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鋪子關門之後,魏媽媽和李媽媽差不多也要放假回去了。
兩個人都是有家兒的,不像是那些大戶人家裡頭賣了死契的,過年都不用回去。
在她們放假回去之前,陸清讓她們幫忙把年貨買齊了。
想著玉哥兒他們到時候在京城辦婚事,陸清讓李媽媽多買了幾隻雞鴨先備著。後院有一小片菜地,還有個雞窩,買回來的雞鴨可以先放裡頭。
除了雞鴨之外,豬肉也是要買的。今年到時候人多,陸清乾脆讓多買了一些,春生和鄭昀一起幫忙提回來的,大約有二十斤的豬肉。
過年還有貼對聯的習俗,這對聯就不用買現成的了,直接去外麵買幾幅上了顏色的紅紙,到時候讓宋聲寫兩幅對聯就行了。
貼對聯,放鞭炮,都是過年的喜慶事兒。城裡的地方小,但家家戶戶仍舊買了許多鞭炮,小孩子愛玩,把鞭炮拆成單個單個的拿出來放。還沒到正式過年,每天在巷子裡都能聽見一個一個的炮竹聲,出去一看,一準是小孩子放的,聽著就有種濃濃的年味兒。
這些大頭的東西買完,陸清就給李媽媽和魏媽媽放假了,讓她們回家過年。
過年自然也要穿新衣裳的,陸清和陸尋已經買過了,另外還有一些果子和飴糖,也都買了一些在家裡存著。
一場雪過後,天氣又冷了許多。陸清看著家裡頭的炭不多了,又讓鄭昀幫忙買了一些回來備著。畢竟家裡頭有孩子,萬一這炭燒著燒著在夜裡燒沒了,這麼冷的天,肯定是會被凍醒的。冷什麼也不能冷著了孩子。
這邊宋家的人也在著急的趕路。
眼看都快小年了,他們還沒走到地方。這一路上走一天他們就數一天,簡直就是數著日子趕路的。
從宛平府城一路過來要經過幾十個大大小小的郡縣,好在之前宋老三來過一趟京城,他識路的本領強,有他在不用找人問路了。
一開始出門他們還在宛平府城耽擱了一天,這麻辣燙鋪子雖然已經關門了,但等到過完年不一定能及時回來開張,李氏專門找到了牛嬸兒,把鑰匙給她留了一把,說是到時候如果他們沒及時趕回來,就讓她先帶著家裡頭的孫女兒開張。
等安排好了麻辣燙鋪子的事,一家人才從宛平府城正式出發去京城。
這一年多,宋峰和李氏經營的這個麻辣燙鋪子,沒少給家裡掙錢。老宋家的規矩是各房在外頭掙的錢大頭都是要往家裡頭拿的,由張杏花代為保管,存放在公賬上。
這樣以後家裡頭不管供誰讀書,這讀書所有的錢都從家裡的公賬上出,不花各房的錢。這規矩一直持續到現在。
李氏他們兩個在府城裡頭做生意其實也挺辛苦的,好在掙的也多。七成交到家裡頭,三成自己留著。
彆看隻有這三成,但他們鋪子每個月都能掙很多,就算是三成分下來也能有不少。所以這一年多下來,二房這個小金庫其實已經攢了不少錢了。
家裡頭燒炭的活則是
由大房負責了,每年的碳也能賣出去不少錢,但畢竟隻有冬天賣的最多,其他季節炭火賣的並不好,所以隻有冬天的時候能多掙一些錢。
這麼比較下來,孫氏他們大房比二房攢的錢要少上很多。
也正是因為這個,李氏每次回去的時候都十分有眼色,就怕大嫂心裡頭有醋意。
張杏花其實也看出來了一些,所以今年下半年的時候,她特地把這個事兒拿出來說了一下。
當初麻辣燙鋪子的這個生意給了二房經營,說到底對大房也不是很公平。都是一家人,張杏花就得努力把這碗水端平。
她直接做了決定,大房掙的錢上交公中可以交六成,剩下四成他們自己留著。二房還是交七成,三成自己留著。
這樣他們各自到手裡的錢能稍微均衡一點,賺的都是辛苦錢,誰都不容易。都是一家人,也沒必要計較太多。
李氏一開始聽到這話的時候,心裡是有些不舒服的,誰家的錢不是辛苦掙的?憑啥大嫂他們隻需要給家裡交六成,他們二房就要交七成?
她雖然沒把這話說出來,但那幾天心裡到底膈應著,還是被張杏花看出來了。
張杏花直接問她,如果他們願意交六成,也可以,讓他們跟大房換一下,讓大房他們兩個到府城裡頭經營麻辣燙的鋪子生意,二房回來家裡經營燒炭生意,互相換換位置,看她願不願意。
李氏被問住了。她當然不想換回來,即便是給家裡交走了七成,剩下三成也還有不少。其實她覺得這三成要比大嫂他們那個四成還多。
這麼一想心裡又想通了,說的也有道理。反正又沒少他們二房的錢。隻是讓大嫂他們少交一些而已,說到底跟他們也沒多大關係。
這事兒想明白之後,李氏心裡也沒什麼疙瘩了。正所謂家和萬事興,張杏花最不希望看見的就是家裡頭因為這些事情鬨矛盾,傷了大家這些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