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去打聽消息啊?徐文軒,你不是個在吏部有熟人,要不去幫大家夥問問唄。”有人提議道。
被叫做徐文軒的青年說道:“我不去,要去你去。”
此時有一個人站出來說道:“行了行了,我去打聽。”
這人叫楊元放,是弘農楊氏的人,家族底蘊深厚,認識的人也多。
他一開口說去打聽消息,大家慌忙誇讚他。
一來一回不過一個多時辰的時間,他就回來了。一進門,大家蜂擁而上,全都圍著他問道:“怎麼樣怎麼樣?結果是不是已經出來了?”
楊元放坐下神神在在的喝了口茶,這才開口說道:“我問清楚了,名單已經出來了。我去的時候吏部上下的官員已經在寫任職文書了。等到翻過年,調職的聖旨和文書就會一塊下來了。”
大家夥一聽要等到過年以後才能拿到聖旨和文書,心更癢癢了。他們哪裡有耐心等得到過年啊?
楊元放自是不著急,他已經打聽清楚自己任職的地方和官職了,跟他希望中的大差不差,還算可以,所以他這會兒心情十分好。
“你們要是著急想知道結果,就自己去吏部問吧。今年的官員年底考評不是還沒交呢嗎?你們找這個由頭去吏部跑幾趟不就知道了。”
這倒是個好主意。
隻是每次他們翰林院的考評文書都是大家先上交到一處,最後統一送到吏部的。
有人忍不住了,他實在是太想知道名單上有沒有自己的名字了,乾脆說道:“我這就去找學士說說讓我去送!”
有個由頭也好方便行事不是?
隻是有第一個人站出來這麼說,就會有第一個人站出來說。沒一會兒,就這個事情已經有好幾個人爭搶著要去了。
史學明大學士從自己的案房裡頭出來,一邊走一邊跟旁邊的人說道:“殿下,老臣送您出去。”
他旁邊跟著的赫然是換了一身平常衣服打扮的皇長孫李淩堯。
李淩堯來的時候翰林院的官員大部分都坐在辦公房裡頭取暖,所以沒什麼人看到他。
史學明一邊跟他說話一邊引著他往門口走,結果沒走幾步,就看到翰林院這些官員亂作了一團,一點為官樣子都沒有。
他臉上有幾分不悅。
走近之後一看,原來屋裡頭也不是每個官員都是如此炸炸哄哄的,看後麵那兩個還能如此鎮定的坐著看書,史學明又有些欣慰的點了點頭。
這兩個官員他也有幾分印象,其中一個就是之前提出法子改進造紙術的那個小宋大人宋聲。另外一個倒是不大顯眼,他如果沒記錯,應該是同一批考進來的三甲之一,名次是什麼他記不清了,不過他記得名字,叫吳嘉輝。
這兩個是個好的,遇事不驕不躁,還十分鎮定,一看就是做大事的人。
李淩堯自然也瞧見了宋聲,不過他沒進去打擾。“這翰林院果然處處都是人才啊。”
史學明聞言
也不知道他說的是反諷還是誇讚,隻能硬著頭皮附和道:“殿下謬讚了。()”
李淩堯走之後,史學明過去訓斥了幾句,翰林院好些官員都不敢說話了。
之前嚷嚷著說要去吏部的人也都沉默了下來,誰也不敢在這個風口上亂舞。
大家以為這得等到過年後了才能知道結果了,真沒想到今年跟以往倒是不太一樣,兩天之後,吏部竟然來了人,請翰林院幾個大學士過去一趟,說是要交接一下調任文書的檔案。
確認核實無誤之後,吏部所寫的擬任文書就可以由翰林院領回去發放了。
翰林院是由三個大學士一起做主的,其中最年長也是最有權威的就是史學明大學士了,去吏部交接完之後,這些調職的文書他就領回來了。
不過領回來之後倒是沒先發下去,而是叫上另外兩個大學生,還有幾個侍講一塊兒開了個小會。
等到人來齊之後,史學明把自己旁邊放著的這些文書往前推了推,說道:“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這就是這次咱們翰林院部分官員的擬任文書。等會兒看過名單之後,你們就下去給他們通知一下吧。⒊[()]⒊『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一定要告誡他們,就算以後他們去地方上做官了,也要時刻謹記著為官的責任,千萬不能做出丟臉的事情來。要知道他們是從咱們翰林院出去的,代表的就是咱們翰林院的臉麵。要是讓我知道在外麵誰乾了些見不得人的事,我第一個就不會饒過他!”
史學明掌管翰林院多年,十分重視翰林院的名聲。他這話說的雖然有些重,但也是為了他們著想。
畢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