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使團的到來,成了秦始皇三十五年末,鹹陽最後一件大事,轟動一時。
而與烏氏倮所料不差,秦始皇使令博士論證“胡神牙典納是否為西王母”,這件事活脫脫成了一場學術鬨劇。
經過收書、坑術士兩次事件後,博士群體已幾經輪換,大批儒生、黃老、道家博士相繼離開,隻剩下周青臣、叔孫通等禦用文人儒士,整日鼓吹秦始皇之偉大。
此外,又有一批投秦始皇所好,雖不是方術士方仙道,卻對“大九州”“陰陽五行”有鑽研的膠東籍學者加入,自號陰陽家。
這兩批人皆博學強記,飽讀詩書,他們開始引經據典,尋找西王母與大夏人所述“牙典納”的相同之處。
比如文獻裡說西王母蓬發,最初以為是一種發式,如今卻有了一種新解釋:泰西胡人的蓬鬆卷發。
又如“戴勝”,應為鳳冠狀羽冠,巧了,那胡神雕像所戴,正是以馬鬃裝飾的科林斯頭盔……
至於穆天子傳裡,據說是西王母的自述:“嘉命不遷,我惟帝女”,就更好解釋了,聽大夏人說,這“牙典納”是他們信奉的至尊帝神“咒死”的女兒。
而胡神的信使貓頭鷹,被說成西王母的使者三青鳥。
“那虎齒和豹尾呢?這又怎麼解釋?”
儒士伏生不合時宜地提出了這個問題。
一時間,熱鬨的廳堂寂靜了,諸生麵麵相覷,這個設定不被陛下所喜,早就無視了,他們於是都笑了起來,打算裝作沒聽見,跳過不談。
但眼下鹹陽儒生的領袖叔孫通,那可是有本事的人,他輕咳一聲道:“所謂虎齒豹尾,這說的是,西王母有虎豹之力也!”
大家表示讚同,看看手持長矛,背著盾牌的胡神,那不就是虎豹之力麼!
於是令人驚訝的事發生了,隨著博士們的論證,你會驚訝地發現,壁畫上中原人想象中的西王母形象,開始慢慢變化,在飛快向雅典娜轉變……
經過七十名博士三天三夜的討論,通過大量文獻、古籍論證,西王母就是雅典娜,遂板上釘釘,成了“事實”,被稟於秦始皇帝……
秦始皇也很乾脆,立刻順水推舟地下製:使烏氏延為行人,持國書往大夏國回訪,又令定遠侯信,兵出玉門,在西域建立前哨據點,為日後遠征條支,打通前往西海“昆侖墟”的道路做準備!
南方烽煙未平,西方遠征又起,朝堂上下,明麵上恭賀秦始皇找到了西王母邦,可私底下,都麵露愁容,戰無休而禍不息,這天下,就沒有安生的一天……
就在這種情況下,秦始皇三十五年,開始步入尾聲!
……
秦始皇三十五年最後一天,禦史府柱下史張蒼卻沒有回家休息,他穿著一身厚實的禮服,造訪了大夏人居住的館舍。
作為全天下最博學的人,張蒼亦被邀請,參加博士們的(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