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從蜀郡去往漢中,素來是艱難的旅程,尤其是出了梓潼縣(四川梓潼),行走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兩山緊密相連,東臨嘉陵江,西接五指山,綿亙一百多裡。
北麵全是千仞峭壁,如刀削斧嬖;南麵則山峰林立,幾乎沒有道路,隻能在山上鑿孔,修棧道越山嶺而過。
這條路被稱之為“石牛道”,相傳戰國秦惠文王欲伐蜀,因山道險阻,故作五石牛,言能屎金,以欺蜀王,蜀王命五丁開道引之,秦軍隨而滅蜀,是為“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如此險峻的路,一走便是百多裡,等過了兩劍山後,前方又有一道險關橫亙於懸崖峭壁之間,關名“葭萌”(廣元市昭化區)。
百餘年前,開明氏蜀王封其弟於此,號曰苴侯,又命之邑曰葭萌。但苴侯是個吃裡扒外的,他身為蜀人,卻與巴王為好,巴與蜀為仇,故蜀王怒,伐苴。苴侯奔巴,並求救於秦,秦遣張儀伐蜀。
秦國早就磨刀赫赫,這下可引狼入室了,等巴蜀苴全滅後,葭萌一開始被劃歸蜀郡,但之後十多年間,蜀地連續發生了兩次叛亂,秦國對這地方再不放心,在取消封侯之餘,也把葭萌劃歸漢中。
葭萌扼守險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隻要漢中兵把住了這入蜀的交通要道,蜀郡就算再有反複,鹹陽也能輕易派兵平定。
秦始皇三十七年九月,江漢、關東巴中皆大亂時,葭萌卻一如往常般平靜,雖然守軍不過五百,但少了上萬人,休想攻破此地。
九月中的這天,一支隊伍從劍山棧道緩緩朝葭萌走來,人數上千,他們打著秦軍旗號,在關門前止住,大聲叫門:
“是陛下的使者,從成都返回鹹陽,這是符節!”
守軍謹慎,符節垂在籃子裡被吊了上去,奉命守備此地的五百主查看符節無誤,又看了一眼手持旌節的使者,的確是半個月前南下的那位。
他隻未注意到,鹹陽使者臉上汗津津地,被人用匕首頂著後背,兩股站站,而護送使者的蜀郡兵們,都有些緊張,不住咽唾。
五百主準備開門,卻又多嘴問了句。
“尊使,南下不過百人,為何返回時,人數如此之多?”
身後的利刃又抵住了肌膚,使者隻好大聲斥責道:“此乃朝廷機密,汝等小吏豈能亂問?”
五百主吐了吐舌頭,又見蜀郡的兵符爰書也無誤,朝屬下點了點頭。
葭萌關門緩緩開了,蜀郡兵魚貫而入,等他進完後,關隘又緩緩關上……
是夜,住在附近的黔首發現,葭萌關爆發了劇烈的戰鬥,伴隨著火光和陣陣慘呼。
等到天明之時,北麵葭萌縣聞訊派人來查看時,才發現葭萌關城頭站滿了蜀兵,還多了麵旗幟。
“北伐……靖難?”
葭萌縣尉大驚失色,立刻(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