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太子監國,但太子並不甚勤勉,於國事一道上,更是有些憊懶。每次東宮商議事情,大家都習慣了在太子麵前走個過場,而是轉頭詢問皇太孫的意見。

這位皇太孫有真才實學,在他們的心裡,要比太子更適合做下一任儲君。但從大景往前數,曆朝曆代沒有這種先例,直接越過自己兒子,而冊封孫子做太子的。

好在太子雖然不勤勉,但沒什麼壞心眼。他本來就不喜歡處理國事,有兒子在旁邊幫忙,他恨不得把手上的事物全都交出去給兒子管。

可如果他這麼做了,禦史台那些老頑固肯定該上折子說他不合規矩了。他最煩那些人叨叨叨,所以表麵上這事務還是要處理的,但他把兒子叫過來一塊兒議事,那他就不用怎麼管事兒了,肩膀上的擔子一下子就輕鬆了。

不知景帝是不是知道這個兒子的性格,特地讓李淩堯協助太子監國。反正太子對於皇上這個安排很高興,他兒子比他能乾多了,他有這個自知之明。

兒子比老子出色,放在帝王家,他這個位置的人容易心生妒忌。但得益於他的性格所使,他與彆人的想法並不相同。兒子能乾幫他分憂,這是好事啊!

其實他不太喜歡當這個太子,要遵守的規矩也太多了。要是能做一個閒散的王爺,每天想乾什麼乾什麼,無拘無束,多自在啊!

可偏偏父皇把他封作太子,無形中給他套上了一層枷鎖。好在他有一個出色的兒子,要不然他這個太子做的才沒那麼輕鬆呢!

於是東宮議事的日常是,太子那把人都叫過來,簡單把事情一說,他就不吭聲了。然後靜靜聽著下麵那些人跟自家兒子你來我往的商議事情。

日常出現的對話最多的是:

下麵的官員:“balabalabala......,太子您覺得如何?”

太子轉頭問兒子:“堯兒啊,你怎麼看?”

這時候大家就會齊刷刷的看著李淩堯,等著聽他的意見。

這種情況他們已經見怪不怪了,反而覺得更好。皇長孫機敏果決,處事不驚,有這樣的人當領導,底下的人辦起事來心裡也更踏實。

此時東宮的議事大廳,下麵就有官員說起了宋聲被封為北棣巡撫一事。

“長孫殿下,這位宋大人年紀輕輕就坐上了巡撫的位置,可見皇上對他寄予厚望。前些年他都在肅昌待著,咱們的人沒查到他跟敬王府的人有所牽扯。但以後可說不定了,這個巡撫的位子讓他撿了個漏,也讓更多人注意到了他。這敬王府說不定就動了心思呢。”

李淩堯端起杯子喝了口茶,語調緩慢道:“你怎確定,這個巡撫的位子是他撿漏得來的?”

“這……咱們的人跟敬王的人當時急於把這個位置安插上人,動作有些明顯了些。陛下應該是有些不悅,這才換了個與咱們雙方都不牽扯的人上去。這難道不是撿漏嗎?”

李淩堯看了他一眼,這人怎麼是個一根筋呢,看來腦子還不太夠用。

這宋聲有沒有真才實學,是個怎樣的人,他早就知道了。早在他去肅昌之前,他就與他接觸過。那時他就知道,皇祖父對此人很是看重,大有培養之意。他是瘋了才會招攬皇祖父看中的人。

李淩堯心裡很清楚,宋聲是他皇祖父特地培養的保皇黨,以後不管誰坐上皇位,他一定是堅定不移支持坐上皇位的那個人,說的再通俗一些,那就是為江山社稷培養的人才。

皇祖父一向不喜歡黨羽之爭,可如今敬王越來越過分,皇祖父身體不好,他不可能一再退讓一忍再忍。有時候東西就得爭一爭,不讓彆人看到自己的才能,怎麼才會放心把這個位置交給你呢?

李淩堯道:“宋聲的事你們就不要管了,誰也不準打他的主意。如果他有需要幫忙的,但凡開口,不準拒絕。”

他們不拉攏,但若有需要,能夠幫上忙刷一刷好感還是可以的。隻要他們不主動,就算不上拉攏。

“可要是敬王那邊出手了呢?殿下就不怕宋聲倒戈敬王?”

李淩堯嘴角扯出一抹笑,十分肯定的道:“不會,他不會倒戈敬王的,敬王若是派人拉攏他,必定是白費力氣。”

敬王那邊的人不了解宋聲,他卻是有幾分了解的。宋聲此人,表麵看著圓滑世故,但骨子裡卻有一份自己的堅持。

皇祖父眼光一向毒辣,既然皇祖父如此信任他,那就說明他值得信任。若是輕易就能被他那位皇叔拉攏,那就不是宋聲了。

下麵的官員麵麵相覷,不懂為什麼長孫殿下能如此肯定這件事。但殿下既然發了話,想必是知道一些內情的,他們自當遵循便是。

東宮議事結束後,李淩堯準備出宮一趟。他與容兒前幾日生了誤會,這些時日他又事務繁忙,此時才得空出宮向他解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