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致元很快就將趙然的答複告訴了趙雲樓,趙雲樓便原話告知了李雲河。
李雲河笑道:“我聽宋致元說過,趙然是個官迷,官迷無所謂,願意做事就好。但他寧願放棄晉升道職的機會,也不願意在景致摩手下做事,這說明什麼?”
趙雲樓道:“兩個人之間的仇隙,根本沒有化解的可能。”
李雲河又道:“既然如此,師弟,你說世上真有那麼大公無私的人嗎?”
趙雲樓搖頭:“我沒見過。”
李雲河點點頭道:“趙致然雖然是個官迷,但至少知道進退,算得上聰明。景致摩想要趙然去鬆藩,趙然不想去,那就讓景致摩換人吧。”
身為一省道門的最高領袖,李雲河的目光始終聚焦在重大事務之上,不喜歡、也沒有那麼多精力消耗在猜疑人心上頭。
在他看來,用鬆藩地區的歸屬來交換一個省觀級彆的三都,委任景致摩主持鬆藩的布道事務,也並非不可接受,隻要景致摩迅速到位,把該做的事情趕緊做起來,其他都好說。
景致摩和一個小小的廟祝之間的恩怨,並不在他的關注視線之中。
一個道宮經堂靜主而已,趙致然不想去,景致摩應該心裡有數了,再動彆的腦筋,非智者所為,川省那麼多道士,景致摩可以再去挑一個,這件事就當過去了。
至於趙致然,回頭還是按原計劃安排就好。
按照總觀的要求,李雲河很快就召集嶽騰中、趙雲樓和周峼,再次議決鬆藩地區的人選問題。
對道門的重要人事任命上,周峼插不上嘴,他的出席,更多的是代表川西總督府“意思意思”,表示到場了。
景致摩是嶽騰中提議的,李雲河在沒有更好人選的情況下讓步接受了,趙雲樓雖然心裡還是不舒服,但也沒有公然反對,這項任命便算通過了。
剩下的,基本上就是走流程的事情。一省“三都”級彆的道職,應當先交留守在玄元觀的另外兩位“三都”點頭認可,然後提請總觀同意,這就算是正式人選的提名。
按照道門的“公推”議程,景致摩經過鬆藩道宮的公推之後,就可以正式“升座”。
鬆藩道宮的公推,應由鬆藩道宮所有受牒道士,以及鬆藩地區各縣道院的方丈、監院一起參與。但這座道宮目前尚不存在,連道宮的名字都沒有,自然沒法公推。
但這個問題也好辦。上書總觀的時候,把情況說明一下,讓在場參與大議事的所有道士,一起來個投票公推就行了。
景致摩的提任文書很快就以飛符發往青城山,玄元觀的兩位“三都”簽名之後,一並報送總觀。
總觀那邊回複得也非常快捷,僅僅三天時(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