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43
莫倫把槍放回包裡,率先發問:“您認識沙恩·亞瑟?為什麼一樓的大門敞開著?”
麥考夫將長劍歸鞘,說:“沙恩與我是同級校友,我們曾經住在同一棟宿舍樓裡。”
這把劍是沙恩的收藏品。
麥考夫聽到樓梯發出異動後,順手借來一用,現在可以放回原位了。
他先熟練地按下壁燈開關,昏暗的走廊被照亮。
“我比您早到半小時,當時大門已經敞開。至於為什麼不關門,因為我也不知道哪個按鍵控製大門。
沙恩家遍布各種機關,最近他還做了線路升級。我隻確定哪幾個按鈕能開燈。萬一按錯其他開關,或許會被反鎖在地下室。”
走廊儘頭,地下室的房門也被打開了。
莫倫放眼望去,這間占地頗大的地下室,從牆根到天花板遍布各種管道。
齒輪與鏈條層層疊疊,踏入地下室仿佛進入了異次元空間的機械帝國。
房內堆放著各式作畫工具,顏料、筆刷、紙張淩亂地撒了一地。
桌上的食物被打翻了,抽屜、櫃子、置物架半開半合,還有一條領帶掛在吊燈上。
什麼都有,隻是沒看到沙恩本人的蹤影。
莫倫:“這是藝術家隨心所欲的居家狀態?”
麥考夫搖頭:“沙恩平時雖不注重整齊擺放物品,但不會亂到這種程度。應該是有人闖入,倉促找東西又留下一地狼藉。
闖入者也不懂怎麼關門,隻能讓大門半開著離開。話說回來,您怎麼來了?”
“英格蘭銀行的強森理事,死了。”
莫倫簡明扼要地說了有關強森之死的調查情況。
“死亡時間是昨天22點-24點之間,明天解剖屍體查看具體死因。
我對那本畫家聯絡通訊簿有點在意。強森辦公室唯獨懸掛了沙恩·亞瑟的畫作,我就來找找線索。沒想到卻遇見了您。”
莫倫打量麥考夫。
整個人略顯風塵仆仆,褲腿邊緣有少許浮灰。應是剛從普利茅斯趕回倫敦,又片刻不停地趕到沙恩家。
莫倫:“您呢?隻是來拜訪老友?”
麥考夫隱去了讓沙恩調查達·芬奇畫作的前因。
“之前,我委托沙恩購買油畫。一個小時前,我回到倫敦,看到沙恩昨夜七點送去我家的紙條,讓我有空就來找他。”
半小時前,麥考夫到了沙恩家門口。
發現門沒鎖,這與沙恩的習慣嚴重不符,他絕不會敞開大門。
麥考夫立刻進來一探究竟。
發現沙恩不在地下室,也沒找到那幅達·芬奇畫作。
不知是被沙恩提前藏到了看不見的角落,還是被闖入者帶走了。
麥考夫:“我來時隻看到大門半開,屋內淩亂,人已經不見了。”
莫倫微微頷首,對麥考夫的買油畫說
辭持保留意見。
什麼樣的畫能讓麥考夫在舟車勞頓後,還會第一時間趕來問個清楚?
不過,那是福爾摩斯先生的私人事務,不必追問。
莫倫:“您熟悉沙恩,能看出了這裡丟了什麼嗎?沙恩有沒有留下他被綁去哪裡的暗示線索?會與強森之死有關嗎?”
麥考夫可以確定兩點:“這間房有自毀裝置。沙恩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寧可同歸於儘,也不會在他自己的地盤上被綁走。
我暫時沒發現他留下求助暗示。我更傾向於他是在出門的路上被綁。對方再取走了他的鑰匙,到這裡找東西。至於您最後一個問題……”
麥考夫沒有立即回答,而是談起對普利茅斯倉庫的調查結果。
佩特與斯廷頓可以拿到美國最低的紙張進貨價,但是兩人的倉庫管理混亂,兩年也沒有改進。
兩家公司的低價紙張進貨數量有限,都想要從美國引進技術後在英國直接開造紙廠,從紙張貿易商變為紙張生產商。
“兩家倉庫加在一起,兩年發生了五次火災。我查了入關申報表,幾次被燒毀的物品是不同的造紙原料。申報表上,兩家公司都寫了這些貨物是為開設造紙廠做練手準備。
火災發生後,佩特與斯廷頓兩方的倉庫主管互毆,指責是對方放火,目的是不讓自家順利建廠。兩年過去,兩家造紙廠的計劃都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聽起來,這是一場持續性的惡性商業競爭,斯廷頓與佩特把矛盾從美國帶到了英國。
麥考夫:“我一直不能確定兩家倉庫的失火另有內情,直到剛才聽您說起強森之死。
紙張原料數次被火舌吞噬,深得銀行理事青睞的畫家無故失蹤,乍一看毫無關聯。”
兩者疊加卻能指向一種猜測。
莫倫說出那個大膽到荒唐的可能性:“製造假.幣。”
麥考夫:“不錯,是要製造銀行券。”
在聽聞強森之死後,麥考夫不再認為闖入者的目標是搶奪達·芬奇油畫,對方想找的應該是貨幣模板之類的東西。
他說得更具體些:“這個團夥想要製造的假.幣,不一定是英格蘭銀行的銀行券,也可以是其他銀行的。甚至不限於英國,說不定還涉及歐洲彆的國家。”
二十九年前,即1844年,時任英國首相羅伯特·比爾通過了《英格蘭銀行條例》。
在這之前,大不列顛有兩百多家銀行發行的銀行券都能作為紙幣流通。
在這之後,英格蘭與威爾士其他銀行的發鈔權被終止,僅剩英格蘭銀行合法發鈔。彆的銀行已經發行的銀行券仍然正常使用。
英格蘭銀行也因1844年銀行法條,明確了從私人商業銀行向國家中央銀行的轉型之路。
麥考夫:“自《比爾條例》落實,其他銀行的銀行券被逐一回收。快要三十年了,市麵上卻仍然存在混用紙幣的情況。
另外,德意誌帝國在1871年建立後,其境內的
貨幣體係混亂。今年德國正式確立與黃金掛鉤的「金馬克」貨幣製度,大量新貨幣流入市場,有硬幣也有銀行券的紙幣。”
麥考夫剛從中歐出差回來。
旅程中,去維也納銀行取夢境獎勵時,順道也去維也納證券交易所轉了一圈。
三年前,法國輸掉了普法戰爭,給德意誌賠了一大筆戰爭賠款,這讓近兩年的維也納交易所交易量暴增。
“英國市場上仍舊流通不同銀行的紙鈔,德國又剛剛發行新版貨幣,都是渾水摸魚的好時候。
歐洲幾大證券交易所的大盤火熱,用以假亂真的假.幣投入交易所做短期交易,也是迅速套取黃金的方式之一。”
麥考夫分析:“這夥人盯上沙恩,一定是從哪裡聽到了風聲,認為他曾經參與英格蘭銀行的紙鈔設計。想在這間房內找到相關稿件。”
莫倫接著說:“強森不負責英格蘭銀行的核心事務,但他可以作為推薦人,把他欣賞的設計者推薦給董事會。
強森手上有一份設計者名單,沙恩就在上麵,而這個消息被琳達獲知了,她接近強森就是為了找到名單。”
琳達如何獲得這類消息?
莫倫推測:“琳達看似專挑已婚男士交往,她的真實目標條件不是已婚,而是蓄意靠近掌握財政內幕消息又有一定權勢的人群。符合這些條件的人,多是中年男性且已婚的概率偏高,她故意用勁爆緋聞去遮蓋了真實企圖。”
誰能想到在黑寡婦的風.流情史之下,真實意圖是構建假.幣製造體係。
不僅要綁架真幣設計者製造出假.幣,還需要摸清各國貨幣發鈔、市場流通、證券交易所交割運作流程等等情況,那才能讓假.幣順利流通起來。
轉移注意力的這一招,不隻琳達玩得溜,這個團夥的另兩位也很熟練。
麥考夫:“佩特與斯廷頓故意以私人矛盾為借口製造火災,其實是為了把大批製紙原料不知不覺地偷運出去。那就能解釋為什麼普利茅斯的兩家倉庫管理非常混亂。”
不混亂就不便監守自盜。
倉庫多是雇傭當地人,而不能讓他們發現製造假.鈔的端倪。
推理到此處,理查德被害的原因也浮出水麵。
他在美國發現了假.幣團夥,獲知琳達三人企圖攪亂歐洲多國經濟,渾水摸魚獲得暴利。
那與理查德的立場相悖,他不可能支持假.幣集團夥。
假.幣團夥不管理查德是哪一方勢力,火中取栗的造假計劃不容外泄,必須殺人滅口。
為什麼要使用有著『拿破侖一世』稱謂烙印的金屬球,去裝下理查德的人頭?
莫倫與麥考夫異口同聲地說了出來。
“拿破侖假.鈔戰。”
“不是複辟波拿巴帝國,而是效仿拿破侖製造假.幣。”
19世紀初,在拿破侖征服歐洲時,他以打仗打的是錢為理論,曾經采用貨幣戰的手段去摧毀對手的經濟體係。
他下令偽造大量奧地利、沙俄的貨幣投入該國市場,引發該國的經濟動蕩。
麥考夫:“斯廷頓比劃數字「3」時,習慣性做出法國等歐陸國家的數字手勢,他很可能崇拜拿破侖。這個假.幣團夥把拿破侖當成了效仿對象或幸運神,所以在金屬球上烙印下「拿破侖一世」的稱謂標記。
另外,斬首祭旗在戰爭裡很常見。把理查德的人頭砍下,裝在金屬球裡沉海,說不定也有為假.鈔團夥實施行動搞祭旗的含義。”
莫倫頓生一種熟悉感,這個時代是崇拜什麼都要刻下烙印嗎?
比如薩米·沃爾在紐扣上刻著「忍冬」圖案,喬治·史蒂文在紐扣與炸.彈金屬板上刻著「螞蟻」圖案。
雖然犯罪心理學提到,有的罪犯喜歡留下個人印記,但至今遇到的三起案件與這種犯罪標記理論又有出入。
莫倫默默記下了這個古怪的相似點。
沃爾與史蒂文已經死了,或許抓住假.幣團夥後能問出一些緣由。
眼下有一個關鍵點需被證實,才能讓以上推論的邏輯鏈完整。
莫倫問:“據您所知,沙恩·亞瑟先生究竟是不是英格蘭銀行的銀行券設計者呢?”
麥考夫輕輕搖頭,“我隻能說他確實具備這種技術,但他從未對我談及與英格蘭銀行的業務往來。雖然我不知道具體內幕,但有個人能夠也願意回答這個問題。”
“費奇副行長。”
莫倫報出了答題者的名字。理由很簡單,即便費奇副行長不為找出殺死強森的凶手,他也會儘力去阻止假.鈔麵世。
麥考夫看了一眼懷表。
“現在是21:25,我們再搜查一個小時。如果沒有更多線索就去費奇副行長家走一趟,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