍召喚萬靈之力,將之前神燈悉數滅儘。
原本借命偷生者,一夜之間暴斃,更多的人因此保全了性命。
然而這一樁火焚案解決沒多久,城中很快又現神燈。大理寺在各府衙、各軍士配合之下,迅速搜羅民間神燈,每滅完一盞,就會新生出兩盞,滅了兩盞,又會出現四盞。
哪怕朝廷明令禁止,民間卻永遠有人偷偷點燃。
隻因神燈總能令他們實現求而不得的願望。
無論官府中人如何張貼布告,如何挨家挨戶警示後患,或有人懼怕,但也永遠有人敢以身犯險。
神燈就如燒不儘的野火,如論如何都滅不絕、除不儘,甚至於有人對太孫提出質疑。
人在尚未付出代價時,隻會看到自己能夠得到的。是以,每每太孫揮落如鴻劍之際,就是他們奢望破滅之時。
自也有支持太孫者,一時之間民間形成兩種說法、兩股勢力不斷謾罵爭吵,愈演愈烈。
那時,司照一心查案,未覺有異。
他在此期間另外發現了規律——風輕乃是殘魄,無法入世,他必是要尋找一個掌燈人代為傳遞業火。
隻要找到此人,一切就會結束。
他並非不知人心,但他更明白神燈於人的蠶食如同罌粟,當局者迷,他既身為人間唯一一個能夠滅燈之人,不該在此計較一時的得失毀譽。
然而質疑的聲音卻越來越大。
彼時火焚案已過去三個月,更多未親身經曆者,根本不明真相。於是城中開始有謠言稱,那些人本不必死,是因太孫滅燈才死;更有甚者認為,神燈本就是救世的存在,是皇太孫仰仗著自己手持天下第一劍才倒行逆施,與神為敵。
這種說法就如神燈的火種,傳出洛陽,傳到長安,就連朝中上下都有人在質疑皇太孫如此公然對抗神明,會否為大淵增添災難。
“那可風輕神尊,百年前還是大淵皇家供奉的神明,豈可任憑太孫殿下任意辱之。”
官員之中也有人私下祭拜神燈,得了好處,自然要開始使絆子。
起初隻是不配合大理寺,接著是暗阻皇太孫辦案,哪怕司照反複強調神燈的可怖,他們卻渾不在意。
或者,有些人是單純害怕神明,有些人則是認為自己可以不被神燈所惑,即便真有什麼萬一,隻要不祭出性命,最終都有太孫殿下的如鴻劍兜底,又何足畏懼?
縱身居高位者,僥幸之心與尋常百姓卻是大同小異。
司照是在那時意識到,散播神燈的掌燈人,說不定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