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還沒改)
從邯鄲到燕地的路有兩條,因為去年巨鹿郡發生了動亂,雖然反叛者遁入大澤山林,但地方仍有些不寧,所以扶蘇、楊端和的大軍走了西線:從恒山郡北上。
恒山郡便是後世的石家莊一帶,風俗與邯鄲相似,地薄人眾,民俗懁急,不喜農事,多有仰機利而食者。民間更有丈夫相聚遊戲,悲歌慷慨,做些任俠、劫掠、掘塚盜墓的勾當。
在秦統治恒山郡後,這一切都被統統禁止,但當地輕俠惡少年活動仍然頻繁,此番朝廷強征這個群體入伍為民夫,還引發了不少人逃竄山林,聚眾為匪盜,所以也沒征到多少,良民與惡少年相雜,兩三千民夫而已。
所以一萬軍隊在此並沒有得到太多補充,趙地籍貫的兵卒依然隻能吃糙米,民夫更隻有點稀粥喝。雖然一開始大家都自帶乾糧,可終有吃光的一天,當兵服役卻吃不飽,抱怨自然很多。每天早上,幾千人從饑餓中醒來,有氣無力地坐在地上,陰沉著臉,憤恨地看著催促他們前行的秦吏。
倒是主將扶蘇帶頭喝粥的舉動,讓士卒們的怒火轉移,一開始還以為他在作秀,肯定偷偷吃著東西。但一路上,扶蘇每次來巡營,卻眼看著日漸消瘦,變得跟趙地兵卒、民夫一樣饑腸轆轆。
”公子是好的,壞的是克扣軍糧的秦吏。“
不少趙地人如此認為,但這份感動也僅存數日,因為他們的狀況仍然沒有得到改善,再這樣下去,恐怕就會有逃亡發生了。
這種危險的情況,直到三月底,抵達廣陽郡範陽縣後,才有所好轉。
廣陽郡便是後世冀北地區,這裡有一處著名的糧倉:督亢。
在相對中原,比較貧瘠的燕地來說,督亢,當真是一處膏腴之地,當年荊軻刺秦,名義就是進獻督亢地圖,可以說,得了督亢,就等於燕國自己放棄了糧倉,處處受製於人。
秦滅燕後,對此地也十分重視,鼓勵當地實行牛耕,隨著堆肥漚肥之術傳入,督亢更是連續豐收。金黃色的粟將附近幾個縣倉稟堆得慢慢的,這也是秦始皇敢於在東北用兵的最大依仗。
當萬餘大軍抵達範陽縣時,他們終於不用再以稀薄的粥充饑,吃上了熱騰騰的粟米飯。
扶蘇也總算能放下粥碗,吃一口久違的乾飯。
”公子何必如此呢?“
楊端和看公子扶蘇狼吞虎咽的樣子,也不免有些動容,作秀一次兩次容易,可要能堅持十來天隻喝稀粥,這恐怕是真仁義了。
這話語裡,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對這些隻能用來填溝壑的燕趙征召兵,需要對他們這麼好麼?
扶蘇有自己的想法:“此去千裡迢迢,關中、趙地、燕地兵卒雜糅,更有萬餘民夫,三軍若不能和衷共濟,恐怕還沒打仗,自己就得亂起來,民夫也跑得不剩幾個。我若不能(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