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公叫康熙正文卷第一千五百九十章人以群分從康熙三十八年授陝西巡撫至今,噶禮已經到外放三年。
三年的地方大員坐下來,身上也帶了幾分氣派,瞧著也富態許多。
不曉得是在禦前的緣故,還是其他,他性子倒是多了幾分內斂。
他麵帶激動,叩頭道:“山西去歲大饑,蒙恩蠲免錢糧又動支倉粟普行賑濟,百姓丁口無以報皇上主子大恩,願在菩薩頂修建萬壽亭一座,已在營造中,奏請恩準……”
後頭跟著的地方官員耆老也跟著磕頭,德高者又獻蘋果、山楂、梨子等鮮果。
康熙看著浩浩蕩蕩的百姓,看著噶禮道:“早說了不許驚動地方百姓……”
山中天寒地凍,張羅士紳百姓迎駕也耗費錢糧。
噶禮痛快認罪道:“是奴才想著給主子請安,疏忽了。”
見他老實認錯,康熙也沒有在眾人麵前下他麵子的意思,沉吟著道:“民生艱難,山西既遇災荒,百姓還需休養生息,萬壽亭營造之事做罷……”
說罷,他望向旁邊的十三阿哥,吩咐他將每盤鮮果取了少許,算是收了百姓心意。
噶禮已被叫起,看著康熙身後的太子。
不管他心裡怎麼想,皇家將他的侄女指進毓慶宮,就是將他分給太子的意思。
噶禮往京城送的端陽節貢與中秋貢,也都有太子一份。
眼下,不是該太子代皇上行事麼?
怎麼使喚一個小阿哥?
對於十三阿哥受寵之事,噶禮早有耳聞。
他又忍不住看其他皇子,四阿哥與九阿哥,也都是皇上寵愛的皇子。
從去年開始,聖駕出巡,必帶太子,這是恩典還是其他?
外頭天冷,看著跪地的耆老都身子顫悠,康熙就結束了接駕儀式,率領隨扈眾人的進了行宮。
九阿哥看著眼前的行宮,這還是早年修建的,是士紳捐建。
隻看著這行宮的規模,就能看出山西的富庶。
看駕迎百姓的精神氣兒,也跟其他地方不大一樣。
九阿哥跟四阿哥小聲道:“汗阿瑪怎麼想的?將噶禮放在山西,不是老鼠放在米缸中?”
噶禮是三十五年出頭的,聖駕出征時隨扈,協力後勤有功。
可是彈劾他貪墨的折子,當年也是一摞子。
四阿哥低聲嗬斥道:“慎言!”
四阿哥也不喜噶禮,可這是皇上親自提拔的人,還是裕親王的表弟,不是他們能質疑的。
九阿哥閉了嘴,不過心中倒是好奇了。
董鄂家那老太太到底是不是當過乳母?
外頭奶兄弟的話是怎麼來的?
可是皇父的乳母不是都得了誥封麼?
董鄂家老太太並不在其中。
康熙要垂問山西地方軍政,就留了噶禮問話。
噶禮道:“前幾年梅河泛濫,連年災荒,百姓多往河南逃荒,沁水知縣趙鳳詔緩征田賦、召回流亡百姓,鼓勵植桑,疏通河道,政績不菲。”
地方官外任,都要陛見。
康熙一聽,就有了印象,點頭道:“戊辰科進士趙鳳詔,其父亦有大才,不錯不錯。”
原來這是去年上任的浙江布政使趙申喬之子。
浙江是天下財賦之地,官員操守最是重要。
趙申喬就是以為人清廉,得了直隸巡撫李光地的舉薦,才升了浙江布政使。
康熙對趙申喬的印象極好,聽著噶禮提及的這個小知縣,也頗為滿意。
九阿哥站著聽著,想到了高斌。
要是高斌將香河治理的好,直隸巡撫會在禦前大力褒獎麼?
感覺不會。
對於巡撫大員來說,七品知縣壓根不入眼。
真要在禦前要保舉官員,也得是知府這個級彆的。
這個趙鳳詔要麼是噶禮的心腹,要麼就是噶禮賣人情給趙家。
趙家父子兩人都是二甲進士,已故的趙申喬之父更是官至二品侍郎。
這也是累宦人家。
噶禮收了“孝敬”?
眼見著噶禮舉薦這樣的手下,康熙很是欣慰,道:“趙家家風清正,趙鳳詔父祖都有清廉之名,既是地方父母,當也能清廉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