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平安北道,定州城。
光海君府邸。
自倭軍入侵後,朝鮮八道三京儘失,朝鮮國主打算渡江北附,但是此舉遭到不少大臣反對。於是朝鮮朝廷分朝為二,光海君成為王世子權攝國事,在南麵主持抗倭之事,國主則是過江北附。
光海君一直駐紮在定州,之後明軍入朝,平壤大捷後,朝鮮國主也是來至定州。
正待二人準備複舊都時,明軍在碧蹄館小挫,又因軍糧不濟,李如鬆兵退四百裡。
朝鮮國主見勢不妙於是又離開定州抵至嘉山郡,而光海君仍是坐鎮定州城。
國家危難之時,光海君一直留在朝鮮,於平安,江原兩道勞軍並操練兵馬,振作了民心軍心,現在朝鮮上下君臣皆視光海君為希望。
但光海君此刻也有不滿意的,比如他雖被授予王世子的身份,但一直不得明朝的承認。
因為光海君不是嫡長子,所以這。
光海君此刻身在屋子裡喝酒,雙腿盤膝席地而坐,而左右兩名美貌的侍女正在給他揉肩搓背。
坐在他下首的是領議政大臣柳成龍,二人對坐喝酒。
“碧蹄館後明軍已是膽寒,不敢再出兵擊倭,”柳成龍一口悶酒下肚後歎道,“如此臣不知何時才能恢複三都呢?”
光海君道:“並非完全如此,我聽說李總兵之意,他言平壤之戰,碧蹄之戰,他皆出兵進攻,眼下也有再戰之意,隻是經略讓他撤兵,他不得不曲意從之。”
“若是明廷執意求和,而不調遣援軍軍糧,以我朝鮮之武備實難抵禦倭寇之大軍啊!”柳成龍無不擔心地道。
光海君道:“明朝之製向來是以文禦武,若是宋經略一味求和,那麼李總兵絕無施展的餘地,那我們真的隻有議和了。”
二人正在商議之時,外頭敲門聲傳來。
但見門扉一開,一名官員奉上一封書信道:“這是明廷京師官員變動,原經略宋應昌因攻克平壤戰功升任薊遼總督,加銜正二品兵部尚書!”
“那麼新任經略是何人?”柳成龍焦急地問道。
“是原禮部尚書林延潮!他以禮部尚書銜出任經略之職!”
光海君柳成龍對視了一眼,不難看出彼此的震驚之意。
“怎麼會有如此變化?林三元怎麼會出任經略?他能知兵事嗎?”
這名官員道:“我們從明廷內部探得的消息。林延潮因國本之事與明朝天子不和,故而轉而出京任經略之事。”
柳成龍向光海君道:“竟有此事,世子當年不是與林三元打過交道?”
光海君想起了以前與林延潮交往的經曆,當即道:“是啊,此事實是令我不願想起。”
“那麼世子可知他是主和?還是主戰?”
光海君道:“我們一直有留意明朝的大臣,據當時出使明廷的金大人回報,稱這林三元可能會在十年內成為明廷宰相,所以我們對他的政見,特彆是他對朝鮮的態度格外留意!”
“據說他的打算一直是主張對倭封貢之策!”
柳成龍聽了搖頭歎道:“走了一個宋應昌,又來了一個林延潮,本以為他能夠救朝鮮免於倭寇之侵略,沒料到還是主和的。”
一旁的官員道:“據我們在明廷探查的消息,準確說是經吏部考功司員外郎顧憲成之口,林延潮有重開海貿之意,打破‘片板不許下海’的祖訓,與倭國議和通商。”
柳成龍當即起身正色道:“倭國於我朝有萬世必報之仇,隻有死戰,豈可言和。要言和除非我柳成龍死了”
“領政大人,稍安勿躁!”
光海君推開兩名侍女出聲道。
“是臣失禮了。”柳成龍重新坐下,但仍是滿臉怒色。
光海君對官員道:“你命在明廷的官員打探林延潮在朝中可有什麼政敵?特彆是這顧憲成是不是與林延潮為難?”
官員道:“是。”
“世子。”
光海君則道:“我國一向謹慎事明廷,不惜與倭國死戰,最後八道淪陷,三京儘失。但到了最後明廷竟有繞開我國與倭國議和之意?此孰不可忍也!我們與倭國隻有死戰,沒有議和二字!”
京師。
這幾日內閣與吏部大戰已是白熱化。
王錫爵在林延潮,陸光祖二人先後離朝後,請趙誌皋回閣理事,又讓自己的親信羅萬化出任禮部尚書,確立國本之事後對吏部下手。
之前因拾遺之事,吏部稽勳司員外郎虞淳熙、兵部職方郎中楊於庭、主事袁黃都被彈劾,而吏部尚書孫鑨出麵力保,而王錫爵立刻依此擬旨切責吏部專權結黨。
但吏部尚書孫鑨沒有認錯,而是上疏辯解,如此引起天子大怒,認為孫鑨沒有引罪切責,將他奪俸三個月,並將趙南星連降三級。
吏部尚書孫鑨也是死硬派,依然拒絕認錯繼續上疏向天子辯解。
同時都察院左僉都禦史王汝訓,右通政魏允貞,大理寺少卿曾乾亨,禮部郎中於孔兼,員外郎陳泰來,主事顧允成、張納陛、賈岩,助教薛敷教上疏為被貶官三級趙南星求情。
這不求情還好,一求情更是坐實了趙南星結黨的罪名。
王錫爵在這時候請辭,而天子下詔給王錫爵稱,朕因新春積火上升,兩目疼痛。卿可即出,待朕火愈,召卿麵商國事。
這道聖旨的意思,就是朕又病了,眼睛痛,你來替朕主持國事,等朕病好了,再找你商量。
如此王錫爵重回內閣,他等於代天子有了全權處理國事的權力。
王錫爵到閣後先言鄒元標本以樸願書生無他奇略,不同意將他複官。
然後將原先知兵的李材從輕發落。
到了最後王錫爵下了殺手,將趙南星、虞淳熙、楊於庭全數罷職,陳泰來降級,發往邊疆,於孔兼、顧允成、張納陛、賈岩、薛敷教皆降三級調外任。
王錫爵將吏部反對自己的官員罷免的罷免,降職的降職,這雷霆手段令人瞠目結舌。
儘管王錫爵大獲全勝,但朝野上下對他卻頗多非議,可以說是口服心不服。
當年申時行在閣時,對於反對自己的官員還算是優容,就算貶官奪職那也是天子的主意,申時行還要假惺惺地出麵保一保。當然因此也有人常罵申時行陰柔虛偽,但對方畢竟還是打著天子名義行事。
但王錫爵現在在自己總攬國事時,將這些事攬到自己身上,打擊報複政敵,讓恩威出自一己命令,此舉不是意味著內閣又重新走上了當年張居正的老路嗎?
內閣值房中。
王錫爵正合衣半臥在小塌上。
聽見有人進門,王錫爵即問道:“是王五嗎?”
來人正是王五,對方道:“小人該死打攪了老爺。”
王錫爵歎道:“一直在半夢半醒之間,說是睡了又沒有睡,外頭的事都清楚,但說是醒了也沒有醒,絲毫提不起神來。”
王五道:“老爺這幾日總理國務,著實辛苦。”
王錫爵道:“人不服老不行,怎麼又有折子來了?”
王五道:“是林經略來了兩疏,這都不知第幾疏了。”
王錫爵笑了笑,曲起指頭欲數又放下道:“一日兩疏,倒是第七第八疏了。”
王錫爵看疏後道:“林侯官提議設立天津巡撫,總轄登萊,天津,遼海之策,老夫以為可。如此避免了保定巡撫春防秋防兩地奔波之事。連保定巡撫劉東星也是上疏支持。”
王五道:“隻是天津巡撫的人選上?他竟不經由九卿廷推,推舉了山東右布政使郭正域,這也未免太獨斷專行了吧。”
王錫爵道:“畢竟當初他去朝鮮,老夫答允過他,委之專權!”
王五道:“可是林侯官推舉的郭正域,他這才任地方不過半年,轉眼即遷至巡撫,未免太過了。”
王錫爵起身道:“非常之時,需用非常之才,朝廷薦拔人才也不可事事拘泥。諸如鄒元標如此清談之士,竟也能得滿潮推舉,實為可笑。反觀郭正域這些年來在山東,河南,屯墾番薯苞穀,賑濟救荒,剿滅盜賊,安撫百姓,為官清廉上都有可以稱道的地方,破格提拔也是朝廷嘉獎用人之法,何必畏懼人言!”
王五道:“但小人看來林侯官推舉郭正域,總有私心!”
王錫爵道:“老夫自為宰相後,這半年看到每個公字的下麵都有一個私字,但私字裡麵卻未有個公字。老夫不管林侯官有沒有私心,但他到天津後提出了屯田練兵,充實海防之策,都並非是空談。”
王五聞言歎道:“老爺實更改了不少初衷。”
王錫爵歎道:“當初為了國本之事,老夫不也違心答允給天子五十萬兩重修行宮。當初老夫還譏諷林侯官拿海漕之銀來賄賂天子呢。”
“而入閣之前老夫一再不滿內閣專權之事,可以淩駕於各部之上,而今日滿朝官員都視老夫為第二個張江陵,此刻名聲掃地。而趙南星,鄒元標他們卻成了當年那個敢於搏擊權臣的老夫!”
王錫爵說到這裡,滿臉的苦楚,王五也是莫名不理解。
到底是不是權位改變了人呢?
不過換作後人,早就將此總結出了一條真香定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