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盟主舞動三軍加更,三本書的老朋友了,拜謝)
“能讓舂米事半功倍的器具?”
閻諍看了黑夫一眼,又瞧了瞧自己吃剩一半的年糕餅子,若有所悟。
不過他卻沒有過多的追問,而是沉吟思索起來,半響後才道:
“這些器具機巧,都歸工師管轄。《工律》有言,物勒工名,以考其誠,功有不當,必行其罪。百工之事,由鹹陽少府監管,各郡、縣則由縣令監管,縣令之下有縣工師,負責管理縣中百工。每一年,縣工師都要上繳所製的器具、兵器到郡上評比,若被評為下等,便要受罰,若連續三年被評為下等的,加重懲罰。”
黑夫頷首,秦國的農、工,都有設置了一套從上到下的官職進行管理,難怪能把國內資源統統集中到戰爭上。而且手工業以官辦為主,還經常搞考核評比,像他姊丈那樣的個體工匠反倒是少的。
說完罰,閻諍開始說賞了:“反之,我秦國素來不喜沒有實用的奇技巧淫之物,而提倡功至為上,若百工之人有增加實效的器具獻上,且真的能達到所說的效果,也應當有賞賜,或賜爵、或賜錢……”
黑夫聽懂了,所謂的“功至為上”,就是注重效用,或謂“功能至上論”。
這的確很符合秦國人的性格,打個比方,鐵劍雖然經過千錘百煉,可以比青銅鋒利耐用,但既然無法大規模製造,大規模裝備軍隊,便不為秦軍所青睞。
鐵甲也是同理,雖然燕國、楚國已經開始有身披鐵甲的精銳部隊,但秦軍依然清一色的皮甲,畢竟這東西光靠罰款,每年都能罰得上萬副。
再者,想要鐵兵、鐵甲,大敗敵軍後,從俘虜屍體身上拿不就行了……
總之,低成本、大規模、好用,這才是秦國官府青睞的要素。
黑夫這下樂了,自己家裡的踏碓,不就是這樣的好東西麼!
他可算明白了,為什麼秦國沒有像推廣牛耕一樣,將北方齊魯一帶已出現的石磨推廣開來了。大概是因為石製的磨在這時代造價不低,難以做到澤被家家戶戶吧,也就是富貴人家學著造一個,傳播極其緩慢。
可踏碓不同,其構造簡單,隨便來個工匠瞧一眼,就能仿造,而且材料也好找,造價低廉。
“這可是大功一件啊。”
黑夫正開心著,覺得這回去縣城考核,順便向縣工師獻寶,說不準又有爵位、賞錢要到手了。以後要是能持續不斷地推出類似的發明,一路升爵發財不是夢。
然而,閻諍卻給他當頭澆了一盆涼水。
閻諍麵色嚴肅下來,對黑夫語重心長地說道:
“老夫還是要提醒你一句,若不是百工籍貫的人獻上此物,官府或許會先收下東西,卻要懲罰獻物之人一番。嘿,到時候彆說做亭長,黑夫,你恐怕連這公士爵位,都要保不住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