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是個行動派,李青前腳一走,後腳他就急召於謙。
於謙接到召見,立即放下手中事務,馬不停蹄地趕來。
“微臣參見吾皇萬歲……”
“免禮,坐吧。”朱祁鎮溫和道,“以後私下見麵,不用行大禮。”
“臣遵旨。”於謙走到一旁坐下,“皇上喚臣來,所為何事?”
朱祁鎮食指敲打著禦案,看著十分老成,“這次出兵抽調的京軍太多,京師空虛,朕心不安啊!”
於謙心中一動,不禁想到之前李青的話,當即奏道:“皇上,不妨抽調些邊軍,以作拱衛京師。”
“朕也有此意。”朱祁鎮問,“愛卿在兵部任職這麼多年,可有合適人選?”
自從李青來後,朱祁鎮對於謙的稱呼就從‘老師’變成了‘愛卿’。
頗有‘小甜甜’變‘牛夫人’的既視感。
不過,於謙並不在意稱呼上的變化,更何況那人還是李青。
於謙沉吟片刻,“臣建議調宣府邊軍。”
“楊洪?”
“是。”於謙道,“內舉不避親,臣和楊洪有姻親關係,但臣並非出自這層關係才舉薦的他,楊洪能力、品性皆為上乘,可作備用人選。”
頓了頓,又道:“當然了,這隻是臣的建議,僅供皇上參考。”
朱祁鎮點點頭,陷入沉思。
京軍最重要的是忠誠,楊洪忠不忠誠不知道,但於謙絕對忠心,楊洪和於謙結親,二人達成政治結盟,不是什麼秘密,且於謙和大多數文臣都不對付;
若把楊洪調來,那群人文臣必定難受,
這次廢除保舉製,雖然獲得了初步勝利,但文官集團的權勢並未受到波及,隻不過從權重從內閣轉移到了六部……朱祁鎮心思電轉,很快做出決斷。
他笑道:“朕對楊洪並不了解,但對於愛卿卻是十足的信任,既然你這麼力薦,想來他定然不會差了。”
“皇上決定了?”於謙問。
朱祁鎮點頭:“頒布調令吧。”
“臣遵旨。”於謙拱了拱手,問:“要不要知會一下王尚書?”
“你覺得有必要讓他知道嗎?”朱祁鎮反問。
於謙怔了怔,“臣明白了。”
…
朱祁鎮望著於謙離去的背影,欣然自語:“兵部這個衙門不得不重視,二把手和一把手得有些不愉快才行,可不能讓他們上下一心。”
轉念,又想起了今日母後私下召見李青的事,朱祁鎮臉上的欣然逐漸斂去。
他絕不允許,再出現第二個後宮掌權的人。
“今日的敲打,但願能讓她長些記性,如若不然,我隻能讓她難堪了。”朱祁鎮心中升起一股鬱氣,麵色狠厲。
~
書桌上,攤著一張特彆的地圖。
這是李青當初從三寶那兒拓印的副本,它並不是大明的地圖,而是大明沿海周邊,以及東南亞的地形、海岸線……各種地勢的彙總。
“征戰暹羅、緬甸不順,麓川那邊的土司會不會趁機作亂呢?”李青眉頭輕皺。
土司一直不怎麼服從管教,麓川距離緬甸較近,雙方目標一致的情況下,聯手的可能極大。
一旦張輔他們被截斷補給,那後果就嚴重了。
事實上,大明各地的土司,一直盼望著成為國中之國,甚至想像藩屬國那樣,對大明聽調不聽宣。
這問題自大明建國起就存在,起初朱元璋以雷霆手段打過幾次,但後來發現得不償失,便采取懷柔政策進行恩撫,效果自然是立竿見影。
土司雖可以依仗地利,打持久消耗戰,但能不挨打,他們也不想挨打。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他們也變得越來越欲求不滿,礙於朱元璋、朱棣兩父子的狠辣,一直不敢逾矩,而到了仁宣時期,他們就略顯放肆了。
沒鬨出大亂子,卻也初顯野心。
而現在……隨著小皇帝大權旁落,朝局一片混亂,這些土司自立之心定然膨脹。
李青緩緩收起地圖,自語道:“其他地方還好,主要是麓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