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村。

又是一個新年,張杏花年前的時候就收到了一個大大的包袱,裡麵裝了許多東西,因著宋聲在外地做知府,當地的官府對宋家人的態度也十分友好。

他從肅昌府寄回來的東西,驛站的人專門給幫忙送到了家裡。

張杏花不識字,還是讓老大家的兒子大毛,也就是宋承業給念的。宋聲已經到肅昌有三年了,加上他在京城待了三年,還有參加科考讀書的這幾年,林林總總加起來也有個七八年了。

大毛已經從曾經在泥窩裡打滾的小屁孩兒長成了身形拔高的少年,在私塾裡跟著夫子讀書,已經好幾年了,今年他十三歲,準備下場參加童生試。

二嫂家裡的小兒子如今也已經有七八歲大了,從前都是二毛二毛的喊,現在大了,總覺得叫小名太過羞恥,便讓人喚他大名承澤。

宋家這幾個小輩兒的名字都是宋聲起的,寓意好,聽起來也好聽。

信的內容都是最樸實無華的語言,比如:

祖母,展信佳。近日身體可好?冬日天寒,注意保暖。莫要經常勞累,田間勞作時要注意身體等等。

承業給張杏花讀完信,張杏花摸摸他的頭直說好。

“太奶奶,我聽我爹說,我小叔可厲害了,不光做官厲害,讀書也厲害。他什麼時候能回來呀?”

張杏花歎了口氣,她已經三年沒有見過他的乖孫了,也不知道啥時候能回來。

“你小叔在外麵做官太忙了,等他有空就回來了。你呀就好好讀書,以後也去當官老爺,咱們家沒什麼根基,你小叔在官場肯定很難,說不準呀以後你還能幫你小叔分擔一些。”

承業笑了笑,“那是自然,我是拿小叔當榜樣的!”

他還記得小的時候小叔就對他很好,不光會給他買零嘴,還會給他講有趣的故事。

阿爹跟阿娘就不會講故事,小叔自從去縣裡讀書以後就很少回家,他每次想聽故事了纏著阿爹阿娘跟他講,阿爹阿娘隻會講一些放牛娃的故事,聽著索然無味。

不像小叔,講了好多新奇的故事,什麼拇指姑娘,白雪公主,豌豆公主,愛麗絲的故事等等,都有趣極了。可惜小叔離家之後,就很少回來了。

宋聲寫信回來是件大事,全家人都坐在一起聽著信裡寫了什麼。

宋聲跟往年一樣,在信裡麵一個不落的全都把家裡人問候了一下,誰要是被念到名字了,都高興的裂開嘴笑。

看,我們家走出去的狀元郎如今都已經官拜知府了,還是惦記著我們這些親人。

除了張杏花,宋老大跟宋老二一家自是不必說,宋聲每個人都關心了一下。

一家人聽完宋聲寄回來的信,全都喜氣洋洋的。也是托了他的福,這幾年在當地,他們宋家人頗受人尊敬,日子也是過得越來越好。

他們家原先一直燒製的銀絲炭,已經擴大了規模,在原有的基礎上,又新建了更多燒炭的地方。

宋老大現在也不自己親自下手去燒炭了,原先隻雇了幾個人來乾活,自從擴大了規模之後,不僅自己村的小夥子,就連隔壁村小夥都有想過來當幫工的。

他們家燒製的銀絲炭跟市麵上人家大家族的銀絲炭還不太一樣,聽說是更耐燒,價格也相對低點一些。

宋老大還記得以前宋聲特地交代過的,賣銀絲炭就怕得罪人家壟斷這種炭的大家族,好在有當地縣令的庇護,他隻在本縣城範圍內售賣,這麼長時間過去,一直風平浪靜,沒出什麼事端。

二房的宋峰和李氏兩個人依舊在府城經營著麻辣燙鋪子,鋪子的店麵原本已經擴大了一倍,去年又新加開了一間同樣的鋪子,雖然忙碌,但一年到頭下來掙的不少。

如今給兒子攢的讀書錢已經有了,兩口子過一段時間就會抽空回老家一趟,而且每次回去,都是大包小包的提了許多東西,還是趕著馬車回去的,這讓宋家村的人羨慕極了。

宋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有張杏花在上麵當著當家人,家裡的小輩們都還算聽話,都知道他們今天的好日子都是虧了他們家的小叔子,所以每次小叔子一寫信回來,家裡人都十分重視。

張杏花現在也不怎麼勞碌了,田裡的活都不用他乾,家裡人多地多,宋老大現在都雇人來給家裡做工了,不僅省力氣還省事兒。

不光是張杏花,家裡的其他人也都很想宋聲他們。

信都讀完了,宋平還在旁邊問,“兒子,你小叔有沒有在信裡說啥時候回來看看呀?”

承業搖搖頭,“阿爹,信裡沒說。”

宋老大道:“沒事,你們要是想他了,以後就自己過去看他。雖然離得遠了些,但咱們家跟以前可不一樣了,這馬車都能買好幾輛,完全不是事兒。”

“是啊是啊!”一家人又熱熱鬨鬨地說著話。

年初二的時候,宋冬帶著夫婿沈大郎回來了,還帶了好多東西。

宋冬是宋聲的親姐姐,宋聲在信裡還提到了她,說是寄回來的那些特產裡,還給姐姐寄了一份。

宋冬知道了之後高興的不得了,她這個弟弟離這麼老遠都還想著她的好。

沈大郎這兩年也跟著宋家掙了不少錢,宋冬是宋家的女兒,雖然已經出嫁了,但畢竟是宋聲的親姐姐,自家人他們還是要幫襯的,總不能叫宋冬在婆家的日子不好過。

“三郎在那邊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阿奶,等過完年你們給他寄東西不?要是寄的話,連我這一份也一塊寄了吧,我給三郎做了兩身新衣服,還給他的兩個寶貝疙瘩也做了身新衣服,都是用上好的料子做的,穿著柔軟不磨人。”宋冬說道。

張杏花一聽她給宋聲做了新衣服,笑著點了點頭,“寄呢,我聽說他們那邊的大蒜特彆貴,打算給他們寄過去一點,你把做好的衣服抽個空拿過來,我讓老大有空去驛站給寄了。”

宋家村這個年過得也還算熱鬨,雖然家裡有些人不在,但小孩子多,就顯得熱鬨一些。孫氏又給宋平添了個兒

子,李氏給宋峰添了個兒子和女兒,家裡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來。

人丁興旺是家族興旺的基礎,張杏花看家裡添丁進口的,心裡高興,便是越活越年輕,也看不出來年長了兩三歲。

宋家村過的熱鬨,京城玉哥兒他們過的就沒這麼熱鬨了。

玉哥兒和李滿是在京東自己的小宅子裡過的年,如今三年過去,玉哥兒的兒子也已經三歲了。一家三口也算是其樂融融,李滿在成婚後的日子裡對玉哥兒還是一如既往的好,玉哥兒汕頭沒有公婆伺候,後宅也沒有什麼小妾爭寵,日子過的還算愜意。

他在京城走動最多的就是宋英一家了,宋英和薛君堰如今日子也過得不錯,薛君堰今年從通州調職回來,宋英跟著他一並回來了。

兩個人早先成親之後,怕宋英有所顧慮,擔心兩個女兒受到委屈,薛君堰在那種事上一直都有意的采取措施,沒要孩子。

他對宋英的兩個妞妞視如己出,兩個孩子本來就年紀小,原先的父親又是程度那種人渣,懂事的她們從來不敢鬨著要找爹爹。

現在有了新的爹爹,爹爹還十分寵她們,兩個孩子很喜歡跟他一起玩,這些宋英都看在眼裡。今年年底宋英有了身孕,月份不大,三個月左右,玉哥兒經常去看望她。

隻是這兩年京城的局勢越發不好了,敬王府和長孫府上的摩擦越來越厲害,隻因景帝年紀大了,身體不大好,很多大臣都被迫站了隊。

尤其是前一陣子敬王被景帝在朝堂之上當著眾大臣的麵斥責了一番,弄得人心惶惶,生怕自己受牽連。

不過這些與李滿和薛君堰這種武將沒有太大的關係,官場上的勾心鬥角和彎彎繞繞大多都是文臣之間的事,隻要不涉及到兵權,他們這些武官一般隻要恪儘職守就行了。

三年的時間京城也發生了不少事,宋聲雖然人不在京城,但與李滿往來頻繁,京城的局勢他多多少少知道一些。

他如今遠在肅昌,正好遠離這場風波。而且他本人就是外來世界的靈魂,知道這個世界大概的曆史走向,所以並不擔心會被那些政事波及。

不過他特地叮囑了李滿,如果皇長孫有需要他幫忙的地方,不用拒絕。

他是知道曆史走向的,書裡麵寫了,後來皇長孫登基為帝,還娶了個夫郎做皇後,他們之間的愛恨情仇才是這本書的重點,官場上的事情詳寫的並不多,畢竟這不是權謀文。

如果李滿能在皇長孫有所需要的時候幫上一把,等以後他登基為帝,李滿自然能夠跟著沾光,對他的仕途大有好處。

李滿是個直腦筋,不懂那些官場上的勾心鬥角和彎彎繞繞。對於官場上的事情,他最信任的就是宋聲了。宋聲告知他要怎麼做,他就怎麼做,從來不問為什麼。

年後春耕結束後,宋聲讓官府發布了征調民府乾活修路的告示。

這次不是征徭役,上麵寫的是招工。

官府招工,百姓們還是頭一次見。就連之前的粉條廠跟磚廠招工,官府也隻是放出消

息,並沒有張貼正式招工的告示。

“宋大人要征調民夫了!”

“啥,是要服徭役嗎?去年不是才服過,啥情況?這還跟去年一樣不僅發工錢還管飯嗎?”

“不一樣不一樣,你去看看,官府已經張貼了正式的告示,這次征調民夫是為了修路,就跟招工一樣。要比服徭役的待遇好多了!”

“我勒個乖乖哩,比去年服徭役的待遇還好?!”

“你沒仔細聽那衙差說嘛,中午管一頓飯,彆看沒有服徭役的時候管飯管的多,這工錢高,一天給三十文呢!”

“三十文?!!!”這人說完這句轉頭急吼吼的就要走。

旁邊的人拉住他說道:“哎哎你急著乾啥去啊?”

那人急忙說道:“去報名啊!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