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如烹小鮮(1 / 1)

秦吏 七月新番 1686 字 1個月前

八月份,武忠侯的新政,從少府開始,其下諸丞署幾無幸免。

負責苑囿的鉤盾令已被狠狠砍了一刀,原本執掌的三百裡苑囿被劃分成三縣,要安置驪山刑徒及其家眷,以及未來將留在關中的部分北伐軍將士。

樂府也不得不停罷美妙的鄭衛之音,武忠侯似乎對他們準備的浩大舞曲毫無興趣,卻要求樂官們去創作不識字黔首也能聽得懂的《下裡》《巴人》之樂,主題無不是歌頌新政……

接下來,就輪到太官令、湯官令了,他們在後世有一個耳熟能詳的稱呼:

“禦膳房!”

禦膳房總管,太官令伊眾是天下名廚,他本是趙人,後來被呂不韋帶入關中,據說呂不韋令門客作《呂氏春秋》,其中的本味篇,便是伊眾參與的,天下各地的美食珍饈,他都吃過,做過。

後來,伊眾又負責操持秦王政的三餐。

這位秦王在趙地長大,不喜太過鹹重的秦國菜,以及頗受華陽太後推崇的楚國菜,更喜趙地口味,十分滿意伊眾的手藝,便任他做了太官令。

太官令掌宮廷膳食、釀酒、種菜、食用珍禽野獸及獻四時果品,又有湯官令主供餅餌果實、酒釀之事。手下除了一眾庖廚、雍人、籩人、酒正、醢人等有專長的廚子外,還各有官奴婢三千人,負責買菜、剝洗、宰殺等事。

之後三十多年,伊眾就專心在宮廷裡炮製菜肴,對外麵的事不甚關切,始皇帝晚年腸胃不好,僅食一粥,多由伊眾親自烹製,始皇帝去世時他也傷心了好一陣。

“老朽再也不能為陛下烹粥了……”

但他是個敬業的人,很快就擦去眼淚,繼續為新的皇帝服務了。

胡亥年輕貪口,從小錦衣玉食,不但要求必取奇珍異獸,還要求每頓菜肴都得足九十九道,伊眾那陣子忙碌不已,太官令的花銷也在悄然上升。

等到胡亥身死,一群操持南方口音的人衝入鹹陽,掌管朝堂後,事情卻完全反了過來。

武忠侯雖然號稱簡樸,但在伊眾看來,實是個挑剔而多疑的人。

他不喜歡宮中華而不實的菜式,也不放心讓舊部吃禦廚們的菜——這些庖廚世代為秦皇室效命,萬一誰偷偷下藥,將新九卿一股腦放倒怎麼辦?

於是這南方來的田舍兒,做了一件混賬事。

他竟讓自家從南郡帶來的軍廚女婢,在官署中開設了“食堂”,雜南北菜肴,以供百官就食,不論是武忠侯本人,還是兩千石的大吏們,每頓隻提供三菜一湯,葷少素多。

伊眾他們則被“請”出了廚房,終日能聽到厚重的鐵釜爆炒聲陣陣,油膩的味道散播而出,據說這是武忠侯最喜歡的口味,但也有人說,是跟蠻夷越人學的,真讓人痛心疾首。

如此一來,數量龐大的禦廚們,一下子就失業了!

吝嗇的武忠侯,自然是不會養閒人(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