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麟之趾(1 / 1)

秦吏 七月新番 1371 字 1個月前

“親兒子和近臣輪番進諫都未能動搖皇帝的心意,幸好我沒有卷入太深。”

從鹹陽前往甘泉山林光宮的路上,回想起前日發生在鹹陽宮的事,黑夫不由暗暗搖頭。

秦始皇在關中廣建宮苑,打造一個”地上天國“的決定是堅固的。不僅優旃遭到了冷落,連公子扶蘇也受到了波及,扶蘇進諫的唯一結果,便是六月中旬,秦始皇去林光宮避暑時,帶了諸子同行,卻偏偏沒有帶自己的長子。

秦始皇是位高產的父親,林林總總,竟有二十餘子,年紀從最大的公子扶蘇18歲,到最小的公子胡亥9歲。按照“二十而冠”的標準來算,秦始皇諸子均為成年,加上皇帝是一個對親情較為淡薄的人,縱然相隔不遠,卻很少接見諸子。

所以黑夫也沒有近距離觀察他們的機會,隻是通過種種渠道,有些皮毛的了解。

這其中他最關心的,莫過於扶蘇、胡亥二人。

一個人千古遺憾的賢公子,一個人將秦朝帶入深淵的秦二世,任誰都會感到好奇。

那日扶蘇的直言進諫,讓黑夫想起了聽張蒼念過的一首詩。

“麟之趾,振振公子,於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於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於嗟麟兮!”

如詩一般,扶蘇給黑夫的印象,也是一位“不踐生草、不履生蟲”的仁獸麒麟,它悠閒地行走在綠野翠林,卻又恍然流動,化作了一位優雅公子。公子如麟,高貴而仁厚,公子如玉,似一塵不染。這便是扶蘇在鹹陽民間的風評。

但與之相反,朝堂之上眾臣,對扶蘇卻不太看好。

原因之一,便是扶蘇之母乃楚國公子,舅父是反秦的昌平君,自那以後,皇帝召見扶蘇的次數迅速減少。而扶蘇頗有憂國憂民之心,每次覲見都會說些秦始皇不愛聽的話,故越來越不受寵。

前日鹹陽宮扶蘇諫罷宮室後,秦始皇甚至當場訓斥扶蘇:“少讀些儒墨,多學學律令。”

秦始皇此言意味深長,如此一來,扶蘇是越來越不討喜了。

黑夫暗想:“按照宗法,秦是嫡長子繼承製,但秦始皇先前沒有立王後,稱帝後也沒有皇後,嫡子不存在,便要在二十多個庶子裡選定太子,依然是長子扶蘇有優先權……”

可如今,皇帝自認為春秋鼎盛,一點立嗣的意思都沒,朝野之中,也沒膽量進言“早立太子”,眾人都在猜測,陛下或是想要等諸子成年後,擇賢者立之。

“也可能是覺得有機會長生不老,覺得沒立太子的必要呢?”黑夫近來發現,來自齊燕的術士方士,經常能得到皇帝召見,所談之事,多半是不問蒼生問鬼神……

國無太子,這是秦朝一大隱患,卻不是黑夫一介郎令能乾預的。

他在戎車上回過頭,能遠遠看(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