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通過姓名後,其餘五名同寢也是開口。
“在下古田餘子遊,三位同窗幸會,幸會。”一名少年老成的同窗道。
“幸會。”林延潮,葉向高,陳文才拱手作禮。
一人道:“在下濂浦林璧清,幸會。”
此人應是本地林氏子弟。
“侯官黃碧友,幸會。”
“嘉登朱向文,幸會。”
“浦城於輕舟,幸會。”
陸續眾人一一都通了姓名。
餘子遊開口道:“嗯,你們三人睡靠那邊的鋪頭,取來新的草席,將行李都整到那去吧!”
聽餘子遊這麼比劃,林延潮和陳文才都露出一絲不悅。
葉向高開口道:“餘兄,請恕我直言,這裡靠西,有西曬,夏天的時候很熱的。”
餘子遊板起臉道:“我在書院讀書三年了,年紀也是我最長,所以在號舍裡由我來分配。如果你不滿意,可以與山長和講郎說。”
陳文才連忙上前勸道:“葉兄,先來後到,我們剛來,我睡最西頭好了。”
餘子遊臉色稍稍緩了一些道:“這才像話,我們是老生,汝等是要尊敬前輩的。”
三人這才無話,各自整起自己行李來。號舍裡沒有衣櫥,書櫃。
林延潮先鋪好草席,隻能先將書和衣裳在草席另一頭分彆疊好。私人之物都是放在朝北麵靠牆一側,晚上頭頂睡,身子是麵朝南腳朝北的躺在鋪上。總得說起來比大學寢室睡得條件差了不少,人與人要並頭睡,若是掉個頭來,對方的腳丫子足可把你熏死。彆以為讀書人,就講乾淨多少了。
睡在林延潮兩旁的是葉向高和來自浦城的於輕舟。
一旁林延潮這才整好,一旁於輕舟對林延潮道:“林兄,我先小人後君子,我一貫好潔,不喜他人碰我的床和東西,你稍稍挪過去一些,以後也講究些。”
林延潮笑笑道:“好啊!”
“多謝林兄了。”於輕舟見林延潮絲毫沒有著惱,鬆了口氣,反而自己有些愧疚,不好意思。
“好了,要滅燈了。”餘子遊說了一聲,即揭開燈罩,吹熄了燈火。
暗下來後,號舍裡傳來一陣悉悉索索的聲音。
林延潮躺在床上,用手枕著突低聲道:“葉兄?”
“何事林兄?”
“敢問你向高二字,是項羽的項,還是向背的向。”
“向背的向。”
“嗯,葉兄是福清縣人?”
“不錯。”
嗯,林延潮合上眼睛,心想身旁這人,八成就是曆史上兩度入閣,獨相十三載的葉向高了。
葉向高問道:“莫非林兄認識在下,或者是家裡的長輩嗎?”
林延潮道:“葉兄,誤會了,你這名字起得好。向高,向高,好好讀書,日日向高!”
葉向高亦是道:“當年我祖父給我起此名時,也有此意。”
“好了,食不言寢不語,不準說話。”餘子遊的話從另一側傳來。
葉向高輕哼了一聲。
“葉兄,我們初來乍到,不宜出頭,免遭入眾矢之。”
“多謝林兄相勸,我有分寸。”
聽得葉向高答允,林延潮也不說話了,雙眼合上,不多時即睡了過去。
次日天亮,林延潮整理好被子,還在洗漱,這時外麵齋夫道:“林延潮,葉向高,陳文才,今日你們要向山長,講郎行拜師禮,先至西塾一趟。”
林延潮三人聽後不敢怠慢,連忙趕至西塾。
山長林垠乃是個和藹老人,有長者之風。
林垠先領著三名弟子,先拜了了孔子,朱子,然後三人再向二人拜首,行拜師禮。
拜首之後,依規矩送拜師六禮,芹菜,意為勤奮好學;蓮子,意為苦心教育;紅豆,意為紅運高照;棗子,意為早早高中;桂圓,意為功德圓滿;乾瘦肉條,是用以表達弟子心意。
然後書院山長講郎向林延潮,葉向高,陳文才他們各贈一份糖和蔥。糖有粘性,表示安心讀書之意;蔥與聰音近,蔥形中通外直,喻學問貫通,做人正直。
如此拜師禮才行畢,林垠當下與他們講了一番,讀書做人的道理。
不說尊師重道四字,僅是對方舉人出身,嘉靖十年鄉試第五名的名頭,既然說是最平常的話,林延潮等人也是洗耳恭聽的。
林垠一些勵學的話後,溫和地向三人問道:“你們為何而讀書?”
三人對望了一眼,林垠指了指陳文才道:“你先來說。”
陳文才一整衣襟,將右手向上一揚,目光與指尖平齊,朗聲言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陳文才有幾分搞笑,林延潮見眾人卻沒什麼好笑的神色。
林垠點點頭道:“是橫渠先生的名言啊。”橫渠先生是北宋名儒張載,這橫渠四句是他廣為人知之言。
“你呢?”林垠點了點頭葉向高。
葉向高畢恭畢敬地道:“依正道而行,守中正仁義。”
林垠笑著道:“然,近濂溪先生矣,不愧是桂山先生的佳兒。”林延潮知道濂溪先生是周敦頤,周敦頤除了一篇愛蓮說名滿天下外,最重要是開創了程朱理學,依正道而行,守中正仁義正是他的主張。
葉向高拱手道:“家父也常常在我麵前提及山長。”
“好。好。”林垠笑了笑。
“那你呢?對,林延潮。”林垠看向林延潮。林延潮似察覺對方的目光中似有幾分探究的味道。
林延潮想了下,放棄了數個一鳴驚人的答詞,而是用一個中規中矩的答案:“學生為學,但求窮者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此言一出,在場之人麵麵相窺。
林燎連忙道:“山長,此子初來乍到……”
林垠搖了搖手,咳了幾聲笑著道:“不知無妨,何況他說的是孟子之言,儒學的道統,由濂溪先生,明道,伊川二先生上承孟子的。”
林垠又劇烈咳嗽了幾下,林燎給他端了杯茶喝下後臉色才好了一些。
林垠道:“老毛病又犯了,我們書院,乃朱子講學之地,承襲儒家道統,非五經、孔孟之書不讀,非濂、洛、關、閩之學不講。爾等要記住了。”
“是。”
林延潮恍然大悟,原來山長方才問你們為何讀書,不是隨便作答的,而是有一套章程的。
濂江書院是當初朱熹講學之地,當然傳揚的是理學了。所以林垠才說,非濂學(周敦頤),洛學(二程),關學(張載),閩學(朱熹)不講,而將民間盛行的王學視為末流。
不過理學好啊,理學是顯學,也是官學,功名的敲門磚。林延潮雖尊王陽明,但王學可沒辦法,幫他科舉登第。
當下拜師儀式結束,齋夫將三人領出了書屋,解釋書院的規章道:“我們書院分外舍,內舍,上舍,爾等新來皆為外課生,在外舍從學,外課生不給銀,若學業有進,升入內舍;內課生每月支膏火銀三錢,內舍生學業有進,升入上舍,為上課生,每月支膏火銀五錢。”
林延潮不由感歎,原來快慢班和獎學金製度,這麼早就有了。當時如濂江書院這樣的有名書院,都有官府的撥款,助學田的收入,並不靠弟子的束脩,不僅食宿免費,對於學生還有膏火銀的補助。
林延潮看葉向高和陳文才的樣子,顯然是早就知道的樣子,自己倒是消息落後了。
齋夫繼續講道:“另外學院,朔望課,師課半月一考,由山長出題,月課一月一考,由縣學,府學教諭出題;官課,季課一年四考,由知縣,知府,學政出題,以定爾等座次。其餘我也不與你們分說,久了就自行知道了。”
齋夫走後,陳文才道:“季課,竟由知縣,知府,學政出題考校,這書院未免太闊氣了吧。”
葉向高道:“這還不好,不用到了縣試,府試,院試之時,我們也知考官的出題路數,可惜一季一課,著實太少了。”
“林兄,你怎麼看?對了,林兄似對書院之事一無所知,難道之前師長都沒有與你提過嗎?”
這就是寒門的先天差距,至少在關係門路上,較官宦子弟,商賈子弟要遜色一籌。
林延潮雙手一攤道:“師長沒有提過,所以還是要葉兄,陳兄多請教才是。”
葉向高,陳文才一並謙虛道:“林兄,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