瀧川原為西芰所有,西芰全境被盤龍城攻占後,這裡理所當然也被並入盤龍城的地界。
因為地理位置特殊和曆史遺留問題,瀧川成為賀靈川接任玉衡城統領的一大難關。
他想看看,真實曆史中的瀧川脈絡。
能夠開啟一百多年的回溯視角,這是他的優勢。
剛打開資料,他的心態還很愉快,然而越是翻看,臉色就越是凝重。
這裡頭的記載大大出乎他的意料:真實的曆史中,在盤龍城接手期間,瀧川的匪患一度被打壓,但未得到根治,甚至後期愈演愈烈!
在攻占西芰國五年後,盤龍城不得不放棄南方商路。
這就意味著,盤龍城與白沙灣的商貿往來中斷,鐘勝光心心念念的對外通聯幾乎化為泡影。
至於原因,縣誌隻有一句記載:
盤龍軍強硬,反致民變。
賀靈川難以置信。
他原以為,以盤龍城的軍隊之強悍,掃清瀧川水匪隻是時間問題。但曆史告訴他,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因為距今久遠,瀧川又是匪患之地,外人知之不多,縣誌隻有寥寥幾筆記載。
字裡行間,藏著多少驚心動魄、來回拉鋸?
這上頭記載的原因當然不齊全,甚至可以說是偏頗又片麵。但賀靈川逐字逐句、來來回回看了四五遍,這才轉去看當地的族氏宗史。
曆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勝利者不屑一顧的地方,正史就少有記載。好在地方上總有望族會修家事族史,不經意間就把真相寫進去了。
賀靈川看的這兩本族史,張家曾是地方鄉紳,李家則是塗縣富戶。這兩家迄今不知下落,因為它們的族史都被藏在塗縣某個私人書閣當中,書後都印著“魯館”印章。
可見吳紹儀還去拜訪了當地鄉賢,才弄到這些私人藏書。
亂世之中,塗縣竟然還有人注重典籍,此乃賀靈川之幸。
兩本書都破破爛爛,他不得不小心翻閱。
李氏族史中提到瀧川的部分,吳紹儀已經用毛筆圈注出來。
這裡麵措詞就很大膽了,說盤龍城的軍隊清剿瀧川水匪極其強硬,手段雷厲風行,有一次深入瀧川腹地剿匪,遭劇烈反抗而擊殺六百餘人。
這六百餘人,可不全是水匪!
戰鬥就是這般,有時很難區彆匪與民。
當地民風剽悍,盤龍城的軍隊這麼乾立刻激起民憤。瀧川內的幾大水匪甚至聯合起來報複,潛去玉衡城南部屠滅了兩個村莊。
這兩個村莊的主要居民,都是隨盤龍城軍遷移過來的西羅人。
此後鎮壓不絕、暴亂不絕。
李氏先祖也險些喪命爭鬥,這才放棄原有生計,搬去塗縣居住。
賀靈川從字裡行間發現,雖然李氏族史修飾得天花亂墜,但他們家這位先祖大概也是乾沒本錢的買賣出身的。
而張家的族史就比較潦草了,隻記載到南方商路漸漸凋蔽,自家的紙草生意大受影響。
賀靈川看完吳紹儀的標注,本想閉書思考,不想順手再翻兩頁,有一句話映入眼簾:
次年春,玉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