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鄉的第一站,當然就是本城。小小的紅原城不過千戶居民,人口四千餘,其中一半是這兩年從內地征募而來的貧困災民,能大老遠招到兩千漢民過來填充戶口,單就這點來說,曾致禮乾得還算不賴。
盧方主介紹:“這些百姓都租了城外的田土,種植青稞和黍,以此度日。”
一邊聽著,一邊閒逛,趙然沒有走沿街的房子,而是向內穿行了兩條巷道,選了一戶土坯房的人家,衝盧方主示意。
盧方主上前喊門,一個老嫗抱著繈褓中的孩子出來開門,驚疑的看著門口的盧方主。
盧方主道:“老婆婆,我們白馬院新任的趙方丈來你們家走走,看看你們家的情況。”
老嫗頓時目瞪口呆,也不知該說什麼,慌亂中的將二人讓進了屋中。
趙然走近屋內,就見房中簡簡單單,沒有一件家什,地麵牆角鋪著一片草席,席上卷著破布棉被。屋子中間架著個火爐正在燒水,下麵燒的是些乾草和乾糞,味道很不好聞。好在僅有的一扇木窗打開著,能夠透氣,否則當真是挨不住。
這戶人家最值錢的東西,恐怕就是架在火堆上的那口鐵鍋。趙然伸頭看了看鍋裡,一鍋水裡麵是幾片草葉子,草葉子下依稀可見數得清的黍米。
老嫗忙不迭的請趙然坐在火堆對麵,懷中抱著的嬰兒一聲哭泣,她又趕緊用個木勺從鍋裡舀了勺黍米湯,在嘴邊吹涼了,小口小口往嬰兒嘴裡灌進去,一時間有些手忙腳亂。
趙然打量四周,怔怔良久,一股心酸湧上心頭。
自從在小君山招募流民開立君山廟後,趙然已經好多年沒有見過如此赤貧的家庭了,哪怕是前年去黎州,那些黎州山民的日子也比這好過許多。
盧方主問:“老婆婆,老爹去哪了?大壯呢?大壯媳婦呢?怎麼都不在家?”
老嫗回道:“大壯和他爹去北城上工了,兒媳去羅老爺那裡洗衣服了。”
趙然問:“上什麼工?”
盧方主代答:“應該是去給咱們白馬院修城牆。”
趙然明白了,前兩天看白馬院的文書,知道如今是農閒,院裡從常平倉調來了五十石陳米,繼續興建紅原縣城的城牆,如今應該是主要加高北城方向。這是袁灝一力操持的,每年農閒的時候修上一段,起到的是以工代賑的作用。
趙然追問:“上工的能拿多少糧食?”
老嫗道:“上工管飯,每天還能得回兩個黍米團。”
趙然皺眉道:“太少了。”
老嫗道:“夠了,很好的,能把娃兒拉扯大了。”
趙然搖頭:“兩個黍米團子哪裡夠你老人家和孩子一起吃的?”
“我吃少點,娃兒吃多點,儘夠了。”
“羅老爺是誰?”趙然轉頭問盧方主。
盧方主道:“主街上挑著‘千裡香’(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