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麥?”
內史騰一聽黑夫此言,就知道他打的是什麼主意。
“你打算讓內史各縣在入秋前後增種宿麥……”
內史騰所說的“宿麥”,是這年頭對冬小麥的稱呼,小麥乃是外來品種,殷周時期才傳入中原。最初時,小麥的栽培季節和原有的粟、黍等作物是一樣的,即春種而秋收。
但漸漸地,擅長種莊稼的周人農夫卻發現,小麥的抗寒能力強於粟而耐旱卻不如,最適合小麥播種生長的,不是春天而是秋天。於是,當某位不知名的周人農夫試著將一捧麥種留到秋初才播種時,冬小麥,也就是“宿麥“便應運而生了。
由於北方的糧食作物多是春種、秋收,每年夏季常會出現青黃不接,引發糧食危機,而冬麥正好在夏季收成,可以繼絕續乏,緩解糧食緊張,於是便受到了重視,順利躋身五穀之一。
黑夫拱手:“正是如此!如此便能在明歲夏初收獲大量麥子,讓那數十萬遷虜以麥為食!”
內史騰卻有些不以為然,反問黑夫:“你可食過麥飯?”
“南方少麥,隻是在小時候鬨饑荒時,吃過一兩次。”
“可口否?”
黑夫老實回答:“麥飯再怎麼煮,也難嚼難咽,口感比起粟米稻飯差遠了。”
“然也。”
內史騰道:“韓地一些險惡多山的地方,百姓所種的糧食,不是菽豆就是宿麥,故而我常能見到。”
“麥乃野人農夫之食也,若是尋常黔首也就罷了,能吃上麥飯,便要感恩戴德。但那些遷虜,多是山東富戶,其中不少人家食必梁肉,衣必文繡,讓他們食麥,恐怕會讓被強遷後本就不滿的輿情,越發激憤。”
黑夫心中嘿然,麥子雖然成了五穀之一,但這不代表世人喜歡吃麥。蒸熟的麥飯難嚼,吃到肚子裡還不好消化,所以麥飯被世人人認為是“野人農夫之食”,相比粟、稻來說,種植麵積並不大,隻算”雜糧“。
在秦國,麥飯一般是拿來讓刑徒吃的,官吏食麥飯被視為清貧廉吏,在平民中亦然,黑夫記得,在陽武縣時,當地發生過一樁案子,有一家的兒媳自己吃粟米,讓婆婆吃麥飯,於是被鄰居們罵為“不孝”……
拿這些刑徒都嫌棄的麥子去喂關東遷來的富戶,本就心存不滿的他們的確可能炸窩。
但黑夫卻另有一個主意。
他請身後的侍從,將自己帶來的一點”禮物“打開,卻見裡麵裝著的,是類似炸麻花的“粔籹”(jùnǚ)。
這種甜品小吃,正是麥氏工坊裡製作的。打了一場官司,讓那些倒黴的蜜、糖商販進局子後,雙方在烏氏延斡旋下和解。
紅糖雖然對南市的蜜、糖產業造成了一定衝擊,卻不至於徹底奪了麥、石兩家的飯碗,而且隻產於南方,一年也運(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