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新設河套三郡
中平四年,三月。
成婚一個月後,秦昊攜劉幕離開長安,不過他們卻並沒有返回南陽,而是直接前往了太原治所晉陽。
河套爭奪戰結束後不久,秦溫就返回了晉陽坐鎮,以保證整個並州的穩定。
離開前,秦溫任命楊業為主將,秦用和關勝為副將,領三萬大軍鎮守陰山。
而後不久,秦溫又向陰山派出二十萬勞力,和七萬異族戰俘,日夜兼程修建鎮北關。
一切事物安排得當後,回到晉陽的秦溫,則開始準備愛女秦良玉和麾下大將趙雲的婚事。
趙雲在這一戰中表現的非常好,重傷哲彆,差點擊殺窩闊台……
常山趙子龍之名自此可謂威震草原各大部族,而秦溫也遵守約定讓兩人完婚了。
親姐姐出嫁,秦昊當然要去參加婚禮了。
三月二十日,趙雲和秦良玉在晉陽成親,除了遠在南陽無法抵達的之外,晉軍高層基本儘數參加。
若說秦昊成親使得天下大半少女傷心欲絕的話,那秦良玉成親則是讓晉軍大半男人都徹底絕望。
晉軍中的未婚將領,真的大半都喜歡秦良玉,而這其中就有:秦羽、秦烈、張遼、關勝……
他們之所以都沒有成親,就是在想要博那一絲的希望。
趙雲萬軍中救美,這讓秦良玉對他死心塌地,隻要趙雲還活著,他們就注定沒有希望,可萬一趙雲要是戰死了呢?
這世上沒有那麼多萬一,秦良玉最終還是要和趙雲成親了,而他們的最後的希望也終於破滅了。
婚宴上,一位位同僚幽怨的眼神,看的趙雲頭皮發麻,可也隻能硬著頭皮前去敬酒。
趙雲一來,秦羽就抓著他的手,醉語道:
“子龍兄,我可真羨慕你。我從小就喜歡大小姐,可大小姐對所有男人都不加顏色,唯獨你除外,你怎麼就那麼幸運呢?”
“我秦烈自見到大小姐的第一眼開始,就發誓非大小姐不取,奈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啊。”
“我也是,自見到……”
“我也是……”
“我……”
眾將你一言我一語,最後竟成了牢騷大會,更有不堪者竟委屈的痛哭起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失戀了呢。
在自己的婚禮上,這麼多情敵失聲痛哭,趙雲也是尷尬要命,可這幫失戀這可不管這些。
“子龍,你可要好好待大小姐,你要是敢讓大小姐受一絲委屈,我是不會放過你的。”
“對對,大小姐嫁給你,那是你上輩子修來的福氣,你可要好好珍惜啊!”
麵對不止一情敵的好言‘威脅’,趙雲能怎麼辦?他也很絕望,隻能不能的點頭保證。
秦昊見趙雲走不掉了,於是站出替其解圍。
“好了,好了,都讓開吧,子龍還有其他桌要敬酒。”
就算眾人已經醉了,可依舊不敢違逆少主,都下意識讓開了路。
趙雲見此終於鬆了口氣,向秦昊投去一個感激的目光,而後直接落荒而逃。
劉幕這時走到秦昊身邊,看著這幫在繼續痛飲的將領,輕聲道:“這樣繼續下去真的沒問題嗎?”
“失戀雖非病症,但有時比病症還可怕,所以讓他們發泄一下也好。”
——————
南陽還有一堆事等著秦昊去處理,所以秦昊自然也不能在晉陽就留,不過在離彆前卻要和秦溫商量河套的治理事宜。
“父親,孩兒認為可將河套,劃分為南北中三部,每部各設一郡。
北部設陰山郡,中部設寧夏郡,南部設銀川郡,每郡各建十座新城,用以安置人口之用。”
秦昊的提議頓時讓秦溫不禁眼前一亮,他正在頭疼河套的治理事宜,而秦昊所言正是最好的方法。
晉軍原本擁有太原、雁門、五原、雲中定襄五郡,共計近兩百萬人口。
而在加上個新設的河套三郡的話,晉軍也就擁有八郡之地,這還是不算並南四郡的前提。
秦溫沉吟一會後,皺眉道:“此計好雖好,隻是有些日持久,況且河套也沒有那麼多的勞力啊?”
在河套新建三十座城池,短時間自然不可能做得到,不過秦昊心中已經有了解決的方法,而他的依仗則是人口召喚。
“父親,現在河套隻有十五萬異族,當然完成不了這麼大的工程。
可隨著二十萬黃巾戰俘的抵達,還有今後流民的安置,河套人口必定會越來越多,自然也就有了充足的勞力去開發河套。
我們可以在河套南北中三地,可選一個基點建城,而後以這個基點為中心,一點點的向外輻射,知道將整個河套都涵蓋在內。”
見兒子已經將方方麵麵對考慮到了,秦溫緩緩點了點頭,補充道:
“治理河套的人選乃是重中之重,王猛對中北三郡的治理就很好,在河套萬同樣適用,昊兒你回去後把他派回來吧,他是治理河套的最佳人選。”
王猛治理中北三郡的模式,完全可以運用到河套上,而已經擁有豐富經驗的王猛,自然也是秦昊心中治理河套的最佳人選。
“父親所言甚是,王景略確是最佳人選。”
“聽說昊兒你擔任南陽太守期間,招攬了不少大才,現在並州急需人才治理,昊兒你可不能藏私啊。”
秦溫笑著打趣道,而秦昊對此隻能報以苦笑。
“河套三郡,中北三郡,雁門和太原兩郡,我晉軍目前已擁有八郡之地,除了雁門太原和五原三郡外,其餘五郡太守的人選,為父想要交給昊兒你來任命。”
雁門太守乃是秦昊四叔秦檢,五原太守則是範仲淹,至於太原則有秦溫親自坐鎮,太守是法衍之父法直。
秦溫主動將五郡太守的任免權交給秦昊,自然是讓秦昊擴大在他在晉軍中的影響。
五郡太守之職非同小可,秦昊思量了許久,最終擬定了這份名單。
河套三郡,銀川太守屈原、寧夏太守文天祥、陰山太守楊業。
中北兩郡,雲中太守王羲之、定襄太守王安石。
河套總治理王猛、總兵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