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廟中三殿一廟,正殿、寢殿、享殿、祧廟,其中寢殿用於安置曆代皇帝先祖神位,皇帝和皇後相伴,每一任分到一間龕位,九任故為九廟。
陳天師在寢殿中肅立,帶著趙然和黎大隱向九廟中的曆代朱氏皇帝抱拳躬身,以示禮敬之意,其餘朝天宮修士、禮部和宗人府官員俱行九拜之禮。
所謂“九拜”,即“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肅拜”,拜完之後,一盞茶工夫就過去了。
陳天師負手於身後,向殿外左側指了指,道:“當年在元福宮商議興王諡號時,致然也是在的,最後議定興王加本生皇考之名入祀太廟,他的神龕不在這裡,而在外麵廡間配殿之中。”
趙然點了點頭,沒有說話。當年皇帝想要尊本生父親興王為皇考,所要達成的目標之一,就是讓興王以皇帝之位入寢殿安置,但若是興王入寢殿,這九廟之中的哪一個放到後麵祧廟中呢?這不僅是一個技術性問題,更是社稷次序的問題,所以才引起朝中洶洶爭議。
最終的結果,是給興王加了一個“本生皇考”的名義,強調是當今皇帝的本生皇考。不強調還好,這一強調,實際上進一步明確了帝統序位,皇帝不是興王法理上的兒子,隻是血統上的兒子。而興王的神位雖入太廟配享,卻進不得寢殿,最終隻能入廡間配殿供奉,頗有一點“小妾”的意思。
作為當年爭論的對立方,趙然沒有接這個話題,陳天師也沒有進一步闡述什麼,僅僅隻是介紹了一下,便穿過寢殿,向後麵的享殿而去。
享殿是真正舉辦祭祀的地方,祭祀大禮之前,將神位從寢殿請出,安置於享殿中,大禮之後,又遷回寢殿。用白話來說,就是:恭請您老出來享受盛宴......吃完了嗎?您老回去繼續休息吧。
至於最後那座祧廟,則是寢殿不夠用了,給年歲最長的皇帝用來“養老”的地方,供奉的是太祖的上四輩。
陳天師沒有帶著趙然去祧廟,而是在享殿中站定,向兩名朝天宮修士招手示意。那兩名修士繞到殿前供案之後,手掐法訣向內一收,垂掛的巾幡立刻向上卷起,露出一根淩空矗立的玉柱。
陳天師凝視著這根玉柱,趙然隨他的目光跟著看了過去。
這柱子通體由漢白玉煉製,高約一丈,拳頭般粗細,頂端的圓盤上蹲立著石獸,圓盤下橫插雲板,柱身雕刻雲龍,底端以蓮花為座,整個漢白玉石柱隱隱透著赤紅,極為精美。
趙然忍不住脫口而出:“華表?”
華表古名“恒表”,先秦之際用於指路的同時,也便於路人在其上題寫諫言,以便君主納諫,故此又稱“謗木”,是提醒皇帝廣開言路、勇於納諫的意思,同樣也是皇權的(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